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惕!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不及时易引发哮喘

警惕!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不及时易引发哮喘
2020年08月25日 17:04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近日,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鼻科门诊接诊了一位因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鼻部不适症状来院的9岁儿童。经过鼻部相关检查及过敏原测试,检查结果确诊其患有轻度鼻中隔偏曲和严重性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该如何治疗,又该如何预防,为什么当今过敏性疾病会如此高发?山东省耳鼻喉医院鼻科中心主任纪宏志针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给予专业解答。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人类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据相关资料数据统计显示,发达国家患各类过敏性疾病人群(‍‍皮肤过敏,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等)占总人口的50%。‍‍‍‍一方面是因为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环境改变,当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干净,‍‍‍‍儿童在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中,接触的细菌越来越少,而感染各类病毒的机会却越来越多,另外‍‍全球工业化发展加剧环境污染,包括大气的成分的改变,都成为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失衡的诱因。另一方面,儿童免疫系统不成熟,相比成人免疫力偏弱,易患过敏性疾病。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过敏体质个体接触过敏原反应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发病率很高。

       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种类比较多,包括花粉、粉尘、动物的皮毛以及螨虫等,其中螨虫是最为常见的。患儿会出现鼻痒、鼻塞、头痛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嗅觉障碍,过敏性鼻炎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易引起哮喘,如何预防?

       鼻科专家纪宏志介绍,当前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还是非常高的,这和遗传过敏体质及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儿继发哮喘的风险增高。家长千万不要把儿童过敏性鼻炎看成是小毛病、不重视。‍‍如果不及时干预,患儿的过敏性鼻炎将有40%概率发展成哮喘,哮喘对身体的损害更大,‍‍发作时候有生命危险。因此儿童患过敏性鼻炎,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引起过敏反应有两个因素,即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过敏体质一般无法通过药物改变,因部分过敏体质与基因有一定关系。过敏性鼻炎患儿首先要查明过敏原(饮食、‍‍各种环境因素),从而尽量避免接触,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患儿能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就不存在过敏反应,‍‍但这根本无法做到,除非是生活在真空中。医学界目前对过敏性鼻炎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抗过敏药物只是缓解过敏症状,相比之下,脱敏治疗法对降低哮喘的发生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除螨方式花样多,选对方法是关键!

       螨虫是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之一。螨虫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型害虫,几乎无处不在,主要寄居在室内环境,包括沙发、床上、被褥、衣服等。其中床上是螨虫的滋生率最高的地方,它主要以人脱落的皮屑为食,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可致病的过敏原。如果患儿对尘螨过敏,那么要求其家居环境越干净越好。

       有患儿家长会疑问,是不是用药物杀死螨虫就一绝后患了?

       对此纪宏志主任解释:“‍‍除螨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药物除螨,‍‍因为药物除螨后不把物品表面螨虫尸体清洗干净,‍‍同样可能引发过敏,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物理方式,做好家居环境卫生清洁,比如经常烫洗衣服、床上用品,然后进行暴晒来减少螨虫的滋生。”

  过敏体质患儿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过敏原,避免接触。

  2.尽量少去有粉尘、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场所,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

  3.针对适合脱敏的患儿,一定要及时进行脱敏治疗

  专家推介

  鼻科中心主任——纪宏志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学会耳鼻喉分会颅底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医药采购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全军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 5 项,主编专著 1 部,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专业特长:

  鼻及鼻颅底专业。鼻腔鼻窦炎症、肿瘤、外伤及前、中颅底肿瘤等疾病的诊 治,对嗅觉障碍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鼻及鼻颅底外科,尤其以鼻内镜为主的诊疗技术,如鼻窦开放、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重建、累及前颅底肿瘤切除、鼻咽斜坡肿瘤、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在院内率先开展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翼腭窝肿瘤切除、Draf III 型额窦手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