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2020年07月10日 14:27 新浪网 作者 鑫征途红色文化

  7月8日,高新区卧龙湖片区棚改项目(二期)5号安置点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炎炎暑热中挥汗如雨,抢抓建设。烈日下,汇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建三分公司副经理王鸥正在与工程人员协调建设施工中的问题,这是他作为汇东公司一名建设者的工作常态,忙碌但充实,辛劳与收获并存。

  今年3月,该项目启动建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期紧、任务重,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鸥倍感压力,但他决心坚定:“这些年在党组织的考验和锻炼下,我不断成长,这次也一定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工作任务,不负组织厚望。”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让王鸥感触最深的考验,是投身凉山援彝脱贫攻坚战场。2018年6月,36岁的王鸥作为全省首批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综合帮扶干部,来到地处大凉山州腹地、积贫积弱的喜德县热柯依达乡。期间,他任该乡帮扶队副队长,负责易地搬迁、彝家新寨建设等工作,并多次获得荣誉,至2020年2月结束。

  接受援彝任务的时候,王鸥面对病弱的父亲、年幼的孩子,万般不舍。“但援彝是组织交付的重任,作为共产党人不可推卸!”他满怀愧疚地安顿好父亲和孩子,求得家人的谅解,毅然奔赴500多公里外、海拔2600多米的穷乡僻壤。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出发前,王鸥在网上了解了一下热柯依达乡的情况,虽已有心理准备,但初到当地的时候,还是特别地震惊和不适应。

  山路蜿蜒崎岖、陡峭狭窄,落石滑坡时常可见,开车或步行皆心惊胆战;山村贫困落后,住房危旧破烂,更毫无产业可谈;语言不通,跟彝胞交流困难,走村入户只能通过当地干部做“翻译”;由于不适应当地饮食和水质,王鸥患上了严重的肠炎,第一个月就瘦了好几斤;山上缺水,前三个月他没能洗上一次澡;没有厨房,只能露天做饭;没有餐桌,只好蹲地而食……恶劣的环境和条件并没有让王鸥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看到这样的境况,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来说触动太大了,在奔小康的路上,不管再难,也不能让彝胞们掉队。”

  王鸥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和技术的优势,一头扎入到“彝家新寨”建设和易地搬迁工作中。他对房屋设计、施工方案、配套设施等精心研究,严格指导和监督施工,提升修建质量,使彝胞们能住上更加牢固安全的新房。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除了援彝建设项目,王鸥还积极协助开展脱贫攻坚信息录入和凉山“学龄前儿童学习普通话”工程信息录入工作。为此,他和帮扶队员们不辞辛劳跑遍了热柯依达乡各村各组,使全乡375名学前儿童的信息得以全部录入,为学前教育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他为彝族同胞的热忱朴实所感动,为山区孩子的善良懂事而动容,但孩子们艰难的生活学习环境也让同为人父的王鸥倍感心疼。从2018年8月起,他在自己捐助的同时,多次通过汇东股份公司、亲朋好友和网络等发起“衣旧温暖”捐赠活动,向当地儿童捐赠衣物、书籍、学习和生活用品等上千件(套),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温暖关爱。

人物|王鸥:坚持,在磨砺中成长 在实干中担当的男儿本色

  如今,王鸥已经离开热柯依达乡回到了自贡,但在凉山的援彝经历让他难以忘怀,他时常通过其他援彝干部、网络等关注着彝乡的发展变化:修建的新房已经入住村民,有厨房有厕所能洗澡,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孩子们穿得暖、有书读,脸上绽放着希望的笑容……王鸥也收获着援彝经历中磨砺出的意志、锻炼出的能力,并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中。(记者 张翠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凉山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