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脱贫户老何

  脱贫户老何

  文/宋振东

脱贫户老何

  老何是王窑村的贫困户,本分老实,没文化,一辈子靠出死力维持生活,原来整日紧皱着眉头,时不时地叹上一口气。两个从未婚配的哥哥、一个疯媳妇、一个年幼的女儿组成他的家庭。两年前的夏天,我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当了驻村第一书记,认识了老何,知道了老何的过往,也目睹了老何的变化,我也帮着扶了他思想上的“志”,治了他法律上的“愚”。如今的他,脱了贫致了富,懂了法信了法,眉头舒展,走路带风,一身的精气神。

  五年前的一天,太阳像冰箱里的灯。这个只有83户人家的小山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都在翘首围观老何娶来的新媳妇。新媳妇名叫范丽丽,人如其名,如花似玉。村里的人都说,老何48了,娶来个31的媳妇,老牛吃嫩草,眼里却满是羡慕嫉妒没有恨,老何是头婚,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结婚第二天,警察找上了门,说老何涉嫌拐卖妇女,到派出所协助调查。老何是个老实人,如实交代媳妇是自己和两个未婚哥哥三个人凑了8000块彩礼钱娶的,是不是拐卖老何说不清,就连“拐卖”两个字,老何也是第一次听说。老何面对戴大盖帽的,面如土色,身如筛糠。至于向谁买的,老何说不清,只知道是自己远在栾川的亲戚给介绍的。老何一家,甚至王窑村的三分之二人口都是当年从栾川逃荒落户到王窑村的。只要说是栾川,他们都信。不过两天,派出所民警顺藤摸瓜,就找到了“嫌疑人”。据说,“嫌疑人”的一番话令派出所的民警们目瞪口呆。原来,外表漂亮的范丽丽患有重度精神病,长期在某火车站流浪乞讨,“嫌疑人”心生怜悯,收留了她,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并且还多次给养女范丽丽看病。后来,“嫌疑人”年龄大了,无力再养,才想给她找个安身之所。所收的8000块彩礼钱连抚养费都不够,更别说从未间断的药钱了。很多的照片、药费条和邻居都证明了这一点。派出所干了几十年的老民警遇到了新问题,经过村干部、驻村干部解释和所里合议最终认定,不以拐卖罪论处。老何虚惊一场,可也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比如证据、收养等一些新名词。这个故事是我开车和老何一起去接范丽丽从精神病院出院的路上,老何讲给我的。

  四年前的一天,旭日初升。老何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准备跟人外出打工,目的地栾川的沙沟钼矿。老何娶了媳妇,有了生活的压力,况且媳妇还要天天吃药。一不吃药,她就揪头发,眼看一头秀发,揪的斑斑团团,再不挣点钱,就要揪成“光葫芦”了。头发剪短了也不行,她还揪,吃药与揪头发存在着反比例关系。老何在矿上主要负责爆破。听说,干这行工资较高。一月下来,老何收获满满。这样下去,不光药钱不愁了,家里的破窑洞还有望再套箍套箍,想到这,老何心里美滋滋的。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月的一天,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老何躲闪不及,右小腿被压在了一块巨大的矿石之下。那矿石恐怕有三四百斤重吧!老何小腿骨折,脚踝粉碎性骨折。矿方尽管积极救治,老何却落下来终身残疾,走路一颠一颠。谈到赔偿,矿方百般抵赖。老何有了上次的经历,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可这武器怎么使?他却是一头雾水,只能做吓人的武器说说而已。后来,老何给我说:“你要是早点来就好了,我连到县城都迷路,更别说打官司了。”听说,矿上赔了老何5000块。老何又说:“你们来了之后,想方设法给丽丽看病,并且鼓励支持我们一家种烟、种药材、种梨树、养牛,再加上我哥的公益岗工资、丽丽的低保收入,现在一年的收入花不完,也不指望那赔偿款。”显然,老何对矿方的赔偿并不满意,多少觉得有些吃亏。这些事情我带着老何在卢氏县残联办残疾证时,老何讲给我的。

  两年前的一天,阳光明媚。老何家传来喜讯,何家千金何巧巧出生了。何家三兄弟后继有人,实属幸事,然而,老何担心孩子吃疯娘的奶影响健康,整日焦躁不安。驻村干部多方联系到一个奶粉厂家,赠送了一万多元的“朵恩”牌婴儿奶粉,解决了孩子的口粮,也治好了老何的心病,但老何依旧看来心事重重。又一天,老何找到我,说出嫁的妹妹有个土地补偿分配纠纷的官司,他不想让矿上的一幕重演,克服了路盲症,与妹妹东奔西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案件一审已经胜诉,对方不服提起上诉,知道我在中院,希望能帮忙打个招呼,否则,心里还是不踏实。我看完判决书,对老何说:“你放心,法院一定会依法审理、公正判决的,一审不就是很好的证明?”老何说对方市里有人,少了胜算,坚持要我打个电话,仿佛案件事实远比不上一个打招呼的电话让他踏实。看着老何恳求的眼神,我坚定地说,你要相信事实,相信法律,相信法院。听完我的话,老何的表情有些复杂,可能觉得这些话太过冠冕堂皇,可能觉得我不近人情,亦或可能对公正判决这四个字将信将疑。老何失落的颠跛而去。一个多月后,老何兴奋地跑来,“判决书送来了,官司打赢了”,老何动情地说,“法院真是公正,你说的真是没错。”老何从对法律的一脸懵懂,到意识萌芽,再到勇敢的反击,进步不小。

  一年前的一天,艳阳高照。老何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乔迁新居。老何的手气不错,抓了个好楼层。五口人分了个125平米的大房子。记得有一天,中院团委组织志愿者活动,为村里的小学生送来了法律宣传画册、书包及文体用品。老何也来了,只拿法律宣传画册,其他的都不要。有人逗老何,“你娃才一岁多,能看了书?”老何笑道,“我自己看的,这个书有用的很哩。”又有一天,法院系统自助互联网服务站在王窑村建成使用。老何知道后,感慨地说:“现在打官司真是太方便了,我还看见镇政府门口逢集就有那个法庭服务车,听说开庭都不用到法院。可惜我的腿没有赶上好时候。” 还有好多天,贾某、王某、陈某……离婚、工伤、非法集资……我都耐心释法,发挥着法院工作人员应有的作用。

  老何,这样的一位贫困户,他的脱贫致富的进程和法律意识的进步何尝不是当下王窑群众乃至中国农民的时代缩影?

  我也一样,依然坚守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当好第一书记,做好“法律顾问”,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启民智、帮民富、解民忧、塑民风,为了像老何这样的贫困群众……

脱贫户老何

  【作者简介】宋振东,男,三门峡市湖滨区人,市法院立案二庭书记员,爱好写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嫌疑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