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2019年10月08日 08:40 新浪网 作者 柿子06028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九辩》劈头而来的沉重叹息,揭开了中国文人悲秋传统。寒露节气的到来,是天气转冷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时草木凋零,秋气已深,正是悲秋时节。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亦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写下“寒露”一词,似乎就有一股寒凉之气迎面扑来。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加寒冷,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露滴凝冷,这也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寒露后,白日幽晦,天寒夜长。秋声乍起梧桐叶落,冷风淅淅疏雨潇潇,黄栌苦竹就都有愁意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继续大举南迁,而“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表明这是南迁的最后一波了。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故称“雀入大水为蛤”。菊花也在此时开放,因此第三候为“菊有黄华”。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时正是“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时节。种麦摘花打豆场,摘石榴、拣柿子、收山楂、刨地瓜。秋收过后,除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外,还有翻地的农活要忙。“九月寒露天渐寒,整理土地莫消闲”。此时温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没有冻结,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闲养养地。忙中偷闲,北方斗蛐蛐,南方却是钓鱼好时机,因为气温下降,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都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钓边更易得手。

  寒露节气间,还有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登高、重阳赏菊、重阳吃糕、佩茱萸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也激起诗人们咏之歌之,寄情于诗中。王维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描述九九重阳之日,未能和兄弟团聚之遗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团圆佳节,对故乡、亲人的尤为思念。遥想兄弟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几分悲切,失望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若哪日早起,就会发现秋雾逐渐多了起来,此时,唯独菊花生长茂盛,绚丽多姿。寒露物候中的三候“菊有黄华”正是描绘漫山遍野的菊花已然竞相绽放的美景。元稹诗赞“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据考,公认最早写出优美的赏菊文字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谋士、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钟会,史书里他的政治野心虽颇受诟病,但他确实很有学问,自幼才华横溢,文章写得也不错,在他在传世名篇《菊花赋》描述菊之美貌为“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藻垂光”,寥寥数语菊之气质芬芳跃然纸上。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河南开封龙亭

  菊花是开封市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

  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

  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粱园独如霜”的描述,

  可见一斑。

  当然,要说菊高洁贞秀的形象和品格是最先精切概括出来并从此深入人心的实属陶渊明。他树立起了菊“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高洁形象,精炼地概括出了菊高洁傲岸的品格。尤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如神来之笔,将隐居的悠闲和自由、回返和亲近自然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菊性耐寒,深秋独放,这种不与百花争春,傲然独放的物性被历代文人名士提升为一种傲然不群、不从流俗的品格。陶渊明笔下的“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就是这种傲岸形象和高洁品格的精炼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品格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贵真、崇尚自由和鄙弃世俗的精神是一致的。正是这种契合使得文人学士对菊情有独钟,每每寄意于菊,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借菊言志,颇显雅致,西晋张翰“纵任不拘”,以美食鲈鱼为名弃官而还国,也成一时美谈。

  黄叶金风,论饕餮朵颐,不可不说鲈鱼,鲈鱼秋后始肥,寒露之后,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便到了最为丰美的时节。陆游的《初冬绝句》便有“鲈肥菰脆调羹美”之句,鲜活生动不在话下。“四鳃、巨口、细鳞”的松江鲈鱼更是被乾隆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纵任不拘”的西晋才子张季鹰更因思念故乡的鲈鱼脍,断然放弃眼前的功名利禄,辞官还乡,备受后人的赞誉。李白有诗云:“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张翰挂冠而去,回到吴江隐居过着“扁舟一叶泛平湖,郎采莼丝妾钓鲈”的农家生活。在他看来,头上的乌纱帽不如家乡的鲈鱼和莼菜。自此,“莼鲈之思”成了游子思乡的典故。

  张翰辞官吃鲈鱼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美味的鲈鱼对他的吸引力的确很大,其实看得比谁都明白,他所处的正是“八王之乱”时期,祸乱方兴,不愿意混迹权利纷争才是张翰的本意。因为擅自离开,被除官名。但张翰自得其乐,并没有想着在仕途闻达。有人劝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您纵情一时,难道不为身后留名吗?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当时的人因其旷达而看重他。也许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也许是因为他的这首诗写的太好,齐王竟然也没有追究,让他回到了故乡吴江,也算是成全了他吃鲈鱼的愿望。

  秋风瑟瑟,那个一叶扁舟上追随鲈鱼而去的身影,瞬间成为历史上的经典。辛弃疾有词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湖南郴州小东江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江苏苏州  七里山塘

  我等本是看客

  你却入了迷

  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新疆喀纳斯

  秋雾茫茫的清晨

  清冷的风

  宁静的湖

  人间时节 I 今日寒露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浙江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

  夕阳西下,

  他们恰好的站在那里,

  牵着手。

  大家都说杭州是一座治愈之城,

  事实上,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

  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

  所有失去的,

  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陶渊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