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2018年04月08日 08:59 趣谈史学家作者:趣谈史学家

  公元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在马萨诸塞州的莱克星顿打响。这个小镇因此一战成名,被后世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时至今日,在莱克星顿的镇广场上依然矗立着一座英姿飒爽、手持步枪的民兵雕像,底座上镌刻着至今读起来依旧荡气回肠的话:“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将战争强加在我们的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莱克星顿民兵雕像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北美殖民地和殖民者之间的关系就在日益恶化,其中尤以波士顿的反抗最为激烈。英国《强制法案》出台后,13个殖民地代表在第一次大陆会议上做出决策,在康科德成立地区议会,并迅速控制了马萨诸塞。面对这样的公然反抗,英国国会认为马萨诸塞已处于反叛状态。为恢复英国在殖民地的统治权威,英国立即下令,要求北美英军总司令盖奇前往马萨诸塞进行武力镇压。

  就这样,盖奇命令少校史密斯率领800英军,前往康科德抓捕“叛军”首领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同时收缴当地的军火库。但这一计划早已经被“自由之子社”的成员保尔·瑞维尔和威廉·戴维斯得知。事关重大,二人星夜兼程,终于在4月18日晚将该消息传回康科德。当地民兵摩拳擦掌,纷纷埋伏在树林草丛等隐蔽的地方,准备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约翰·汉考克在《独立宣言》上的签名

  4月19日,史密斯等人向康科德进军,途径莱克星顿时,不巧碰到了正在巡逻的几十个民兵。刚开始,双方只是互相叫骂,并没有交火。突然英军中有人开枪示警,这一声枪响无疑彻底点燃双方的怒火,枪战几乎是一瞬间就开始了。由于双方人数悬殊太大,英军轻而易举就突破了民兵组织的防线,向康科德地区奔袭而去。

  到达康科德时,军火及重要领导人早已被转移至安全的地方,英军自然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史密斯下令撤军,却不料四面八方突然传来了大规模枪响,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排排子弹。史密斯这才知道中了埋伏,但此时却无力反抗,只得眼看着这场战役以英军惨败而结束。就这样,民兵获胜的消息不胫而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火在北美各州被迅速点燃,美国独立战争就此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军事爱好者还原独立战争场景

  要想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就不能依存于被统治的政治状态,也不能依靠举棋不定的民意。战争初期,美国内部依然存有两种声音。激进派希望通过战争使美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保守派则反对同英国殖民者撕破脸皮,希望通过陈情使英国政府减少税收。普罗大众也不想让战火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然而从英国同其他列强在北美争夺殖民地的既往历史来看,前者不可能放弃如此巨大的利益。早在17世纪初期,英国就开始积极参与殖民扩张,在北美的殖民活动中占尽先机。从1607年开始,英国在美洲土地上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普鲁士发动“七年战争”后,英国不幸被卷入其中,虽艰难取胜但也导致国力空虚。无奈之下,英国国会才试图将战费强加在北美殖民地,因而大幅提高了殖民地税率,却不料这完全超过了殖民地民众的心理承受极限,成为促使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趁着英国无暇顾及,欧洲各国纷纷插手英国殖民地事务,尤其是在“印第安战争”中战败的法国。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独立宣言》签署场景

  为争夺北美殖民地和诸多利益,英法两国频频发动战争。而这一切,都为殖民地民众提供了争取独立的有利条件。1776年,华盛顿等人发表《独立宣言》,直接为法国干预和支持“独立战争”铺平了道路。忍无可忍的英国政府为彻底镇压叛乱,派遣英军和黑森雇佣军前往殖民地。由于无法承担全部的战争经费,殖民地新政府只能向欧洲其他国家求助。就这样,法王路易十六高调宣布参战,就连西班牙和荷兰这样的“英国世仇”也横插一脚,打着“援助”名义出人出物。在强大且直接的军事帮助下,寡不敌众的英国海军分身乏术,不得已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最终以美国获胜而告终。

  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能获胜?欧洲一国贡献巨大,却不料因此导致灭国

  ▲英军将领伯戈因投降

  有意思的是,在打败英国后,法王路易十六并没能高兴多久。由于独立战争中法军异常英勇,海陆两军都耗费了巨额军费,最后造成法国财政破产,然后他就犯了跟英国一模一样的毛病——召开议会征税。不用想,英国人对此事自然异常热心,在法国境内到处煽风点火,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就此开始,而统治该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也因此土崩瓦解。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