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罗冠军事件:不当网络刽子手,真的很难吗?

罗冠军事件:不当网络刽子手,真的很难吗?
2020年09月10日 22:06 新浪网 作者 剑圣喵大师

  >>>01

  前几天,一个名为梁颖的法律硕士女学生,在微博上发表名为《爱你,才要强暴你》的文章。

  声泪俱下的控诉了自己的“前男友”罗冠军,以强奸的手段逼迫自己成为他的女朋友,并多次侵犯侮辱,造成其意外怀孕并打胎,对自己的身体及心理产生极大伤害。

  此外,还曝光出该男子有嫖娼约炮、拍摄裸照相威胁的行为,罗冠军就是一个十恶不赦、劣迹斑斑的强奸犯。

  而梁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听话乖巧,家教甚严的好女孩的形象。

  大众瞬间被激怒,都为这个可怜的女孩声讨,整个网络再次轰轰烈烈起来。

  而这个“恶魔”罗冠军,瞬间得到网友的各种“问候”。曝光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及工作单位,被p遗照,被骂强奸犯,就连他的家人也被波及,电话短信轰炸。

  罗冠军成了众矢之的。

  罗冠军也随即发微博否认强奸,称两人在发生关系前已确认恋爱关系。并在微博写下《罗冠军的自白与呼吁》一文,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利,还自己一个清白。

  罗冠军姐姐发博爆料,否认梁颖和罗冠军在一起特别痛苦一说,并发出一些聊天记录及两人合照,且两人系正常分手。罗冠军年迈的父亲亲手写下“申冤书”。

  但这些声音都似乎被压过去了。

  哪怕女方一点证据都没有,哪怕这种诬告强奸的事,已经层出不穷

  但舆论风向还是全部一边倒,整个微博的评论已经把男方逼到“社会性死亡”。男方不仅年薪20万的工作丢了,全家都陷入了网络暴力的漩涡里。

  这时,男方将几段两人的聊天录音被曝光,女方的态度根本就不是受害者。

  “我这个根本不构成犯罪”

  “我的律师是吃素的吗?”

  “我自己的法律是白学的吗”

  “接下来的后果你也无法承受”

  “现在才你身边一点点人或者说你现在只有你朋友圈的人知道这个事情”

  “明天知道你是强奸犯的人就不止这么多了”

  “他们可不管,证据确不确凿!”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网友挖掘,破绽也逐渐大众化。

  梁颖的好女孩人设随着她在网络上频频爆脏话,与网友毫不顾忌的谈论性话题而崩塌。

  而她所说的堕胎事实也漏洞百出,无法提供医院证明,婴儿埋尸地点出现分歧,被宣布空口无凭,无法成立。

  在微博上一直为她发声的复旦法律硕士现男友,也只是她本人精心打造的一个小号。

  还有一段很短的录音,梁颖表示:“我想靠这个出名,因为我以后要当律师,我的律师也想靠这个案子出名。”

  其母亲亲口承认:“如果不是你分手没处理好,也不会污蔑你强奸”。

  越来越多的实锤表明罗冠军被冤枉。

  事件至此发生大反转。

  梁颖的代理律师受梁颖委托,电话联络罗冠军的律师,表示罗冠军并没有强奸梁颖,梁颖愿意向罗冠军道歉、澄清事实并寻求庭下和解。

  9月5日晚,罗冠军与梁颖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沟通。罗冠军考虑到毕竟两人曾经是情侣关系,相爱一场,放弃对梁颖的刑事控告。

  从恋人到敌人,从申讨到道歉。轰动全网的“强奸爱情”宣布剧终。而这一切竟是为了出名而发生的闹剧。

  很明显梁颖想钻法律和人性的空子,使自己火一把。这件事情所带来的伤害,不仅限于当事人。

  她一个人的虚假求助,日后将会影响更多无助女性的维权之路。

  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互联网时代,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时代宠儿——“网红”随之而生。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可在这个时代,出名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因为随名气而来的是大把的金钱。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红,想尽办法。有的靠能力,有的靠脸皮。

  而梁颖不惜出卖女孩子最在乎的清白。

  这已经完全突破了底线。

  之前活跃在网络上的梁颖,以情绪不稳定为由,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亲自发表任何道歉。

  遭受了那么久的冤枉与谩骂,换做谁都无法轻易原谅。

  而罗冠军选择了和解,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看在情侣一场的情面,或许是不愿意再让事情发酵放大,也可能只是想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又或许这背后另有隐情。

