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时尚圈最有权力的女人离职了?接班人竟是她…

中国时尚圈最有权力的女人离职了?接班人竟是她…
2020年11月25日 17:27 新浪网 作者 橘子娱乐

  2018年3月👇

  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辑苏芒,宣布辞职。

  2019年12月👇

  在《ELLE》任职十三年的主编晓雪,正式离职。

  2020年11月👇

  这次的主角变成了《VOGUE China》的主编张宇。

  稍微关注一点时尚圈的朋友都要感慨了:

  中国时尚圈最有分量的三位女主编,

  一块儿开启了中国时尚杂志的黄金年代,

  又先后离开了坚持十多年的事业……

  压轴离开的张宇还是分量最重的“C位”,

  虽然总是受到“卡女星封面”的质疑👇

  但领导的《VOGUEChina》地位毫无疑问👇

  全球第三大赚钱的时尚杂志,

  一度是亚洲最重要的时尚杂志,

  当然也得到了康泰纳仕集团接班人的高度评价:

  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

  建立起了超群绝伦的时尚出版物地位,

  是最成功的海外版杂志……

  就类似一个业务搞得很不错的武林门派分支,

  得到了正统的赞赏,根正苗红的教主为他们正名。

  “中国时尚圈最有权力的女人”突然离开了…

  可想而知,阴谋论是少不了的👇

  要说到底啥情况,咱也不是业内,没小道消息,

  但张宇的离职信写的还挺正常:

  “我将在发行15周年纪念版后离开《VOGUE China》,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开始事业新阶段的合适时机。非常感谢所有这些年来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我祝愿《VOGUE》继续取得成功。现在我准备好进入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至于这个网友评价为“卑微”的朋友圈,

  橘咋看都是在说玩笑话吧?

  真相到底如何,还得等等看——

  张宇接下来是不是立马开启新事业?

  原来的“二把手”唐杰真的会飞升吗?

  《VOGUE China》未来还能不能保持时尚圈霸主地位?

  眼下,橘更好奇的是——

  在时尚圈大名鼎鼎的Anna Wintour,

  要怎么协助杂志平稳过渡?

  网上办公会用钉钉开视频会议吗?(不是)

  诚实说,看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惊呆表情包)

  一来,确实感觉到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二来,那可是Anna Wintour啊!

  看热闹的外行人都知道是“穿Prada的女魔头”的Anna啊!

  不少人的时尚启蒙电影大概都是这部《穿Prada的女魔头》,

  改编自同名原著,作者就是Anna的前助理,

  大BOSS Miranda的各种背景和言行:

  两个孩子,两段婚姻,

  做事雷厉风行,在时尚杂志说一不二,

  最流行的颜色和时装都由她定夺,

  几十万美金的造型说否就否……

  只差写着“我的原型是Anna Wintour”。

  很自然,大家对她的理解,也停留在了“女魔头”。

  要说有啥成绩?不知道。

  她真是电影里的性格?不清楚。

  为何在时尚圈有如此高的地位?不明白。

  纵观Anna的职场成就,就算不喜欢她也得承认:

  胆子是真大。

  这是一个和新中国同龄的女性,

  1949年出生在英国,今年已经71岁了,

  1988年开始担任《VOGUE US》主编,也有30多年。

  但,你很难在她身上找到容貌之外的时代印记,

  大概也是因为她一路都走在时代之前。

  美国《VOGUE》1988年11月刊👇

  Anna当主编后的第一张美版封面,

  现在回头看,不就是报刊亭常见的封面设计吗?

  但,在当年,这一点都不常见。

  那会儿的《VOGUE》,封面调性非常经典,

  只有名模头部,戴着大大的珠宝直视镜头,

  杂志更偏向于介绍精致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当下最新的流行趋势。

  想象一下,在统一画风的精致版连连看里,突然冒出来了一张这样的封面…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模特Michaela,

  眼睛笑到几乎是闭合,微微露出小肚腩,

  上身穿着宝石刺绣、价值10000美金的高定卫衣,

  下身混搭着50美金的便宜货牛仔裤,

  搭配着一头慵懒的卷发,轻松自由,平易近人。

  这是牛仔裤第一次出现在《VOGUE》封面,

  这组图让合作已久的印刷厂老板再三打电话确认,

  这一年的《VOGUE》在美国创造了历来最高的收入,

  这张封面,在20年后得到了致敬式的重新演绎。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

  这封创造性封面的诞生动力却很好笑:

