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2020年05月29日 10:43 新浪网 作者 烹小鲜娱乐

  “大结局了,我开始追剧了。”

  刚落下帷幕不久的《清平乐》,成了不少“完结党”(剧集更完才开始看的受众)开始追的新剧,而看着“舒服”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感受。

  《清平乐》上线前备受期待,豆瓣开分高达8.1,但随着剧情的展开,《清平乐》也饱受争议。总结起来争议主要有两大方面,对于大众来说,《清平乐》剧情太慢了,而且剧中有大量古文台词,曲高和寡;对于原著粉来说,没有走“怀柔CP”主线,而是转换视角成为了“大男主”宋仁宗的故事,主视角就和原著相去甚远,书粉难以接受。

  这样看来,《清平乐》似乎真的两头不讨好。

  但在笔者看来,《清平乐》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去“讨好”谁。走的就是一以贯之的“正午路线”,坚持做自己想表达的作品,可以顺势,但绝不随波逐流。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清平乐》的顺势而为,主要体现在制作层面。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服化道、物料制作,到拍摄构图、配色,剧集作品在制作层面越来越注重考究的美。一部可以称之为「作品」的作品,制作层面的艺术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清平乐》就是一幅大宋美学图鉴。

  宋朝美学形态十分丰富,文学、绘画、书法、瓷器、插花等都凸显着无可比拟的文化魅力,与其它朝代相比,宋朝美得更加清逸淡雅。《清平乐》则将这份独特的美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1、书画为底,守千里江山

  书画艺术作品是宋朝美学的重要载体,而《清平乐》每一张海报都藏着大宋别样的美。

  在「首版海报·仁心」中仁宗端坐中央,背后便是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冬日山谷景色,清润淡雅;曹皇后人物海报则以李成《寒鸦图卷》为背景,淡墨雪霁,塘林木间群鸦翔集。帝后背景均为冬日山水画,淡雅却也凄清,映衬着身着亮色华服的帝后,悲凉的基调从海报背景的画作里流淌出来。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在人物关系海报的设计上,均用名画做底。帝后的背景是郭熙的《早春图》,初春时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颇有点“君有后兮持正方”的味道;仁宗与徽柔的人物海报则以《丹枫呦鹿图早》为背景,深秋霜后,色彩斑斓,松盛柏茂,禄寿双境,这是父亲对女儿的祝福与期待。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片头场景的插画海报,则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终其一生,仁宗不过为了守护他的“千里江山”,但求四海平宁而已。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2、服饰妆容考究,尽显历史品相

  宋朝在美学观点上趋于纤弱、拘谨,体现在服饰上则呈现独特的理性之美: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色彩质朴而纯粹。《清平乐》服饰极尽考究,只为呈现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品相,让作品更加真实。

  仁宗与曹皇后大婚时,两人的服装高度还原历史,让观众为之惊叹。无论是仁宗的通天冠服,还是各种朝服,都与历史画卷如出一辙,尤其是参照仁宗本尊画像的红色朝服,被网友调侃“神似到就差一个肚子”。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曹皇后的朝服也高度复刻了历史画像。深青色衣料织成、织以翟鸟花纹的深青色袆衣;大小花珠满布,主体镂空龙凤点缀,左右各三扇博鬓,再加上浩浩荡荡的王母仙人队,九龙四凤冠华美庄重,尽显曹皇后身份尊贵。刘太后的角色借鉴宋朝昭宪太后(赵匡胤母亲)的画像进行还原设计。太后凤冠珠翠环绕,凤凰卓然而立,她的珊瑚、珍珠项链以及霞披的款式也极为讲究。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在《清平乐》中,观众还能多次看到宋朝独有的“珍珠妆”。起于秦汉的花钿装,在唐朝发展到顶峰,到了宋朝,“珍珠面靥”成为花钿装的一大创新。《清平乐》播出之后带火了“珍珠妆”,各种仿妆纷纷来袭。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3、构图配色,清雅出尘

