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2019年07月15日 08:32 新浪网 作者 沛泽妈读心理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作者:沛泽爸

  不少父母喜欢攀比,孩子考得好,学的好,也代表着父母的颜面。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比别人强,利用假期,拼命的给孩子“加餐”,灌输知识。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无形之中也给孩子上了枷锁。成功的教育首先要从尊重孩子的成长周期开始。

  2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的“神童”魏永康终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迫退学。

  昔日神童,何以至此?中国传统家教观念的核心是“学而优则仕”。时至今日,这种家教观念还深深地影响着父母。在现代人的攀比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孩子的较量。谁都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于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的动员下,父母们纷纷解囊、各显奇能,倾其所能地打造理想中的孩子。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规律和特殊性的。过早的智力开发并不适合所有孩子,过度的教育只会阻碍孩子应有的发育规律,甚至影响身心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味按照成人的模式去灌输知识,让他们去做那些要靠顽强的毅力才能坚持每天做的事情,不仅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就拿思维来说,0—3岁是靠直观的动作思维来引导自己的活动,4岁则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5—6岁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果孩子上小学较早,他的抽象思维还非常弱,那么学起数学来就非常费劲。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认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岂不冤枉了孩子?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还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原因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会有所延长。这时有的父母总以为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甚至当成了是多动症。听到很多的父母说孩子考试太粗心,不该错的会出错。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错,而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成熟,注意的短暂性,记忆的瞬间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会造成粗心。这些在成人看来低级而简单的错误,会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动消除。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做父母的要顺着它的“长势”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它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找对孩子的最佳才能区,孩子更容易成功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是个“差生”,因为他总是调皮捣蛋,他的老师训斥他:“咱这个班里,最没出息的就是你!”郑渊洁不服气:我作文好,我有想象力,咋就没出息?果然从未上过大学的他成了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当有人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从这个成功的例子中,父母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先天禀赋,后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间的千差万别。就像人的手指头有长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的。但应该坚信一点,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都是优秀的。父母们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期望值不能太高,希望孩子样样出色,当全能手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过早地给孩子盖棺定论,容易失去客观的判断标准,容易偏离正常的的教育轨道。

  父母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长处,要多仔细观察孩子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再提供适当的条件去培养它,发展它,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不顾孩子的特点,不是孩子所愿学而是父母所逼的,或者说,要孩子学的正是孩子之短,那么只能费力不讨好,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因为,没有人愿意忍受一次次的失败,受挫,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地那么有意志力,很多时候是凭着热情和兴趣学的。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父母内心焦虑的表现。在孩子成长问题上,最要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将来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或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对成长过程中风风雨雨的保证。

  13岁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退学,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