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山东省首家非遗产业学院落户青州

山东省首家非遗产业学院落户青州
2021年10月17日 12:13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通讯员 刘芳芳

   近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非遗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山东省首家非遗产业学院。青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青州市积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建,探索构建非遗传承育人新模式,构建非遗活态传承生态链,推动非遗传承科学化、规范化。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非遗产业学院”由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大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华艺雕塑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挂牌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肖明胜介绍,非遗产业学院将先后开设相关专业课程68门、编写非遗相关教材16部、开展省级相关课题及项目研究7项,聘任国家、省、市非遗传承人为客座教授。同时,建成4000余平米的“海岱非遗文旅空间”、“鲁班工坊”等非遗实训基地,引进入住地方非遗项目20余个,建成18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12个非遗工坊,全面构建融合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非遗校园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才。

   “非遗产业学院聚合了政府、行业、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专业学院的优势,探索出非遗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和途径,为传承中华文脉、弘扬非遗文化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障,具有较强的创新、推广意义。”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爱东说。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青州市全面深化人才培育。先后成立3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3个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青州花毽综合传习中心、红丝砚制作技艺综合传习中心等非遗传习所;不定期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实施校园非遗教育传承“薪火工程”,每年组织校园传承活动200多场,政府买单惠民演出700余场,激励非遗传承人多收徒传艺。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一展魅力,青州市“非遗+旅游”深度融合模式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勃勃生机。融入社区村庄、各大旅游景点,进行常态化展示展演,探索形成了“资源整合 内涵植入 主客共享”的非遗赋能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形成“一村、两园、三城、四街”文旅结合十大平台。

   今年,青州非遗艺术团“传承红色基因”展示展演活动在古城古街上进行常态化表演,已组织非遗展示展演活动540余场。此外,青州市还创建青州古城非遗一条街,打造汇集展示、交流、互动于一体的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大型非遗文化聚集区,构建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传承、文化消费、文化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了50家创意产品展示店、青州非遗传习坊等多个非遗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展示厅,让非遗传承人有了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和创业创收平台。

   在古城阜财门入口处,云门春非遗文旅空间格外热闹。展厅内游客除了可以了解到青州酒文化的历史还能现场观看酿酒工艺和品酒。“在景区内,我们青州酒文化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示窗口,也能带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十一期间,店内一天接待游客千余人次,日销售额两万余元。”云门春非遗文旅空间负责人王文丽说。

   目前,青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9名。非遗赋能全域旅游、非遗惠民演出模式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被省文化厅列为“文化创意集市”。“我们将继续加大非遗传承和保护力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精准发力,在各个层面和领域深度创新,全面构建文化传承生态链。”杨爱东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