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原一流大学领导人政协发声: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国家教育奖

原一流大学领导人政协发声: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国家教育奖
2019年09月02日 18:35 新浪网 作者 软科

  8月28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协商议政。全国政协常委们在大会发言环节都针对高等教育领域提出了哪些“干货”建议?软科为大家做了整理。

  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

  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国家教育奖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当前,提升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重要且迫切,应尽快制定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此提出包括以下内容的建议:

  完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所有教师都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制度,并纳入教师工作量。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引进海内外人才,应加强对其教书育人方面的考核和要求。

  提高教师获得感和荣誉感。加强人文关怀,千方百计改善高校教师待遇。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国家教育奖。将“人民教育家”作为常设国家教师荣誉称号。

  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在“双一流”同时,增加“双特色”大学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发言指出,大部分西部地方高校在办学方面都走出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但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对西部地方高校师生科研成果的肯定和科研积极性的激励明显不足,各类学科排名评比中西部地方高校几乎评不了“A”,在单纯由国际发表论文决定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学科排名中进不了百分之一。

  这种情况,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西部地方高校的作用和贡献,必须加以改变。为此,他提出包括以下内容的建议:

  在西部(包括东北地区)设立国家人才岗位,实现从“戴帽子”到“摆凳子”的转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设立“地区杰青”。比照“万人计划”在中西部设立“万人岗位”,根据国家和地方战略任务设定岗位,由设岗中西部高校和科研单位自主全职聘人,履行主体职责。

  减少数论文、数“帽子”的简单评比、评估、检查,将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所作的成绩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一批地方高校为农牧民、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支持,培养了一大批扎根祖国边远地区干事创业的各类人才,在高校各类评比中应对上述重要贡献予以考虑,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

  在政策制定和条件建设上支持地方高校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同时,建议增加“双特色”大学建设项目,可遴选中西部地区50所大学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学科,鼓励其“错位发展”。“双特色”学校建设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落实职称评审、绩效激励、科研器材购置、学科调整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按项目组建一流科学家与研究生团队攻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发言指出,我国在多领域中创新型人才缺乏的“短板”日益凸显。

  为此,他提出包括以下内容的建议:

  成立国家级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不同学科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原创性和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顶层设计建议。

  实行项目管理,形成攻关合力。要打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集中优势力量,按项目组建一流科学家与研究生团队,做好项目攻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对专项的支持力度。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和经费支持,以增量资源带动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改革项目和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改变项目评价方式,鼓励项目真正聚焦“卡脖子”问题和重大原始创新前沿方向。放宽评价考核周期,加大对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的认可度,对取得重大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以开展重大原创性科研或解决关键核心问题为目标,确定研究生论文选题,加快重大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多维度、多指标评价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保证大力度、持续性支持,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长效性。制订中长期计划,保证项目及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研究生在学期间研究学习经费支持和生活津贴标准,以吸引学业优秀、综合素质高的有志青年投身项目攻关。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在学习成绩、研究成果、综合能力等方面适时进行考核。

  新闻来源:人民政协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高校教师论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