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2019年12月11日 18:27 新浪网 作者 沛泽妈读心理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电视剧《鹤唳华亭》正在热播,这部电视剧中人物众多,剧情跌宕起伏,演技炸裂,但这些都不是吸引我的地方,真正吸引我、引发我思考的地方是亲子关系,主要是萧睿鉴与萧定棠、萧定权、萧定楷的父子关系,以及赵皇后与萧定棠、萧定楷的母子关系。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里的人物关系,萧定棠、萧定楷为亲兄弟,是赵皇后所生,是皇上的庶子,萧定权是已故的顾皇后所生,是皇上的嫡子,被封为太子,是储君。在这三个人中,最受宠的是萧定棠,前有父亲的宠爱,后有母亲的撑腰,所以他才敢肆意妄为,处处与萧定权作对,觊觎太子之位。

  相比萧定棠,萧定权、萧定楷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悲惨人物,萧定权没人疼没人爱,倒还能理解,他少年丧母丧妹,皇上对这个儿子又心有忌惮,处处防着他,生怕哪一天夺了自己的权,就像皇上自己所说的那样:“关上门是父子,打开门是君臣”,所以,皇上对萧定权的关系十分微妙,这让极度渴望萧定权对父亲是既敬爱又畏惧,父子两人只能远远地观望,却不能走近。

  最悲惨的就是萧定楷,有父母兄弟相伴,却都把他当成隐形人,实在可怜。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萧定楷吃鱼虾会过敏,但他还是会吃,因为哥哥萧定棠喜欢吃,他通过这种方式来讨好母亲,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缺少关爱的人,这也为之后他为了夺得太子之位弑母留下了伏笔,最终落得被皇上杖毙的悲惨结局。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我们只看到了萧定楷的凶残,却不见他内心是多么渴望被父母关爱与认可,只有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母亲正眼看的孩子,他才会变得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摆脱父母带给他的漠视与屈辱。

  每个孩子都渴望归属感与价值感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归属感是获得爱与尊重的来源,价值感则是实现爱与尊重的目的。

  1.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简单地说,就是让我们在这个群体中感到幸福、快乐和温暖,在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人诉说,有人拥抱,有人安慰,让我们重新获得勇气与希望。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获得归属感的最主要来源就是亲人与家庭。有一次,5岁的儿子和小区里的几个小伙伴在楼下玩,我临时有事,回家取东西,嘱咐他不要走太远,我一会儿就回来。等到我下楼的时候,儿子突然哭着跑向我,扑倒在我的怀里。

  原来,儿子在和一个小女孩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小女孩,小女孩摔在地上哇哇地哭起来,小女孩的奶奶并没有责备儿子。但儿子觉得自己闯祸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他看到我回来,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所有的紧张、害怕都在我的怀里尽情地释放出来,因为他知道有妈妈在就是安全的,这就是归属感。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与寂寞,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最大的渴望就是从父母那里获得归属感,他们希望你们关注到他,比如,在你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可能跑过来对你说:“妈妈,你跟我一块看电视。”若我们拒绝他,他会很不高兴,还可能会哭闹,他这样做就是想与我们建立起连接,而不是故意捣蛋。

  2.价值感

  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认为自己的才能与人格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团队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与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会更自尊、自信、自强,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则会自卑,做事缺乏信心,甚至会在经历几个失败之后,彻底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不少父母没有意识到价值感的重要,总是在剥夺孩子的价值观,比如,两岁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怕他弄脏衣服,不管他的哭闹,偏偏要喂饭;孩子想帮我们做家务,我们却觉得他们做不好,反倒添乱,不允许他做……

  当我们处处阻扰孩子时,他会觉得自己是无力的,什么都做不好,当孩子感觉无法掌控自己时,就会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久而久之,他就对做什么事情没有兴趣了,当然他们也不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可我们却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却还在一味地怪孩子畏首畏尾,不思进取。

  不管是孩子的可爱行为还是不良行为,其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他们对归属感与价值感的追求,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却看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没有归属感与价值感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今年10月,大连发生一起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案件本身性质之恶劣,人神共愤,但更人心痛的是因为施暴的男孩未成年,不追究刑责,引发了热议。

  其实,这只是青少年犯罪的冰山一角,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这样的数据是触目惊心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青少年的犯罪率高发呢?美国医学会曾做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有关青春期危险行为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青少年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的理解和关爱越多,出现酗酒、吸毒、自杀等高度危险行为的机率就越小。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归属感的缺失,最终让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理。

  在青少年犯罪中,团伙犯罪是最突出的特点与主要形式。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14岁的少年李飞(化名)领导着比他大的五个“兄弟”四处偷盗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作案近百起,后被警方抓捕。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资料显示,李飞的母亲患有精神病,很少有人管他,上学因与人打架,被学校劝退,随后辍学,在四处流浪的过程中认识以盗窃为生的大哥,他便拜大哥为师,不久大哥被劳教,他则另立门户,一个以其为首的6人偷车团伙逐渐形成。

  李飞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他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因打架被学校劝退,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都没有归属感,反倒是在盗窃为生的师傅那里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便死心塌地地干起了偷窃的营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获得的基本需求归属感的重要性,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大多数学校都重智育、轻德育,如果老师对学校不好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讽刺挖苦,就会让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找丧失了归属感与价值观,如果这些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与关爱,一旦被社会上的不良环境影响,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见,没有归属感与价值感,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这并非危言耸听,每一个父母都要负起责任,别把孩子冷落在角落里。萧定楷也并非天生凶残,他是被父母冷落所致,才有了这样悲惨的结局,值得我们深思。

  《鹤唳华亭》:弑母的萧定楷是被谁毁了?其实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