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照市中医医院:让中华瑰宝再放异彩

日照市中医医院:让中华瑰宝再放异彩
2023年12月13日 14:49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让“中国处方”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让传统宝藏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是赋予医者的时代担当。

  医者仁心,杏林春暖。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彰显了独特优势。2021年11月,山东省确定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实施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全科化创新服务模式(以下简称“五个全科化”)。

  如何充分运用中医药这个“传家宝”?近年来,日照市中医医院坚持把中医药特色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营造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五个中医全科化,传承中医药经典,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中医药造福人民生活。

  1.做“深”中医经典全科化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这一部分讲的是咳嗽的病机、病证和治法。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点。”

  每周二、四,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葛长胜就会带领科里的大夫们一起学习讲解《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

  “来我们科门诊的经常会有慢性咳嗽的病人,医生开的一剂经方,虽只有几味药,却能发挥大作用,十分简便有效。”2022年新进医院的青年医生薛伟说。中医的神奇疗效,让西医出身的薛伟倍感新奇,逐渐萌生了学习中医的念头。2021年,市中医医院全面推行中医“五个全科化”以来,为热爱中医的青年医生们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五运六气门诊,医护工作者在问诊之余,时常组织研讨学习,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将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典籍随处可见,经典名句常学常念。在市中医医院,处处可见中医药文化氛围——从《黄帝内经》中的“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到《劝医论》中的“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无一不凸显“人”的重要性。

  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2020年,市中医医院成立中医经典科,打造涵盖各临床科室的经典专家团队,定期开展背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今年10月,市中医医院邀请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消化及内科疑难杂病专家唐博祥教授来日照授课坐诊,并进行了名中医义诊活动;各临床科室也根据自身中医优势与特色,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经典学习计划,利用晨交班、业务学习、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一系列学习经典活动。

  2.做“广”中医外治全科化 凸显中西医结合优势

  每周五,日照市中医医院髋膝骨科门诊人气定是最“旺”。门诊室的沙发、板凳、走廊上的排椅上坐满了候诊的市民。候诊患者中,骨伤患者占一部分,另一部分患者则是“慕名而来”,排队等候柏明晓大夫的“针灸”。

  “扎了六回了,耳鸣基本没有了。”“见效很快,我老伴的腿几次下来就敢走路了。”“朋友住院时在这针灸,效果很好,我听他们推荐才来的,确实有效果!”患者们交口称赞的针灸术,已成为髋膝骨科的“金字招牌”。但在几年前,针灸并非骨科的主业。

  类似骨科这样“一专多强”的科室在市中医医院内已是主流。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深入融合,让中医传统疗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焕发新生,也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2022年9月,市中医医院“扁鹊班”“华佗班”开班,并于每周四常态化开展。从各科室遴选一个优势病种、一个经方、一项外治技术,通过传经送宝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中医人才,多措并举、中西并用从而达到“1+1>1”的效果。

  艾灸、推拿、拔罐、耳穴、贴敷、香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医外治技术。这些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和康复,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的获得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作为中医医院的“传家宝”,不仅在传统技术上有所突破,还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对于骨伤患者,除了常规的中药治疗外,还创新加入辅针技术协助患者复健,缓解患者复健时的疼痛,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髋膝骨科医生邓鹏告诉记者。

  在推动中医外治技术的同时,市中医医院还注重培养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医护人员在中医外治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成立多个名医工作室,高起点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促“名院”,使医院学科建设驶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快速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3.做“专”中医康复全科化 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11月15日,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内开展的主题义诊日活动中,肺病科主任葛长胜在门诊大厅演示教学八段锦,引导更多市民了解具有养气健体、柔筋壮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健身功法,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身健体;中药汤剂按时送到患者床头;耳穴压豆调理患者咳嗽、头痛、失眠;穴位敷贴驱寒祛湿,缓解颈肩腰腿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健身、康复中,是市中医医院正在各科室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服务举措之一。

  “在新冠病毒治疗期间,各个病区的医护和患者共练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的场景越来越多,增强体质、舒缓压力、加快疾病康复,可以说益处多多,深受患者喜爱。”葛长胜说。在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组合拳”中,除了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医传统疗法针灸、耳穴贴敷、耳穴压豆、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综合治疗,为抢救危重病人患者打好了平台,赢得了时间。

  建立融中医药干预的康复医学服务体系,2022年起,市中医医院将中医适宜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融入到康复服务中,通过驻扎临床科室、联合查房、病例讨论、床旁康复、康复宣教等方式加强康复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服务新模式。

  4.做“精”中医护理全科化 探索特色服务新模式

  做有温度的医院,是市中医医院一直以来秉承的服务理念。在推行中医护理全科化以来,市中医医院做精做细护理服务,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新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更专业的护理、更高效的康复。

  在矫形骨科,辨证论治穴位贴敷、围手术期膏方辨证论治、耳穴压痘、针灸特定穴位治疗围手术期腹胀便秘等护理技术,已经在探索中得到实践,并全面应用开来。

  “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我们制定了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群众乐于接受的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保健方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办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讲座。”矫形骨科主任房经武说。在中医外治的基础上,在护理上更重视人性化和个体化,是中医护理全科化的理想表达。

  “这是一份中医健康教育指导处方,你回去除了按时吃药,也要对照着这张处方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在市中医医院五运六气门诊,王永超正在为患者进行诊治,在开完治疗处方后,王永超同时拿出一份中医健康教育指导处方递给患者,这是一份《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因病施策,进行推拿、针灸等辅助治疗。原本需要跑多个科室,眼下一个科室便可实现“一站式健康服务”,市民不用多跑,便能享受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这个指导处方非常有用,原来得病不知道是生活方式有问题,这样对症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配合着医生用药。”市民董女士说,自从有了中医健康教育指导处方,感觉得到的治疗信息更全面,治疗方式方法更科学,回家后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指导处方上的内容调节生活方式,受益匪浅。

  5.做“特”中医治未病全科化 创新中医药传承路径

  今年7月,日照市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在港城掀起一股“中医热”。

  活动期间,市民在家门口不仅享受到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体验种类繁多的中医外治技术,品尝“花式”药膳美食,聆听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宣教。这场空前鼎盛的中医药盛会,也让市民群众直呼“过瘾”。

  在这场活动中,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深深地印刻在市民的记忆中。

  每年,市中医医院,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以原有的贴敷技术为基础,开展“三伏贴”等中医贴敷,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特色疗法,深受群众喜爱。

  今年11月8日,市中医医院第八届膏方节如约而至,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与。著名消化及内科疑难杂病专家唐博祥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张树泉教授等中医名家汇聚在市中医医院,为众多注重秋冬养生的市民义诊把脉。

  市中医医院将中医治未病特色融入诊疗全过程,在全院范围建立“防、治、康”全程管理体系,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出院跟进生活及饮食健康宣教,并进行院科“两级”追踪回访。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按照功能定位明确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确立发展中医药的主责主业,突出中医药特色,促进中西医融合,以聚焦疗效为核心,深化推进“五个全科化”,把中医经典、中医外治、中医护理、中医康复和治未病充分融入诊疗全过程,全面提升中医药临床供给质量、效率和效益,着力建设好日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切实发挥全市中医药龙头引领带动作用,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不断提升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让中医药“瑰宝”焕发新时代光彩。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