  模特Michaela在确定拍摄工作后度了一个假,

  好家伙,心宽体胖,原本秀场搭配的裙子就不合身了…

  既然如此,Anna索性将错就错——

  换成牛仔裤,让我们来聊聊“时装大众化”。

  对,她总能抓到大时代下的文化需求。

  1993年10月刊,第一个来中国拍摄的美国时尚杂志👇

  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时尚杂志来过中国,

  Anna主导策划了一组《Eastern Light》的中国专题。

  人选妙,超模鼻祖Linda Evangelista,以一己之力拉高模特的薪酬水平,实力最受大众认可;

  地点妙,选在了摩登都会的上海与风光秀丽的桂丽,包揽两种生活视角;

  成品自然更妙,客观写实,却有一种宁静的诗意、温柔的生动。

  这组策划不仅仅是照片…

  既是美国读者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又不会让中国人感到一丝冒犯,

  讲好了一个时尚的故事,

  也反映了文化的某一个瞬间,

  在前几年的D&G“劣质中国风”的讨论里,

  再次凭借实力回到大众视野,

  是一个反复品味也不会出错的里程碑。

  #私心多放几张

  大刀阔斧的行为当然不止这些…

  名人效应是Anna在时尚界带起来的👇

  如果现在疑惑,为啥总把“时尚封面”算进艺人的成绩里?

  追根溯源,还得归到anna头上。

  也就三四十年吧,

  如今美国娱乐圈的祖师奶奶麦当娜,

  当年也被认为不应该登上《VOGUE》,

  嘿,可不是杂志配不上麦当娜,

  而是麦当娜不配上这种经典高雅的时尚刊物。

  Anna在飞机上偶遇这位持反对意见的男读者,

  过了没多久,麦当娜就被邀请来上封面了。

  与其说Anna把时尚行业带偏了,

  不如说她在第一线提前嗅到了风浪:

  用名人上封面,杂志销量会高得多,

  于是,她们开始让女明星们也想要成为超模,

  享受拍摄登封的乐趣,让时尚变得和生活息息相关,

  哪怕,当年同事们并不理解,

  她还是作为领导者,非常快地做出了应对措施。

  大概是真的太超前了,

  你其实也可以从开头的“中国三大女主编”身上,

  看到和Anna高度相似的痕迹。

  张宇,极具个人标识的造型👇

  两侧不对称的短发,一用就是十多年。

  Anna,波波头+黑框墨镜,

  发型从14岁就开始保持,50多年没有换过,

  橘子君独家福利!关注橘子娱乐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yule),快关注起来吧!

  黑框墨镜,不管室内室外总是戴着,

  搭配扑克脸,让她完全看不出情绪起伏…

  这类造型的猜测一直有很多:

  “我不想让人通过我的表情,

  来猜测我对某个设计师,或是某场秀的看法”

  但,不管啥原因,辨识度都有了:

  只要你在时装周看见一个戴着黑框墨镜的波波头,

  准能认出她是Anna。

  晓雪,要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随👇

  流量无罪,时代改变,媒体必须打破规则。 

  Anna说过逻辑完全一致的话。

  她旗下的《VOGUEUS》一直不缺引起争议的封面,

  但,作为领导者,她也知道不可能每一期都做争议,

  中间必须有挑选、思考、取舍,

  选择那些有意义的例子,来平衡风险。

  就像侃爷和金·卡戴珊的新婚大刊,

  众所周知,卡戴珊一家以真人秀闻名,

  “Famous for nothing”的标签贴的死死的,

  杂志高层全都认为这个提案是垃圾,

  不符合《VOGUE》一贯的标(B)准(格),

  哪怕是Anna本人也对这种生活方式不理解,

  但这并不妨碍她来主导一个符合当下的策划,

  拍出真人秀镜头之外卡戴珊夫妇的生活,

  并引申出讨论,然后,就像她猜的那样——

  引起很大的争议,也带起了一股潮流。

  苏芒,捆绑品牌的慈善夜👇

  曾是女明星争奇斗艳、流量曝光度极高的名利场。

  Anna早在美国做了一个“时尚奥斯卡”。

  1995年,Anna任职Met Gala主席,

  直接让这个过去由上流阶层自娱自乐的晚会,

  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慈善公益晚会——

  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容易联想的主题,

  像是去年的“坎普”和15年的“镜花水月”,

  以及一份足够吸引人的嘉宾名单,

  科技圈、政界、体育界、娱乐圈,全部一网打尽,

  周迅就是在这儿说出的四字金句表情包,

  一个晚上就是用亿为单位计算的流量,

  累积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筹集了超过2.25亿美金…

  原来那个处事传统、对时尚圈介入有顾虑的博物馆:

  真香!

