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管理局十三五发展纪实|征程万里风正劲,行稳致远再扬帆

黄河河口管理局十三五发展纪实|征程万里风正劲,行稳致远再扬帆
2020年11月29日 23:56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园园 通讯员 神盈盈 孙创

   守大河安宁,护万家灯火,润入海之城。

   秋意转深,黄河入海口处一簇簇芦苇愈发蓬勃,苇穗饱满,白里透粉。风乍起,苇羽悠然翻飞,一方连一方,一片接一片,引得游客声声赞叹。这样的美景,得益于旁边日日流淌的黄河水,更得益于这穿城而过的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五年来,黄河河口管理局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抓落实,全力确保防洪安全、保障供水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十五次演习实战

  锻造精兵强将

   每一年,黄河河口人都要面临两项“大考”。无论是冬春凌汛,还是伏秋大汛,一块块冰凌、一场场大流量过程,没有选做题,都是必答题。

   2016-2020年,黄河河口段有两年度形成封河,其中2018-2019年度封河22天,最大长度111.6千米;伏秋大汛期间共发生八次洪水过程,共有17处工程、77坝次出险,特别是2020年防御黄河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利津水文站最大流量达4580立方米每秒,为东营河段30年来最大一次来水……

   战,必胜。面对五年来8次洪水过程,每一次实战,都要全力以赴,不容许有丝毫松懈。“虽然驻守黄河边已经八年了,但面对3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大流量,压力之下还是有些紧张。”回忆那段驻防经历,基层职工程明鑫笑了笑,“每次去巡河,堤坝这边是滔滔大水,那边是田地庄稼,感觉自己就和这一道道堤坝一样,前面是黄河,后边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必须得守住。”

   练,为战。为每战必胜,黄河河口管理局着重砺练队伍,五年间共开展油地军黄河防汛联合演习、滩区迁安救护演练等各类演习演练7次,通过以练代训的方式,全面提高防汛队伍抢险实战水平,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黄河防汛抢险队。东营区黄河民兵抢险队就是其中的活字招牌。作为山东黄河唯一一支真正实现汛期驻防黄河边的抢险队伍,该抢险队已上堤驻防二十载,在黄河工程防守和险情抢护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出色完成各类急、难、险、重抢险任务,在系列联合防汛演习中取得优异成绩,有效弥补了东营区黄河防汛抢险群众防洪力量不足。

   在数次实战和演习中,信息化建设为防汛工作增添了不少“新伙伴”,打造了一支独特的“科技尖兵”。无人机等新设备成为工情、水情和险情巡查的“千里眼”,黄河河口汛情监测及防汛指挥平台和冰凌观测系统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使用,全局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连线会议系统完成整合……近年来,黄河河口管理局逐步尝试将防汛信息化、技术化与防汛业务相融合,不仅改变了往日巡查“一脚水一脚泥”的尴尬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巡查效率、保障了巡查安全、增加了巡查视野,而且全面提高了河口防汛远程指挥调度与应急抢险处置能力,不断推动防汛工作升级发展。

   在台风利奇马、温比亚影响东营地区期间,黄河河口管理局积极派出专家组参加地方抢险,两人获得省级表彰。无论实战还是演习,不管驻守黄河还是地方抢险,黄河河口人始终坚守护一方平安的初心使命。

  九处示范工程、两个国家级水管单位

  筑牢“水上长城”

   “筑堤防洪、修建防洪工程是维护黄河安澜的重要保障。”黄河河口管理局工管处负责人刘宝玉说,“工程建的好不好、管理的是不是到位,不仅直接关系到防洪效果,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全。”

   正是因此,“十三五”期间黄河河口管理局大力推进规划计划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面貌逐年提高。

   规划先行,科学制规。积极参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十四五”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黄河流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各项规划编制工作,5座引黄涵闸改建可研前置条件办理完成,基层段所供暖设施可研与初设通过水利部批复。

   建设为基,全力施工。顺利完成“十三五”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河口段建设任务,包括土方1356.91万立方米、石方8.65万立方米、堤顶道路70.03千米;施工建设了8.32千米堤顶道路,对义和险工9#坝、15#坝主体工程进行了改建,提高了河口工程抗洪强度。此外,河口模型试验厅、模型制作及附属工程也在2016年通过竣工验收,历时12年的模型厅建设划上圆满句号。

   细化管理,精益求精。不断推进并实现了维修养护市场化采购全覆盖,累计投资1.6亿元,完成根石探测1606道坝,长度138.2千米;维修养护土方72.47万立方米,石方6.76万立方米;绿化植树56.95万株,“旅游富民”工程植树35.23万株,消除14段共计338.3亩空白段。

   “现在看上去是一组组数字,但到现场一看,就是干净整齐、美观又坚固的工程,就是一片片绿树成荫的景点。”刘宝玉说,通过积极进行工程管理,管理局辖区内的麻湾险工、义和险工、王庄险工等多段工程成为市民亲近黄河的“打卡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近黄河,进而了解黄河历史、聆听黄河故事。”

