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2019年11月20日 12:04 新浪网 作者 书法理想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8、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 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2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3、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24、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25、“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2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27、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

  2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29、无垂不缩,欲往仍留。《兰亭》之妙,尽乎此矣。

  30、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31、书贵熟后生。

  32、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33、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34、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35、初学,但求间架森严,点画清朗,断勿高语神妙。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36、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37、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如《九成宫》“凿”、“鉴”、“台”、“萦”等字皆是。

  3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39、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40、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41、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42、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

  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4、疏势不补,密势补之。《九成宫》“圣”字上画,“舜”字下点,皆补法也。若“乃”、“力”等字,左上右下皆缺势,无可补。

  45、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46、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47、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4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49、强毫弱纸,强纸弱毫,刚柔相济,书乃如志。

  5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51、渣滓未净而遽言浑厚,不可也。须俟笔无点尘,微嫌薄弱,乃向浑厚一路写去,方妙。

  52、字心贵聚,不可并头。

  53、蝇头楷宜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

  54、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55、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56、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57、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

  58、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59、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61、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62、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63、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64、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65、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66、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6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0、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71、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72、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73、山谷擘窠书,学《 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

  7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7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76、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77、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78、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7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80、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81、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82、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83、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8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8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86、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87、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

  8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89、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90、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91、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92、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93、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94、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95、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96、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

  97、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

  98、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99、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100、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

  王羲之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王羲之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书论金句100条(附王羲之书法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书法王羲之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