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

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
2020年07月02日 09:46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通讯员 刘晓华 周维维 

  青岛农业大学的党建有速度有温度更有力度

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
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

  2018年7月,青岛市乡村振兴研究院依托该校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多个涉农学科优势,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青岛模式贡献农大力量。  

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

  党员教授田间推广科研成果  

  在刚刚举行的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评选中,单虎、李峰、王东伟等几位在学校出了名的“能打硬仗”的党员教授一致获得高票。在学校连续举办三年的最美教师评选中,党员教师当选比例达到七成以上,一大批具有先进性的党员专家,成为师生们心目中的“最美”。

  走进青岛农业大学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学成绩好的、党员多;科研成果突出的、党员多;工作中勇挑重担、兢兢业业的、党员多;工作学习当中刻苦勤奋、肯于钻研的、还是党员多”。用师生的话说“党组织有力量、有温度,党员师生能担当、敢作为,我们也干得起劲儿”。 

  师生的评价与认可,是青岛农业大学党建工作成果的缩影。长期以来,该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有速度的党建:水产学科领跑出“省一流” 高质量发展驶上快车道

  2017年,对于历经60多年积累发展的青岛农业大学而言,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学校进入了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全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新阶段的发展判断,明确提出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围绕“抓党建、守规矩、谋发展”的工作总思路,学校紧扣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1364”党建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了整体融洽、同频共振。

  以助力经略海洋战略在山东落地生根为己任,水产学科率先发力、加速发展,在不到3年时间里,实现了引进水产研究领域“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成功增列省一流学科、获批建设两个水产类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多个扇贝新品种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引起业界关注。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该校水产学科分别位列第13名、11名,领跑出一流学科发展的“青农速度”。

  不独水产学科,进入发展新阶段,青岛农业大学内涵建设全面提速。

  学校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党建引领下,在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的学科建设理念指引下,多个学科进入发展快车道,构建起了以农业学科为主导,生命科学研究优势突出,8大学科门类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3个学科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7个学科进入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进入USNew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在2019年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内地高校第110位。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在这里汇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频频在国内外亮相。

  一系列“加速度”的背后,是学校坚定不移加强和改进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建工作抓不好,其他方面工作也不可能抓好。”正如校党委书记李宝笃所说,党建工作必须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

  有温度的党建:帮扶特困生成学校传统  青农大一做就是20多年

  “七一”前夕,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学工部的一份通知,给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别样感动。

  原来,学校实施了“筑梦·引航”行动计划,采用教工党支部结对帮扶方式,以适当经济资助为基础,突出育人导向,以经济助航、思想领航、学业引航、生涯导航“四航”体系为支撑,助推大学生立德修身、成长成才。

  发挥党支部作用联系扶持特困生在青岛农业大学并非“新鲜事”,而是一项“老传统”。学校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党支部联系特困生制度,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形式,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帮扶。20多年来,一届又一届经济困难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党员的关怀和温暖,内心也在潜移默化中与党组织越靠越近。据不完全统计,在被帮扶困难学生中,60%以上被评为校级综合素质优秀学生、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50%以上在校期间加入党组织。学校今年开始实施“筑梦·引航”行动计划,是对坚持20余年“党支部扶持特困生”制度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关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助推体系。

  校党委副书记王庆军表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把服务师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把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传递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建温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校党委就坚持“小切口、微服务、准发力、暖人心”的工作思路,各级党组织把解决师生反映最突出的“小事”,让师生切实感受到新变化,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用一连串的“微服务”焕新了校园,温暖了师生的心,切实增强了师生的幸福感。

  这样的“温度”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表现更为突出。为迎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第一批学生返校,20多个学院200多名党员干部、专家教授、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志愿走进学生宿舍,为同学们整理宿舍卫生、通风消毒,引来学生、家长一片点赞。

  疫情期间的线上课堂,教师们不但努力适应网络授课方式,向学生传授好专业知识,还通过网络集体备课等方式,第一时间将疫情当中的感人故事、励志案例带进课堂,有温度、有思想的“网上课程思政”,让学生收获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人生动力。

  在疫情之中的特殊毕业典礼上,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网络视频直播、家长来校见证、三代师生同台、辅导员倾情演唱——一项项“走心”的“温暖工程”,让特殊背景下的校园生活同样“温热”。

  学校还特别注重以党建引领带动团建,精心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先锋工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中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青年先锋班学员袁君婷在毕业时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真正懂得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暖心工程”温暖了人心,照亮了前路。越来越多青岛农大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届校友关志洁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回村投身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登上“从严治党”彩车。2005届毕业生许晓艳志愿服务西部并扎根新疆,成为“西部计划”的优秀志愿者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有力度的党建:众志成城助力国家战略  精准施策贡献“农大力量”

  围绕中心抓党建,要确保学校能够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出“农大贡献”,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说。

  围绕国家战略,青岛农大积极探索践行“有担当”的基层党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组织推动各领域专家团队奋战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

  面向黄河三角洲800万亩重盐碱地,300余名以党员专家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先后主动请缨进驻利津县毛坨村,历时10余年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毛坨模式”,改造盐碱地23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针对青岛市水库移民村,学校特派员团队长期深入移民村进行科技帮扶,指导当地农民发展生产、科技致富。10年来,服务对象覆盖890个村,扶持移民14.2万人,连带受益73万人。这一经验做法入选2017年水利部《全国水库移民工作典型案例》。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农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民家,科技服务山东省9个地区23个县市154个乡镇,支部全体党员年均开展技术服务达358天,实现了帮扶贫困区98%的人口脱贫。用支部书记张恩盈的话说“只有把工作做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

  正是有了一群满怀激情、不知疲倦的党员专家教授,学校强农兴农上的贡献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认可。在“2019教育扶贫论坛”上,学校作为全国省属高校唯一代表作主旨发言。在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学校又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个个是堡垒、人人当先锋”,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三农”中,青岛农大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在不断坚守初心使命的奋斗实践中,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党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