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世涛究竟是怎样一种啤酒?

世涛究竟是怎样一种啤酒?
2023年06月10日 15:30 新浪网 作者 太空精酿

  世涛,是啤酒爱好者们从入门、到掉坑、到不可自拔阶段都时常接触到的一大类型啤酒,几乎每个酒友都能随口说出干世涛、帝国世涛、咖啡世涛等细节种类。不过,它究竟是如何从伦敦码头小酒馆发展到了今天的庞大家族,我们不妨拿着一杯啤酒,好好聊一聊。

  提起世涛,就必须先从与它息息相关的波特啤酒开始。

  18世纪60年代的伦敦,随着蒸汽动力机械的成熟、资产阶级地位的崛起,甚至是马桶技术和楼房建造水平的提升,第一次允许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要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也掀起了人类第一波工业革命。海洋贸易的兴起,使得码头(Port)成为人口和消费的集中区域。而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庞大码头搬运工人(Porter)们,工作之余太需要来点酒精疏解劳累的躯体和精神了。遍地的酒吧,就是这一切的最好答案。其中,廉价易饮的艾尔啤酒,成为工人们的首选。

  几乎所有码头搬运工人都会喝一类啤酒,它从浅棕到深棕,有面包、饼干和烤面包麦芽香,伴随温和的烘烤风格,口感柔和,中度酒体,既解压、又适合社交,关键是还便宜,很快就流行起来。

  

  于是,干脆就叫做码头搬运工啤酒好了。后来,我们给它翻译成了中文,波特。

  波特出现在英国有它独特的原因。海岛国家的天然缺陷就是水源,由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氢根,英国水质偏硬、偏碱性,对于拉格、皮尔森类啤酒而言,根本无法接受。酿酒师们把改变方式投向了另一个啤酒重要原料,大麦芽。直接成熟的大麦是无法直接用来酿酒的,必须通过发芽过程让酶水解高级聚合淀粉,形成低等级的糖,再加热以终止发芽过程。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麦芽的颜色越深,口味越重,酸性越强,用来中和硬质碱性水的能力就更强。

  当烘烤的温度超过110摄氏度时,神奇的美拉德效应开始工作,在不超过150摄氏度时,实现轻烤面包风味与糖分含量最大残余的平衡,是构成酒体饱满丰富且甜香的核心原因;在150-170摄氏度时,浓郁的焦香、水晶麦芽甜香主导,温度进一步升高焦香味会更浓;而超过200摄氏度时,则是黑麦芽的天下,里面的糖分被大量破坏,产生了浓郁的焦煳味,麦芽水也整体呈现酸性了。美拉德效应的过程,就是焦糖、类黑精、碳化物、抗氧化物和异化蛋白质比例不断变化的过程。

  

  然而,这是用现代的眼光审视麦芽烘烤的过程,当时还没有成熟的工业级别温度计和比重计,不少酿酒师还在用自己发明的“拇指规则”(Rule of Thumb)测量酒体温度,更别提上百摄氏度的温控了。于是,烘烤麦芽的质量参差不齐,酿出来的啤酒也参差不齐,酒吧小老板们于是化身“调酒大师”,用不同的啤酒做出来“鸡尾酒”。例如当时流行的一种“三分思绪(Three threads)”,把大概三种不同度数、颜色与风味的啤酒进行混合,完全靠经验找到最完美的饮酒状态,逐渐优化码头工人喝“码头工人啤酒(波特)”的体验。到了1730年代,本地酒厂哈伍德(Harwood)充分借鉴了“三分思绪”的配方,整合出了一个适合批量生产的配方,叫做“整体对接(Entire butt)”,工业级别生产的波特啤酒,基本成型。

  18-19世纪伦敦的工业和资本实力,极大影响了波特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出于对利润的追逐,酿酒商发现混合不同麦芽时对糖的使用效率太低,开始不断优化配方,最后逐渐定型于95%的淡色麦芽和不超过5%的专利麦芽(1817年Daniel Wheeler先生申请发明专利的纯黑色焦煳麦芽);另一方面,酿酒木桶越来越大,生产批量迅速压低了啤酒价格。玻璃瓶工艺的快速成熟,促使波特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19世纪初啤酒厂的发酵罐已颇具规模

  彼时,一个大型的酿酒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0吨级。1814年的10月17日,Meuxand酒厂的的几个酒桶爆掉了,超过147万升啤酒冲出酿酒厂涌入低洼的街区。这波啤酒洪水,造成了8人死亡,毁坏了几十栋房屋,成为载入历史的著名“洪灾”。

  从酒吧调酒师的创新,到走入千家万户的酒瓶,波特的崛起,经历了上百年。不过,都读到这儿了,酒友们肯定好奇,怎么还不讲世涛?

