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中国七十年:走出卫生健康发展新道路

新中国七十年:走出卫生健康发展新道路
2019年09月23日 22:43 新浪网 作者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新中国七十年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报告。中心主任李玲指出,中国依托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建设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卫生健康制度,走出了一条新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报告从国民健康水平总体变迁情况、制度和治理、筹资和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培养、药品供应和保障、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成就影响和基本经验等七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的卫生健康事业。报告指出,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较低,这说明总体上来讲我国卫生事业动用了较少的经济资源完成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健康绩效,具有较高的效率。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至6.1‰,基本消灭恶性传染病,主要健康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显著提升。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逐渐追赶美国。截至2018年,中美两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相差1.5岁。至2018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6.1‰,发达国家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为5.6‰,中国仅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就达到美国需要50多年才达到的婴儿死亡率降幅。中国一线城市地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已优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医疗费用600美元左右,而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1万美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设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卫生健康制度,实现了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跃升。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里率先普及了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民医疗保障,为世界贡献了初级卫生保健制度、青蒿素、医疗援外等公共产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前提,是新中国70年巨大成就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充分体现。

  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公平。从健康结果来看,我国的健康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若将健康带来的收益也考虑进“收入”中,可以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全收入”差距逐渐减小。从这一角度来说,医疗卫生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环节,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预期寿命达到68岁,识字率超过80%,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是支撑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81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下降了四分之三,使家庭不必要通过多生育子女来提高存活数量,到70年代末,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完成的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型。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投资,实现人口质量全面提高。

  中国还为全球提供了卫生公共物品,成为我国重要软实力。半个世纪前,我国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迄今已向亚非拉6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7亿人次,得到受援国人民的普遍赞誉。这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成为中国外交重义轻利的生动写照。

  报告还总结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经验:卫生健康事业适当优先于经济发展,实现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直至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早期就建立普及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是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因素;以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健康公平为中心;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模式和技术路线;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等。

  “七十年来,中国依托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建设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卫生健康制度,改革开放前,创造了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等特色为代表的独特经验,成为‘不发达国家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独有典范’。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迅速推进。中国探索的卫生发展新道路,核心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玲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李红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疗卫生医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