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天才儿子刷屏:什么样的父母能教出天才?

我的天才儿子刷屏:什么样的父母能教出天才?
2022年01月20日 23:01 新浪网 作者 剑圣喵大师

  01

  这两天一篇名为 《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在朋友圈刷屏了,它讲述了一位躁郁症患者金晓宇父母,通过不断努力帮助孩子走出了精神病的阴霾,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说出了最大心愿!这些年温暖从未缺席...

  文章底下,大量的读者被感动了。

  有人觉得在不幸的命运面前,这个家庭用爱挺住了滔天巨浪,他们终将迎来幸福。

  有的人觉得,其实所谓的精神病学没什么用,只有爱才能感化疾病。

  更多的人把孩子的转变归结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关心。

  其实,我觉得,这件事能产生这样让人欣慰的结果,不是因为孩子天才,而是因为父母天才。

  有些父母非常懂得如何把孩子导入正轨,而他们的行为往往和教育心理学原理暗合。

  而很大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温暖”,要么就是愚蠢的善良,要么就是浮夸的表

  原谅我直言,在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前提下,许多家长所谓的“无私奉献”“不懈关心”“伟大的爱”“亲人的温暖”,是坑害孩子的罪魁祸首。

  在我的咨询案例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是这样的。

  从治疗的开始,家长就不是来和我一起解决问题的。他们主要需要我认同他们的教育方式,然后把孩子变遭的责任推给其他人,这个其他人大多时候是配偶、长辈、学校班主任、或者是游戏。

  而一旦我对家长的有些做法产生质疑时,他们会说很多漏洞百出、前后矛盾的谎话去树立自己完美父母的现象。

  如果我此时要是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产生巨大的情绪动摇,他们很难接受“自己伤害了孩子”这一事实,因为他们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爱着孩子的。

  也许一开始是爱的吧,但在自私和自大面前,这种爱逐渐变成了“害”。

  关于孩子,金老说过一句话“不读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我们只要儿子能活着”。

  光这一理念,就超越了90%的家长。

  很多家长永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停下。

  当一个人心理已经超负荷时,他是没法应对读书、工作、成家的。他需要重新理清生活节奏和生活逻辑。

  但大多数父母不愿意这样,仿佛孩子不在特定的时候读书、工作、结婚、生娃,就会让父母成为周围人的笑话似得。

  我的经验,这样的暂停,最少都需要一年。

  而金家父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一等就等了十年。

  

  02

  大方向上来说,培养孩子有三个步骤。

  (1)发现潜能

  (2)搭建缓坡

  (3)激发人生目标

  一半以上的家长,第一条就做不好。

  如果你问他们,您孩子有什么优点?

  大多数时候,我听到的答案是:

  “他小的时候啊,学习成绩特别好,语文、数学、英语都是班上前几名,他的钢琴弹的特别好,有公司还要发展他去做专业演员.........”

  “突然从初二就开始不去上学了,成绩一落千丈,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这样的表述有两个问题:

  首先,父母似乎只觉得孩子特别的优秀,这种优秀要么是全方位的,要么就是一种宽泛的评价,很多时候这些评价都是来自外部,并非父母发掘出来的特质。

  其次,父母们好像从来都不觉得,孩子的特长是需要自己帮忙培养的。

  有两个理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

  “我们砸锅卖铁供你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家这么穷,你为什么这么不努力!”

  “XXX的孩子,那不是补习班都不用上都能考上清华,你为什么就不能呢?”

  这两个错误理论就直接导致大部分家长不愿意进行培养孩子的第二个行为“搭建缓坡”。

  在“天才儿子”的案例里,孩子转变的关键在于:

  2010年的一场同学聚会,母亲遇到了南开的同学,南开的同学问母亲,能不能让儿子在家做翻译?母亲当场回答,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因为孩子的英语日语都很好。

  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期,到处治病要花钱,孩子出门闯祸要赔钱,但我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小宇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

  1993年,我冒着被砸坏的风险,花一万两千块钱给小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小宇那天高兴地说,“爸爸,谢谢你!”

  

  之后,他发病时也摔过东西,但从不碰电脑。

  电脑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

  在上述描述中,金家父母没有逼孩子上学,而是一直在努力培养孩子的某项特定技能(发现潜能),即便在家庭困难的情况,还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潜能,购买了电脑(搭建缓坡),最后在机遇上搭上了老同学的东风,接到了翻译任务(激发人生目标)。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家长是怎样的。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怎么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你这就是矫情,我当年XXXXXX。

  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家长:你又怎么了?

  家庭治疗之所以困难,很多时候就在于,我们小心翼翼抚平孩子内心,战战兢兢给父母提建议,上劝父母,下拉孩子时,某天一场家庭冲突又爆发,我们的努力化为乌有。

  其实,这样的孩子大多不是有病,而是偏执的父母用病这个标签来安慰自己教育的失败,孩子也愿意接过这个标签去伤害父母。

  相反,金老的孩子是真的躁郁症,但是金老却一直相信他是天才,自从他看了一本叫《躁狂抑郁多才俊》的书。

  直到老伴去世,金老都还在给报社打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哪怕孩子因为文章火了,许多网友给他伸出援手时,金老都还在强调:

  “巨大的困难之下,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小宇不打扰的温柔。”

  我一直很想知道,金老为何能够躲开教育的巨坑呢?

  他为什么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产生愤怒?

  他为什么不会因为孩子的折磨,而产生绝望?

  为什么不会因为孩子的“不正常”,而对自己作为父亲这一角色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从而需要甩锅。

  有一句话我很感动,我想这也是解答上面问题的关键话语。

  金老说:孩子一生没有朋友,我作为父亲,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

  在过去十年朋友圈不断刷屏“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意你有个卑微的成年”这样的反智爆文时。

  金老知道,真正厉害的家长,是要求自己,不是逼迫孩子的。

  若是父母早早的把学习和快乐两件事早早的对立起来,那只会换来孩子失控时,对孩子快乐乃至堕落的极大补偿。

  或者我这么说。

  什么样的家长能培养出天才孩子?

  承认自己是常人,承认孩子是常人,两个平凡的人不断相濡以沫,在羁绊和榜样作用下,激发出孩子真正的潜力,孩子这时才真正成为了天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