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营严格防控,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东营严格防控,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0年11月27日 22:46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园园 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任小杰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营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狠抓“六稳”“六保”工作落地,扎实推进流程再造、人才制度、市域社会治理等“十大改革攻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和湿地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等“九个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关键词:市域整体“零疫情”

   今年以来,东营市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拓展向好态势;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断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全力防范疫情输入扩散,市域整体至今保持“零疫情”。此外,东营市还全力支持湖北抗疫,共划拨援助资金8300余万元,选派5批77名医疗队员圆满完成驰援湖北救治任务;主动服务保障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累计生产供应熔喷无纺布等物资4万吨。

   东营市及时研判疫情形势,在初始阶段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出台《联防联控方案》,动员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众志成城,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

   建立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细化完善疫情防控若干措施,建立各行业领域工作规范和防控要求,实行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人等重点人群闭环管理,实现医疗机构、学校、冷链等重点场所领域全覆盖管控,坚决切断输入性风险链条。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组建6098个“1+N”社会随访联合小组,严格落实各环节管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的基层防线。持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和可疑症状筛查管理,做好居民个人防护的预防指导,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逐步完善两手抓、统筹抓的工作机制。组织243支企业复工服务队、746名驻企联络员,“一企一策”对接服务。东营市建立了经济运行会商、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GDP核算部门联席会议3项月调度机制和经济运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项指标监测机制,通过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有力对冲疫情影响,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关键词:“六稳”“六保”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东营市精准落实“六保三促”措施,实现了经济快速企稳,主要指标逐月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增幅连续保持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增幅居全省第3位。

   东营市坚持“稳大、强中、保小、扶新”,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协调联动、健康发展。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梳理,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先后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5条、稳就业22条、财源建设26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13条,确保“六保”政策第一时间落地落实。完善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深入开展“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减税降费21.8亿元。

   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建立重大项目滚动督查、并联审批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等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靠和“3+N”会商机制,建立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点工作指挥平台,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集中推进总投资3280亿元的76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其中过百亿元项目9个、过30亿元项目16个、过10亿元项目90个。抓住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发行特别国债、扩大中央财政投资等机遇,市县两级组建了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工作专班,聚焦18个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今年以来共争取四批133个专项债项目额度129.66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及特殊转移支付11亿元,走在了全省前列。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新引进央企国企20家、世界500强6家、中国500强4家,前三季度到位内资、使用外资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对外贸进出口带来的严重影响,东营市组建了17支稳外贸稳外资企业服务队,深入121家外贸外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上门服务,在政策上予以帮助支持。支持龙头企业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支持重点外贸企业用好政策工具和跨境电商服务区、公共海外仓等外贸平台,千方百计保市场、保订单,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以来,东营市还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围绕“5+2+2”产业体系,实行“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聚合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中,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威联化学对二甲苯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和下游PTA项目接续建设,利华益高性能ABS树脂一体化及后续项目、中国振华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项目进展顺利,正在推进与中国化工、中国能源等央企国企高端合作项目,将加快产业上下游贯通,带动炼化产能整合、产业高端发展。

   橡胶轮胎产业方面,重点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与浙江物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提升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

   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挥山东国瓷、新发药业等龙头企业作用,规划建设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功能陶瓷5G关键材料、高端屯磁线、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等项目加快推进,前三季度产值分别增长14.1%和36.7%。

   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撬动产业基金和银行信贷,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总投资246.7亿元的321个重点技改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此外,东营市还突出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培育高能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以“四不像”模式推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建设,海工装备研究院、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搭建,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我省高端化工领域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前三季度,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1.6%,“十强”产业投资增长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3%。

  关键词:改革攻坚

   在全面落实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任务的同时,东营市还结合实际把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一并纳入,部署开展“十大改革攻坚”,确定63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

   建立了“1+12+N”流程再造制度体系,“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改革进展顺利,市与县区、开发区全部实现“同权审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95%,“掌上通”注册用户突破40万人;全面推行“六简审批”,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基本建立;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政府免单服务”,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与济南等省会经济圈城市实现企业开办7市“全域通办”。

   全面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改革后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83%,管委会内设机构总体压减69%,管委会人员总数压减74%。围绕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专业园区企业化运营,专业招商人员增加2.2倍。

   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以东营综保区为核心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东营港开发区规划建设东营国际招商产业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深入推进资源环境领域改革,顺利完成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任务,年内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开“标准地”改革。

   着眼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问题,从优化职能、理顺体制入手,组建了市铁路港航发展中心,统筹协调、服务保障港口、铁路、机场等建设任务,推动交通运输多式联运、集成发展;为破解东营市物流成本高、发展不充分这一瓶颈制约,组建了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针对危化品领域部门监管不衔接不融合、安全隐患问题多的状况,调整优化市化转办工作职责,整合设立市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服务中心,集中力量推进全链条、闭环式管理。

   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推动形成具有东营特色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体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枫桥经验”东营版。

  关键词:乡村振兴

   围绕打造沿黄、沿海和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东营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7个市级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片区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机械化,着力培育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黄河口莲藕、黄河口滩羊等农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黄三角农高区优势,加快新一代农机装备智造园、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美丽乡村555个,“美丽庭院”示范户达到3.47万户。

  关键词:脱贫攻坚

   严格落实“四不摘”“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组织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完善因疫致贫即时帮扶机制,全面规范提升产业扶贫项目管理运营水平,确保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重大基础设施

   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编制全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重点项目。

   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潍坊(烟台)段年底前开工,正在争取规划建设沿黄达海高铁大通道,推动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型高铁格局。

   加快推进东营港液化集装箱泊位、25万吨单点系泊、4个10万吨液化品泊位等重点项目,东营港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省会经济圈主力港的地位更加显现;小清河复航工程主航道疏浚全部完成,正在加快推进广利港河海联运码头建设,打造河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口、省会经济圈便捷出海通道。

   东营胜利机扬提升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中国商飞东营试飞基地基础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正在加快打造南北、东西中转枢纽机场。

   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彰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

   在推进“无内涝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抓住全省补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机遇,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河道行洪不畅等问题,推进实施总投资130亿元的227项重点水务工程,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等完成主体工程,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把空气异味治理、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作为重大民生工程,12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有针对性做好援企稳岗、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9月份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将市教育局和胜利教管中心所属55所学校划转区级管理的基础上,今年中心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实现融合招生。

   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医疗、疾病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加快推进市、县传染病防治和中医、精神卫生机构规划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等体系,加强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正在得到大的提升。

   围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完善油地校融合机制,持续抓好油田“四供一业”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加大油田老旧片区改造和西城基础设施提升力度,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和共建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营)等工作顺利推进。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完善网络违法犯罪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涉众型金融犯罪和电信诈骗犯罪,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