  实际上,最初的世涛和波特,并没有关系。

  其实很多啤酒的故事,直接就体现在了名字里。世涛的英文,是Stout,在我国台湾地区一般翻译成司陶特。但严格说来,它其实是从法语借来的词汇。字面的意思,更强大、更浓烈、更饱满。当时的英国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大量的高级词汇从法国来,法语仿佛就“更上流更高级”。就跟很多人感慨为啥英语的猪牛羊(pig,cow,sheep)和猪牛羊肉(pork,beef,mutton)区别这么大一样,因为后者来自法语,说起来更“贵气”。在当时,养家畜的人和吃肉的人,是要“划分阶层”的。

  所以,世涛这个词早就有了,在啤酒的世界里,自然就用来形容风味更好、更优质的同类啤酒。比如,酒友们无法想象的世涛淡色艾尔(Stout Pale Ale)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么在当时出现世涛波特(Stout Porter)啤酒,也并不奇怪,它意味着用料更足、口味更浓、口感更好的波特。随着波特的流行,世涛波特这个名词自然也逐渐流行起来,甚至去码头边的酒吧只要说世涛,酒保们就知道了。久而久之,世涛已经专门代表世涛波特了,变成了专属形容词。

  

  

Bass酒厂曾经推出的“世涛淡色艾尔”

  这就和去羊肉泡馍店说“来碗优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形容词,成为了饮食的代表。当然,对于酒友而言,可以说“来杯精酿”。

  工业革命成功后的英国,国力迅速上升,人民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对啤酒口味和品质的需求也开始千变万化起来。不仅如此,啤酒和附带的啤酒文化也随着英国的贸易脚步迅速向外延展,英国开始大量出口啤酒到各个国家。例如,商人们向南把淡色艾尔啤酒卖到了印度、澳大利亚,成就了IPA。

  向北,则运到了冉冉升起的俄罗斯帝国。运往俄罗斯帝国的啤酒,一者要考虑俄罗斯人嗜饮烈酒的特点,二要考虑运输成本、尤其是冬季异常寒冷的特点。最后的方案是更高度数的酒精,为了中和酒精的刺口感,会放入更多的麦芽、口味更重、甚至过桶陈酿,总体上利润更高,也能防止运输过程啤酒结冰,这就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俄罗斯帝国世涛(Russian Imperial Stout)、或帝国世涛。

  后来的时光中,英国先后经历了多次大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海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核心的粮食安全首当其中。英国颁布了各种粮食管制法案,严控酿酒业发展,后续也是酒类高税收政策,一度让世涛波特绝迹。但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社会走出战争和经济低迷的阴霾,信息革命再次掀起了经济的高潮,与之一起发生的,就是持续至今的“精酿啤酒”运动。

  波特和世涛啤酒再次崛起。由于配方中深色麦芽的使用,它们天然就口味复杂,相比淡色艾尔有更多维度可以扩展。其中,世涛酒体厚重、高酒精、口味复杂的特点,成为精酿酒厂进行创新的必备试验场。

  

  例如,1994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New Glarus酒厂开创了咖啡世涛。在世涛饱满的麦芽和焦煳味道基础上,融入咖啡豆特色;始于1776年的健力士,则在进入新时代后创新把未发芽大麦味道和氮气元素拉满,利用低溶解氮气形成的细小泡沫瀑布,把干世涛的口感和视觉效果做到极致;美国Samuel Adams、鹅岛公司为代表的一些疯狂酿酒厂,则把过桶玩到极致,通过长时间陈酿驯服酒精让它温润下来,增加酒桶中残余的风味和木桶味,再酝酿一些柔和酯味,大幅延长保质期,追求极限的味觉。

  

  

De Molen的帝国世涛有25年的保质期

  由于经过煮沸灭菌过程、酵母菌株成熟、且原料供应链完善,啤酒也是一种很适合家酿的酒类,家里的厨房也能成为小小的酿酒厂。可以想像,我们已经无法阻止这无数厨房“野生酿酒师”对世涛的激情了,想象力到哪里,世涛的风格就会到哪里。大家开始把香草、果脯、肉桂、海鲜壳等千奇百怪的元素加入世涛,口味会变得更加丰富。这就像烹饪做菜一般,大家把对生活的热情倾注到这杯黑色的啤酒中。而啤酒爱好者协会和家酿大赛的红火发展,更是助力爱好者们专业起来,甚至从爱好变事业,让极致的啤酒生命更加绽放。

  所以,虽然世涛原本是波特的形容词,但它的流行史和演化史,见证的是啤酒风格数百年来的不断变化。在当下的时光中,它也是无数啤酒爱好者啤酒生命的一部分,永远包容,永远热情,且永远充满想象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