  正午阳光作品的构图,不仅普通观众看着喜欢、也深受专业摄影人士的好评。此前《琅琊榜》的“构图艺术”就曾风靡一时。《清平乐》在构图上也同样出彩,网友纷纷表示:“这个构图是强迫症的福音”“每一帧都超舒适”,构图素净唯美,更被不少网友称为“电视剧版的《清明上河图》”。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在配色上,《清平乐》也把大宋的清雅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人物的服装还是整体置景的色调,都极尽素雅,完全不亚于当年被《延禧攻略》带火的“莫兰迪色”。《清平乐》中,瓦色、冰山蓝、玛瑙粉、烟红、虾灰、鸥蓝……清丽素雅。

  河清海晏的大宋治世看着就两个字:舒服!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整体来看,《清平乐》在制作上不仅仅是顺势而为,更是引领了影视行业的品质潮流,“硬件”实在够硬!

  顺势而为,汇入时代的大潮,成为行业的引领者。然而,只有逆流而上,才能翻起波浪,创造历史,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这一次,《清平乐》的争议,主要在于其“反潮流”而动,但追完70集,余味慢慢散发出来,最值得细品的却也是这份逆流而上的大胆。

  1、反“爽”反“齁”,刺痛观众的舒适区

  节奏慢,这是《清平乐》引发争议的第一焦点。真的是《清平乐》慢了?还是它不够甜、不够爽、不够沙雕,让我们不习惯了?

  开播两集就有人说慢,更有人说慢得不好看,但从70集的体量来看,要撑得起整部作品的基调,铺垫必不可少。年少的仁宗夜开宫门、闯皇陵欲见亲母,品梁家蜜饯果子、偶遇少年韩琦,对陈氏爱而不得……这些铺陈都必不可少,否则追到最后,不明所以的观众可能会找出一堆逻辑BUG。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清平乐》开篇就有冲突,只是没有观众想象的那么激烈,少年天子的反抗在观众眼里可能太过温和,但仁宗骨子里就是个温和的人,即使是戏剧性的冲突也不会失了人物本色。

  这本就不是一部宫斗剧,但带着自我幻想而来的部分观众,只想看宫斗、嗑CP,于是,张贵妃一个人的“宫斗”、半生疏离的帝后、藏情于心的“怀柔”都无法达到他们预设的爽点,那么是《清平乐》错了么?

  不!只是《清平乐》打碎了部分观众的幻想。

  把观众从轰轰烈烈、尔虞我诈的宫斗戏中拉了出来,给沉醉在“亲亲抱抱举高高”、疯狂嗑CP的观众泼了一盆冷水。但走出舒适圈的过程总会让人不习惯,甚至想要反抗。与其说观众对《清平乐》整体节奏与剧情不满,不如说是更多人体会到了固有舒适圈被刺破时的不舒适。

  良药苦口,能刺破幻想的,唯有平淡的真实。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清平乐》不是“爽剧”,更不是“甜剧”,它就是一部接近真实的家庭生活剧。这是时代特色决定的,也是正午阳光想表达的真实。

  相比观众熟知的康熙、雍正等帝王,宋仁宗以仁德著称,执政期间天下太平,未经历过太多波折和起伏。这就注定了这个时代整体节奏不会激烈,纵然是矛盾,也是缓缓升起,轻轻落下,有小波浪,但始终没有暴风骤雨。

  乍看起来这确实不爽,但细细品味,才会发现整部剧的推进,早已融进细微的日常生活里。太平盛世文化空前繁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在仁宗一朝,就注定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不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又一部「产品」。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2、不走“怀柔”主线,一开始就错了?

