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防心血管病,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

防心血管病,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
2020年09月19日 12:51 新浪网 作者 保健时报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

  防心血管病,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真正实现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内容方面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技术创新与转化等,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不健康行为普遍,加剧心血管病风险

  曾有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或能避免2/3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我国居民不健康行为较普遍。

  ◎ 不广泛戒烟,2050年因烟草死亡人数将高达300万

  我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戒烟率有所提高,从2015年的18.7%提高到2018年的20.1%,但远远不够。《报告》指出,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死亡的人数将从2010年的100万左右,增至2030年约200万,预计2050年将高达300万。

  ◎ 吃太咸、水果摄入少,心血管遭殃

  《报告》显示,1982~2012年的30年间,中国居民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精制谷物和全谷物摄入量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杂粮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和酱油减少,但家庭烹调用盐仍高达每日10.5克;新鲜蔬菜摄入量呈减少趋势,人均水果摄入量每天不足50克。

  而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其次是低水果摄入。

  ◎身体活动下降,超重和肥胖明显增加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其中,20~39岁人群最低,60~69岁人群最高。1991~2009年,中国成年居民平均身体活动总量从385.9MET·h/w下降到了212.8MET·h/w。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而超重和肥胖上升。事实上,身体活动每增加4MET·h/d,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12%。

  “三高”等心血管病相关疾病患病率高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病。如果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获得120万健康生命年。2010~2016年,我国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由2010年的4215.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9023万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3%。

  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正在向高胆固醇血症发展。相关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而且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正在向高胆固醇血症发展。而让人担忧的是,现阶段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儿童血脂异常的流行也让人担心。2012年在全国1.6万余6~17岁儿童青少年中进行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总检出率达28.5%。含糖饮料每周≥1次、静坐时间>10小时/天、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改善非常重要。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长期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使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糖尿病发病中位数推迟3.96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44岁。糖尿病发病风险持续下降39.0%,心血管事件下降26.0%,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3.0%。

  2009~2010年全国4.7万余人调查显示,慢性肾病的总患病率为10.8%。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病患病率高。

  我国失眠患病率约为15.0%,平均患病年龄为43.7岁。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有研究系统回顾我国2000~2017年抽样方法明确的14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流行病学研究,发现OSAHS总患病率为3.93%。男性高于女性。

  《报告》强调,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疾病负担,一方面仍要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必须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