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不断迈向新台阶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不断迈向新台阶
2020年09月30日 17:12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脱贫攻坚以来,聊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工作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围绕脱贫户抓巩固、贫困户抓帮扶、贫困村抓提升,着力在基础设施上补短板、产业发展上做强项、脱贫质量上提品质。从调动各方资源帮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以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路径融合,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不断迈向新台阶。

  五年攻坚克难

  促进真抓实干

  聊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现场会和调度会,听取、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全区一盘棋,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统筹规划,逐步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以上率下,不断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担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选派了双联共建工作组,实现了对省定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的全覆盖。全面落实“一帮一、一帮多”干部帮扶机制,实现了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坚持党建引领,打出扶贫组合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探索“党建+人才”、“党建+产业”、“党建+平台”扶贫新模式,开拓出一条“党建引领方向、产业辐射带动、多方协同发力”的脱贫新路径,全力决胜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革弊鼎新

  凝聚各方力量

  聊城高新区整合各行业部门优势资源,实行行业扶贫工作项目化推进模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营造齐扶共帮大格局。

  以提升贫困村庄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进村入户深入宣传资助、帮扶政策,确保帮扶工作不让一个人掉队。同时,通过辅助提升贫困村庄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不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扩大低保保障范围,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急难作用,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慈善扶贫实现“应救尽救,应帮就帮”。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完善“先治疗、后结算”制度,实现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保扶贫全覆盖,多种方式进行慢病评审,简化审批流程,切实保障住房安全,高标准完成道路建设任务。

  五年稳扎稳打

  提高脱贫成效

  聊城高新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扶贫项目发展,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种养加互补、三产融合的思路,在许营镇突出特色产业带动,韩集镇突出绿色生态驱动,顾官屯镇突出加工业推动,推进产业扶贫100%覆盖。采取入股分红、劳务增收、订单销售等,把贫困户紧紧联结在产业链上,以市场为引领,改村村点火为集成资金、连片开发,实现脱贫致富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2016-2020年,全区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每年增长,五年内投入5574万元,发展产业项目46个,项目实施类型6种,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发展。其中种植项目13个,加工设备类项目2个,车间类项目1个,投资类项目11个,购置类项目5个,光伏项目14个。

  产业扶贫赋能脱贫攻坚长效机制,通过产业扶贫赋能,为高新区村集体、贫困户的长期稳定脱贫增强了新动能,促进了新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稳态建立和完善。

  五年勇担责任

  共享全面小康

  聊城高新区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新模式。在许营镇曹庄村引入社区公益资源,盘活社会资源,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益汇曹庄”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新视界”。

  放大“两场同建”效应,以“大社区+微家园”、“大园区+小合作社”、“大龙头+新机制”、“大整合+强撬动”四项工程为牵引,引导多家规模以上农业、扶贫企业实现就业工场、规模农场“两场同建”,既实现了共建共享,利用财政资金带动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又吸引了人才回流,不少在外青年回村建设家乡。

  打造贫困村样板工程。韩集镇后姜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突出民俗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打造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动漫民俗文化村;又整合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特色小吃、特色民宿等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同时,搭建“国业+基地”平台,打通了扶贫政策宣传、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