  《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作为IP改编作品,不符合原著成为了不少网友对剧集作品争议的焦点,在他们看来,没有按照原著主线走,这个改编一开始就走错了。

  从原著来看,“怀柔CP”的禁忌之爱是主线,这样的情爱,可能可以满足不少CP粉丝,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午想展现的是徽柔生活的那个时代,而单靠徽柔的爱情撑不起一个时代,但这个时代却可以包涵徽柔和她的感情。

  《清平乐》是一部北宋群像作品。每个人都有困守自己的那方孤城。

  在后宫,困住帝后的是宫城,更是天下的责任,于是内心向往自由的仁宗,也曾俏皮活泼的曹丹姝,不得不为了天下,变成“克己复礼”的典范,困守孤城,也困守心城。原本可以自由婚嫁、看尽人间山水的禾儿,选择为了六哥困守四方城。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在朝堂,困守晏殊、范仲淹、韩琦的是天下黎民;困守吕夷简的是老臣的“守”,他明白革新的意义,可更担心因此带来的巨大变化会动摇江山;困守夏竦的不只是“大恶人”的污名,更是那份永远无法与真爱携手的遗憾。

  在民间,梁家成为了这个时代平民的缩影,平凡的家庭熬不过贫穷与病痛,抵不过贪官污吏的勾连,迟到的正义能弥补些许遗憾,但终究意难平。梁元生历经困苦回归,买下天下第一酒楼又如何,梁家元亨走出四方城,终究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元亨了。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守里,平淡的真实,才拼凑出了一个安稳治世。

  《清平乐》的改编,不是对错可以简单评价的,它是一部独立的作品,与原著有关,却又大不相同,格局不同,理解的角度也不同。笔者反而觉得《清平乐》少了一份极度的悲凉,多了一份观照现实的希望。

  原著里,徽柔不得善终,真的搬上荧屏,又有多少人能舍得?而《清平乐》里,徽柔最后对望着有怀吉的方向,挥手、转身,和娘娘、姐姐一起走远,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念想,心会隐隐疼痛,却终究没有那么悲凉,余味悠长。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开掘一个朝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细数国产剧中极具历史品相的作品,秦汉铁马、唐宫盛世、大明风华、清宫风云,每个朝代都有可圈可点的历史品相剧集作品,唯独宋朝一片空白。

  没有前作借鉴,一切研究都要从头开始,所花费的力气不是一般的大。要做这样的开拓,团队不仅要有资本实力、内容创作能力,更要有对内容的敬畏之心。如果说前两个条件尚有些团队可以做到,那么对内容真正有要求,又敢于逆流而上的团队就屈指可数了。

  毕竟影视行业也是资本的名利场。喊着“不忘初心”的人不少,而一脚踏进名利场,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要论扎实做内容,对内容有敬畏之心,正午阳光一定是业内公认的存在。

  扎进真实生活的平淡作品,可能除了正午,也鲜有人敢尝试。一如当年的《琅琊榜》,没什么女性角色、节奏也不算快,这样的作品少有人问津,但正午愣是要做。要知道,当年这部作品极有可能找不到买家,作为正午成立后的第一部大投入作品,如果不在沉默中爆发,可能就会在沉默中死亡。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如今《清平乐》肩上的担子虽然没那么重,但对于正午来说,这个开掘新朝代的作品“它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行业的发展总是需要逆流而上的创新者,逆流而上能翻起风浪,但身处风浪之中被淹没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从这个层面来看,正午阳光的《清平乐》确实翻起了风浪,哪怕是争议、哪怕是普罗大众的不理解,庆幸的是,它有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的观众,理解它,认可它。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有人说,历史剧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在笔者看来,没有什么类型会真正远去。

  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这个圈在横向扩张,也在纵向伸展,历史剧并没有远去,只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阶段性地拐弯了,转过弯它便会带着新时代的气息而来。这一次,正午阳光带着《清平乐》来了。

  再刷「清平乐」,终于看懂了它“反潮流”的艺术性丨鲜剧

  在影视工业化进程中,它不是一个产品,是一部真正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它冲破当前爽剧、甜剧当道的市场,带着历史剧全新的姿态转弯了。

  《清平乐》顺势而来,逆流而上,不管有多少争议,它带来的余味注定历久弥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