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滨州医学院迎新现场来了“医二代”,母子二人从此成校友

滨州医学院迎新现场来了“医二代”,母子二人从此成校友
2020年09月21日 20:51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一段崭新的生活即将启程,

  九月背上行囊,

  与滨医说你好。

  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一样的新力量,

  发出不一样的新声音。

  初次见面,

  来听我们2020级小萌新的故事。

  薪火相传,我依旧选择滨医

  殷宪鹏同学以57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滨医第一临床医学院,母亲张青云也曾是一名滨医人,现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泗水院区副院长,曾获山东省百佳护士长等多项荣誉,表哥表嫂都是06级临床医学五班的学生,在滨医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现就任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身边亲人的影响下,殷宪鹏同学也选择了在滨州医学院里实现医学梦想,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医二代”。

  (以上老照片为殷宪鹏母亲在滨医求学时)

  殷宪鹏同学从小耳濡目染,

  在父母的反复确定下,

  依旧坚定选择医学,

  怀着那份“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的信念,

  记着救死扶伤的白衣梦想,

  认真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

  在滨医,再出发!

   疫情下的他从来没有松懈,

  每天做好计划时间表,

  对医学的不灭热情,

  让他在紧张煎熬的高考准备期间,

  也依旧坚定攀爬高峰。

  母亲也在工作空余时间关注他的学习,

  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辅导孩子的生物课程,

  引导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除了在医学方面不断努力,

  殷宪鹏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他志愿者工作。

  空余时间里,

  或是在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或是在基层为大家服务,

  不同的身份磨练了他的责任心与耐心,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是他不变的初心与坚定的方向。

  九月是梦想被点燃的时间,

  秋天是播种希望收获成果的季节,

  母亲张青云也写下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千言万语,愿你一直奔跑。”

  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张青云

  终于尘埃落定,儿子高中生涯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山东新高考第一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及不确定性,没有前车之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一代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代。

  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也算是殷母三迁。我时常给自己开玩笑,因为考试(考场遍布全市),我熟悉这座城市;因为孩子上学,我了解这所城市(孩子在哪儿上学,我便在哪儿租房)。

  今年由于疫情,高考推迟了1个月,史无前例。孩子煎熬,家长亦煎熬。没有一届高三是如此狼狈,居然在家呆了3个月。即便开学,晚自习也可以选择是否留校。

  成绩终于出来了,还好比预计的好很多。忙着报志愿,居然96个志愿,头都大了。原来问儿子想学什么,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回答,想当维和警察,想当医生,想开发游戏,想编程,想学土木工程......其实他根本不了解相关专业,虽然也做过社会实践,也做过职业体验。

  事已至此,时间紧张,几天时间就要梳理清楚,志愿就要报到系统里,儿子模糊的选择也逐渐变得清晰,范围也逐渐变窄:英语,医学,电气自动化。因为他的优势学科是英语,医学和电气类便是我和他爸的职业。一个方案出来,琢磨一通,又把英语抹去了,据说已经饱和。医学与电气类也是96个志愿,究竟更倾向于哪个,毕竟一辈子的大事,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

  我反复多次问儿子:“想干我的工作还是爸爸的工作?”

  “干你的工作。”儿子回答。

  我:“医生辛苦,培养周期长,终生学习,还要上夜班。”

  儿子:“我晓的。”

  我:“还要考研,甚至考博。”

  儿子:“研肯定是要考的。”

  意志很坚决。怕他一时冲动,再次试探。

  我:“你为什么喜欢学医?”

  儿子:“学医救死扶伤,有前途,高尚,受人尊重,门里出身......”

  他已经18岁了,有自己的判断和是非观。也罢,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自己选择的不后悔!就像当初选科一样,我建议他选政治(因为未来考研要考政治),他非要选历史,结果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高考历史居然92分,我是做过他们的历史选择题,没有一个明确答案,全是模棱两可。

  儿子的选择同时也证明了我给他传递的是正能量,没有把工作中的负性情绪带给他,说明他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通过3年的努力,儿子顺利通过了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山东科技大学电器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综合评价初审,而且通过了山东科技大学综合评价面试复审。被香港公开大学电子及电脑工程学专业录取,并获4万港币奖学金。被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但最终还是继承了我的衣钵,选择了滨州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同时还是我的母校,我们母子居然成为了校友,他也是正儿八经的医二代了,我也成了真正的前辈和学姐。

  新冠疫情不但没有浇灭莘莘学子的学医热情,反而更激发了年轻一代的学习兴趣,今年医学类专业火爆,分数也是超高,我们的大医学吸引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未来一定可期!

  小伙漫漫长路刚刚开始,祝福披荆斩棘,勇往无前!

   大学生活的序章即将展开,

  小萌新的故事在滨医园里闪闪发光,

  2020级的你们带着自己的声音,

  从五湖四海奔向这里。

    / 滨医小蜜蜂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文字作者:冯玥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