  同样的,和晚会实现了品牌捆绑的《VOGUE》:

  老娘就是时尚圈一姐!

  你别说,Anna屹立时尚圈桥头30年不倒,

  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一定能有这个感知力和执行力…

  这么看来,她唯一的“黑点”,

  也只有“女魔头”的性格冷酷、不好相处了?

  但,在本来就可以雷厉风行的职场,

  push大家做到最好的Anna,

  有助理转行后写书吐槽,

  也有助理持不同意见,

  后者成了好莱坞知名度最高的造型师之一,

  曾多次帮达妹做出仙女造型的Kate Young,

  说自己其实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女儿BeeShaffer也说过,

  至少Anna在当妈这件事上是宽厚的。

  那些曾经收到Anna帮助的设计师,大概也有异议。

  像是Marc Jacobs,实在没钱,

  只好让Anna找特朗普借来场地免费办秀,

  又比如John galliano,

  被Anna发现了潜力并举荐到dior,

  在那儿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还比如03年创立的“Vogue时尚基金”,

  帮助了一大批年轻的新生代设计师,

  有的设计师适合做自己的品牌,

  那就用实打实的金钱来支持,

  有的设计师实在没有商业敏感度,

  那就鼓励他们走上另一条职业道路:

  有没有兴趣去某一家公司当时装顾问?

  Anna私下确实有很多“女魔头”的特质——

  对接工作时从来不会多说一句废话,

  不满意就直接吐槽,给我改,

  和“热情友好”的形容词毫无关系,只关注生意。

  但她也有一些让你佩服“必须是她”的特质——

  每天都保持着高度自律的健康生活,

  起床时间很早,一般是4:00到5:30,

  每周会打四次晨间网球,保持身形,

  很少迟到,会在8:00到8:30到达办公室,

  完成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带着自己的“包”回家,

  确保做完所有的工作,不至于让其他人等自己的反馈。

  咋回事儿啊,说好的纸醉金迷时尚圈呢?

  Anna有时也会参加一些奢靡的派对,

  但绝对不会在派对上喝酒,

  还在寒暄完之后找理由提前退场,

  一般会在晚上10:30准时躺上床,

  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就该起来嗨”的女儿。

  一方面自律,一方面又天性自由:

  1960年,不喜欢学校规定的校服裙款式,

  总是故意把它改成膝盖以上的短款,

  Anna从当地的中学辍学。

  1970年,英版《Harpers&Queen》的第一批编辑助理,

  和领导闹翻后,一言不合飞去美国纽约寻找新工作。

  1975年,美版《时尚芭莎》的初级时尚编辑,

  因为拍摄不符合甲方要求,九个月后被老板解雇。

  中间又去了几家杂志社工作,杂志最后倒闭了,

  被迫失业的她休养生息了三年。

  到了咱们说的“三十而立”,

  她也没有真正立起来,依旧像海绵一样吸收养料,

  直到34岁,被康泰纳仕集团挖掘,给她发了offer,

  她还和人事讨价还价,拿到了双倍工资,

  年轻时说出想去《VOGUE》当编辑,

  实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5年。

  这些年跟随大流,她也越来越走到公众面前——

  开《大师课》,付费也有不少人看,

  在《Go Ask Anna》的节目出镜,让明星或路人向她提问。

  她总在强调,人一定要忠于本心,不要假扮成一个不是你的人,

  也一直在展现自己包容一切的开放态度,

  也自觉把自己拉下神坛,开一些小玩笑,

  有人吐槽她的冷酷无情,

  有人说她不再灵敏,不如早点退休,

  有人说她的两次婚姻都建立在名利之上,

  也有人表示她知道公司的“种族歧视”却毫无作为…

  但你还是能看到她,

  在公众面前优雅而镇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胆地说出“那些谣言都是真的”。

  有时候也觉得,经历了那么多波折,

  她一定知道什么才是最惹人喜爱的状态…

  如果要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Anna,

  不是好,也不是坏,是真的太聪明了吧。

  最后一句

  Anna怕蜘蛛,我也怕,但我没有专人处理

  橘子君独家福利!关注橘子娱乐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yule),快关注起来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