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张宏斌:从“探险王”到“救援队长”

张宏斌:从“探险王”到“救援队长”
2019年07月02日 10:42 新浪网 作者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今年50岁的张宏斌自己成立了公司,却常常“不务正业”,员工们在公司一连几天看不到他是常有的事儿。与“老板”相比,他似乎更看重自己的另一重身份——阳泉市红十字会救援队负责人、山西天龙救援总队副队长及阳泉支队负责人。

  2007年,张宏斌无意间组建起一支民间救援队,如今已从单打独斗的分散式救援力量成长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综合性救援队,救援范围早已从山地救援扩展到了全面救援,还与110建立了联动应急关系,队员们从接到通知到全副武装出发,最多只需20分钟。目前已成为省内和我市应急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

  汶川地震、临汾市乡宁塌方等灾害中,都能看到张宏斌和他的救援队员挺身逆行的背影。向贫困儿童发放“温暖包”、为阿兹海默症患者佩戴“黄手环”的爱心活动中,也能看到张宏斌和救援队员温柔贴心的身影。

  在2015年加入山西天龙救援队以前,这支救援队的前身是成立于2007年的阳泉市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时间再往前推,则是由5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的登山俱乐部,张宏斌是创始人。

  “当初组建救援队,只是因为在户外运动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我们要学会自救和互救。”张宏斌说。

  张宏斌:从“探险王”到“救援队长”

  热爱冒险

  从小就是登山爱好者

  由于多年的户外活动,张宏斌皮肤有些黑,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

  张宏斌有个舅舅喜欢打猎,活泼好动的他从小就喜欢跟着舅舅满山遍野地跑。1988年,已经参加工作的张宏斌在闲暇时间,还是喜欢爬山。有时候会约上三五好友,更多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背包里装上几个烧饼和一瓶水就上了山。

  只是,彼时的张宏斌并不知道自己眼里谁都会的爬山其实是一项专业的,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运动,有时与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有一次,张宏斌在平定县岩会村附近爬山时被困在了一个山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在那个通讯不畅的年代,张宏斌除了大声呼救,别无他法。直到两个多小时后,当地的小孩才发现了他,用绳子把他从山崖拉了上去。

  然而,冒险的因子在年轻的张宏斌血液里流淌,这次野外遇险并没能阻止他探险大自然的脚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他仍然一有时间就去爬山,并因此结识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

  时间到了2000年,张宏斌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条有关户外运动的新闻,“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吗?”刹那间,他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此后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电视、报刊和网络学习和了解户外知识。

  张宏斌:从“探险王”到“救援队长”

  为了自救和互救

  组建登山救援队

  相信很多人对2003年的“非典”记忆犹新,张宏斌更是如此。自那以后,他的爬山频率更高,朋友、同学、同事也开始喜欢跟着他爬山。“走!咱们爬山去!”成了他和朋友的打招呼用语。“‘非典’过后,大家的健康意识比以前提高很多。”张宏斌解释。

  眼看着人越来越多,到了2004年秋天,张宏斌干脆成立了一个名为“发现之旅”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最初的会员只有50多人。2006年3月,俱乐部顺利通过市民政局和市体育局的审批。同年10月,阳泉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张宏斌被推举为会长。发展至今,协会注册会员400余名,现有7家会员单位以及峡谷洞穴探险队和山地救援队2支专业队伍。

  当时,已经有了近20年户外运动经验的张宏斌深知,野外地形复杂,危险常常如影随形。自然环境的恶劣、个人操作的失误都会造成意外的发生。为了协会队员们的安全,非常有必要成立一支山地救援队。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登山协会成立不到一年,一支由20名会员组成的山地救援队就建了起来,张宏斌继续任队长。队员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经过医疗救助培训后,专业性都不容小觑。

  没想到,山地救援队组建不久,一场“大考”就随之而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19日,张宏斌和其他11名队员组成抗震救灾小分队,从阳泉出发,深入灾区安置灾民。

  在那次行动中,张宏斌虽然被荣记个人“一等功”,但却成为他至今都不愿意回想起的经历。“太难受了。人的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太渺小、太脆弱了。”张宏斌说,从汶川回来后,同行的两名女队员花了整整三个月才从悲伤中走出来。不过,大家也因此更坚定了信念:如果这个世界需要,他们将义不容辞。

  这句话不仅是说说而已。

  2016年7月,我市及周边地区遭遇强降水天气,张宏斌带队参加抗洪救灾,出队36批次,历时21天,与其他公益组织募集了价值7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同时组织志愿者50人次,为受灾地区学校1000多名学生开展“抗洪减灾”小课堂讲座30小时。

  2015年至2018年间,张宏斌带领救援队连续四年,为我市贫困地区儿童募集“温暖包”900多个并成功发放。

  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与上海残疾人联合会开展“黄手环”行动,为我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发放黄手环1500个。

  2018年组织红十字救援队为我市培训和普及“初级救护员”4000余人。

  2019年3月15日,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发生山体滑坡,张宏斌等5名救援队员在事故现场参与救援46小时。

  ……

  事实上,包括张宏斌在内,救援队很多队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一接到救援任务,不管何时何地,大家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完成。

  “再惊心动魄的救援,都抵不过救人一命。”但很多时候,张宏斌和队员们体会到的是深深的无力感。“尤其是当你费了很大的劲,却不能救回一个人生命的时候,心里会很难受。”

  所以每次救援结束后,队员们虽然筋疲力尽,但大家都说,如果能成功将人救出,那就是最高兴的事。

  张宏斌:从“探险王”到“救援队长”

  从摸索走向正轨

  8年救援200多次

  经过多年的磨练,救援队逐渐在摸索中走向正轨。2011年,在阳泉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组建成立了阳泉市红十字会救援队,2015年同时加入了山西天龙救援总队,张宏斌均担任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各类救援、救助和急难险阻任务,完成各类保障和救援任务200余次,同时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队伍也从最初的单一山地救援,发展成一支集山地救援、医疗辅助、高空救援、城市搜救、水上搜救、应急通信、无人机支援等救援能力的综合性的民间专业救援机构。

  见惯了生离死别,最牵动张宏斌心的反而是做公益时所见到的那些贫苦的孩子。2014年12月,张宏斌在进行“温暖包”的前期走访活动中,在平定县东回镇东回村见到了11岁的小女孩红红,她的父亲坐牢后,母亲就失去了下落,只有红红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我们在城市里很少见到那样的家庭,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张宏斌说,登山协会有一句口号叫“多背负一公斤”。因为一些贫困山村往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所以队员们每次去时,总会尽可能地多背一些东西,多帮助一些贫困家庭。

  近几年,有偿救援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张宏斌和他的救援队所有的救援都是免费的。对于他来说,“无援可救”才是队伍建立的初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