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
近日,烟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病房内,70岁的患者张先生握着该科副主任李晓日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位在生死边缘挣扎了8天的老人,在烟台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的科学统筹与协同救治下,即将康复出院。

3月6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张先生突然被一阵剧烈的胸部疼痛惊醒,随即感觉呼吸困难,仿佛有巨石压在胸口。家属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烟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迅速出动。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老人已经陷入了严重低氧血症,根本无法平卧。若不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将会持续恶化,引发呼吸衰竭。
情况危急,烟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一边为老人进行紧急处理,一边与医院胸痛中心医生取得联系,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详细汇报患者的病情。李晓日在仔细研判后,认为患者病情危急,刻不容缓,当即决定启动绿色通道。
救护车疾驰而至,早在门口等候多时的心病科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了全面初步评估。医生仔细查看各项检查数据后认为,患者是急性心梗并发急性左心衰,需要进行手术处理。但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0%(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严重憋喘连平卧都无法做到,这样的身体状况,按照常规标准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
时间紧迫,李晓日紧急联系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进行了气管插管,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有效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10分钟后,患者原本急促、艰难的呼吸,渐渐有了缓和的迹象,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李晓日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实行PCI手术。
经过一番精细的手术操作,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终于成功实现血流再通,胸痛症状逐渐缓解。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全方位、精细化的监护。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其心衰症状终于趋于稳定,氧浓度得以逐步降低,随后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开启新的康复阶段。
心病科李晓日副主任特别提醒市民,春季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早晚温差较大,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易收缩痉挛,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加之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血液黏稠度上升,更易形成血栓,堵塞心血管。因此,市民务必格外留意自身心脏健康,做好防护措施。
首先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多摄入富含水分的食物,主动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同时,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倘若身体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随意自行用药或拖延不治,务必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求助。通过救护车转运到医院,是第一时间快速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救治程序的关键,这不仅能确保患者优先获得各项检查,更能通过院前预警与院内多学科团队无缝对接,实现到达医院即进入救治状态的高效流程,最大限度争取黄金救治期,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