  通过这个事件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巨大,大家很难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寻真相,网友们无法保持足够理智来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只能随着大众风向四处飘摇。

  >>>02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果罗冠军因为被污蔑强奸,最终选择了自杀,那么需要负责任的人,可就不仅仅是梁颖一人了。

  在日剧《三年A班》里,一个女学生因为没有证据的造谣而跳楼,老师堵上了自己的一生,教会给全班人一个道理。

  “人成熟的标志,就是遇事是否能多思考一下。”

  老师把真正杀人凶手定义为整个网络平台上发言的人。

  也就是今天的微博。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在微博上,假事很容易比真事有热度,甚至可以直接把真事的热度压下去。

  比如,就强奸这件事,很多女性硕士博士一直在被导师“性剥削”。

  在微博发声后,热度很快就下去了。

  学校调查后,也对当事人进行了轻微的处罚,当这种最多撤销导师资格的处罚,实在是和强奸的罪行是不对等的。

  但为什么这种诬告强奸的事情,却能刷爆网络,一点证据都没都可以把男方逼到绝境。

  大家难道不奇怪吗?

  为什么微博舆论力量,经常伤害到无辜者,引爆全网的事件,经常可以反转。

  归其原因就一点。

  有相当一部分人,真的是不愿意多思考一点的。

  不瞒大家,在看多了社会热点事件后,我基本能判断什么样的事情,必然是假话。

  这样的事有二个特点。

  第一叫“事实放大化”

  比如你不是高考被顶替嘛,我要抢你热度的话怎么办?

  你有一分的事实,我就在你的基础上虚构三分出来。

  你被顶替一次,那我就被顶替两次。

  你成绩能上一本,那我就可以上北京大学。

  你被对方辱骂,那我就被四个大汉围堵。

  真正的高考被顶替者陈春秀,直到今天都还是不断在微博呼吁,为什么她的事就没有下文了。

  因为真正的受害者一般是不讲故事的啊!

  问题是,我们大众是听故事的吗?

  有一点非常遗憾,现在网上的舆论往往喜欢听故事,这招对于很多不愿思考的网友,真的非常有效。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最后被证实是真性情的案件里。

  受害者往往都回避一些被侵害的关键细节。

  比如,“强奸”这个字眼,在真正受害者的描述里,一般不会出现,大概率是性侵。

  即受害者大概率是不太愿意去真正回忆这些细节,更没有办法把它分享在网络。

  但梁颖这类人,在写这类事情的时候,活脱脱就像小说文。

  这也就有了她们谎言的第二个特征。

  “强行加戏

  在梁颖的整个“强奸爱情”里,她不断强调自己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房思琪式心理”。

  确实,现在这些心理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很受大家喜欢,很多人也非常想把自己加戏。

  但是,这两种心理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它之所以产生是有原因的。

  被绑架的女性因为在长期的幽闭环境里,由于自己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

  那时候,她们每喝一口水,每吃一口饭,甚至每一秒的呼吸,都变成了劫持者的恩惠。

  最后这种恩惠,转化成一种错误的崇拜,而崇拜的结果,就是抗拒真正解救她们的人。

  这个概念要套进梁颖所描述的爱情里,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结要成立,首先要被拘禁,还要被断绝外界关系,以及长时间的恐吓加威胁以摧毁现有理智。

  其次是所谓的“房思琪式心理”。

  要知道,“房思琪式心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当时房思琪被强奸时,她岁数还小,而李老师又是具有身份和年龄绝对压制力的成功人士。

  并且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里,是有很强的荡妇羞辱和所谓的贞操观念的。

  这也是房思琪最后在心理上选择爱上施害者的前提。

  因为她没有与坏人斗争的能力。

  但是在梁颖的描述里,一个与自己同岁的同学,就可以对自己施加绝对的压制。

  这是一种对房思琪式受害者的侮辱。

  这也是引起我愤怒的关键地方。

  她根本不知道房思琪式受害者,有多少次想要反抗和挣扎,多少次向外求助都遭遇挫折。

  我不信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女性,还可以把自己代入12岁女孩上个世纪的环境里。

  戏太多,就成戏精了。

  可笑的是,很多人的认知却只活在戏里,却没活在现实里。

  其实不当网络刽子手,真的不难。

  只需要你在认知社会热点事件里,你所有的发言不是为了发泄对某个群体的不满,而是真正想声援别人,为此你会多想一点。

  这就行了。

  雪花不会思考,可你会啊!

  2020都会事事顺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