   坚持高标准,落实严要求。五年来黄河河口管理局累计创建黄委示范工程9处,2019年利津河务局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复验,2020年东营河务局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东营、利津、河口河务局划界工作通过省局验收,工程管理打了一个翻身仗,“水上长城”更加坚固靓丽。

  五年生态补水

  润泽厚土长河

   尽管已是深秋,但从空中看去,刁口河流路仍一派生机,红毯铺展,碧波荡漾,让人很难与十年前“河道泛碱花”联系起来。改变,从生态补水逐渐开始。

   为改善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有效管理和保护黄河入海备用流路,黄委与东营市在2010年启动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修复及流路恢复过流实验工程。此后数年,黄河水一直滋润这块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给河口治理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河口管理局积极践行讲话精神,积极参与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水利专项规划。根据省局党组系列指导意见,编制完成《黄河河口治理与保护综合提升工作方案》,制定了幸福单位、文化保护传承线建设等实施方案。协调东营市政府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与保护。2019年争取市政府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刁口河清淤工程,连续五年利用黄河大流量过程向自然保护区补水3.41亿立方米,其中向刁口河流路自然保护区供水1.35亿立方米,向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供水2.06亿立方米。

   尤其是今年防御黄河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河口管理局抓住机会,全方位、多举措为黄河三角洲补水,改善河口生态,创下了五个“最”:近30年来最大流量、推进速度最快、补水量最高、补水范围最广、最先实现人工控制漫滩。8月下旬刁口河流路开启第二轮生态补水,不仅刷新了刁口河补水以来的速度记录,更重要的是黄河水通过刁口河再次实现入海,为进一步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补水,黄河水也温情脉脉地滋润着东营这个由黄河冲积而成的湿地之城。“十三五”期间,黄河河口管理局推出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这项全新措施,确保专水专用,对东营市中心城水系、湿地补水1.9亿立方米。通过及时有效的生态补水,东营市广利河、溢洪河、东八路湿地等区域水质和生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含盐量降低,湿地景观有效提升,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彰显了“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现代化湿地城市风貌。2018年10月,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大河之上,群鸟归来,芦花飞雪。在黄河水滋养下,黄河口已成长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多方团结协作

  强化河道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

   黄河河口管理局以此为行动纲领,打造了水政监察大队这一执法利刃,狠抓河道监管,不断提升依法治河管河成效。五年间累计审批建设项目16件,开展河道巡查3861次,现场发现并制止水事违法行为633起,立案查处水事违法行为31起,拆除违章建筑9万余平方米,清除违章树株3万余棵,清除垃圾、渣土6229立方米。开展了“清四乱”“清河行动”“工程管理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完成57项“四乱”问题整治和52项工程管理难点清理整治。

   为进一步做好河道生态保护,黄河河口管理局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与公安部门确立河道生态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并成功地开展了首次黄河河道执法巡查;联合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意见》,建立黄河河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司法保障机制,设立了2处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

   此外,黄河河口管理局还强力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成4个普法阵地,其中,垦利黄河口文化园和利津黄河观澜园分别获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称号,河口水文化阵地成为首批黄委法治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双向融合发展

  彰显黄河力量

   黄河与东营,不仅是河与城、水与城的故事,还有路与城、桥与城的故事。

   曾经,每日开车往返于东营城区与利津县城的徐伟,最怕的便是上下班高峰期路过利津黄河大桥,“堵得厉害,而且还有不少大车。”2019年10月,利津县东外环道路开通,徐伟再也不用“怕”了,“分流了很多车,尤其是途经的大车可以绕行、不用进城,里边也没那么堵了。”

   徐伟所说的利津县东外环道路,是黄河河口管理局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开放治河的一项重要举措。东外环道路投资1.2亿元、全长5.5千米,利用4.9千米黄河大堤贯通全县,补齐了城区道路的“最后一环”,双向四车道大大疏解了当地的交通压力,两侧专设的行人步道和骑行道则成为附近市民散步、观景新去处。

   此外,随着当地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境内跨河大桥、浮桥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黄河河口管理局着眼于长远,大力发展跨河交通,2018年相继建成了顺和浮桥、利和浮桥,疏导了交通压力,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托管了利津陈北水库,解决了利津县东北部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

  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十三五”期间,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河口管理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东津公路大桥、京沪高铁两用大桥等重大涉河项目审批服务;配合推进东营市“河海交汇”河上游线路、沿黄自驾游风景廊道建设等“旅游富民”项目,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承担了总投资2.79亿元的利津县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协调推进东营市中心城水生态循环体系建设;代建刁口河故道桥维修加固和生态建设工程;争取政府投资对临黄堤、南展堤堤顶道路进行维修改建,临黄堤路面宽度由6米拓宽至8米;争取政府投资实施了刁口河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融合发展,发挥资源与职能优势,积极融入地方‘涉河’发展规划,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实现融合发展、同步发展。”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介绍,黄河河口管理局通过把黄河治理保护和区域发展双向深度融合,努力把更多黄河工程建设成集防洪保障、便捷交通、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民生工程,让更多人感受“幸福河”。

  大河奔腾如昨,两岸景色日新,黄河河口铺开一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管理局工程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