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汽车消费投诉重灾区,新能源、二手车、发动机异响等在列!

2021年汽车消费投诉重灾区,新能源、二手车、发动机异响等在列!
2022-04-24 05:16:08 My车轱辘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里面针对重点领域的消费乱象进行了总结梳理。其中,占据家庭支出较多的汽车消费成为了投诉的重灾区,不少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汽车安全问题引多次召回

汽车安全向来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但造车技术的进步仍未彻底解决汽车安全问题。中消协统计发现,过去一年部分汽车出现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给汽车行驶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需要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

以一汽-大众奥迪为例,其在2021年10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从2021年10月22日起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汽车,召回数量超过10万台,其中包括部分国产A6L 2.0T车辆。

据轱辘哥了解,召回原因是相关车辆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单元的软件配合问题,在较低车速下车辆从一档换到二档时,如果此时驾驶员突然改变驾驶意图松开油门踏板,“发动机失速保护机制”在换档过程中会被触发,可能出现1-2秒内车速突然升高3-5km/h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豪华品牌尚且会出现汽车安全问题,更别说其它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一向是汽车厂商最重视的“三大件”,也是最能体现技术实力的核心。也正因如此,一旦这“三大件”出现问题,就会对汽车行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不难想象,在道路上高速行驶时,突然出现刹车转向失灵,或是突然熄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很难把控局面。

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发问题较多

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达到了354.5万辆和352.1万辆。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3.4%。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消费纠纷新发问题大幅增多。

从投诉案例来看,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投诉重点集中在行驶中车辆突然断电、续航里程缩水、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失灵以及电池充电故障等。又因为目前在售的销量较高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大多是由造车新势力主导,还出现了责任认定难等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电池至关重要,但动力电池缺陷问题却引发了多次召回,光是2021年就召回了超过7万台汽车。例如部分沃尔沃XC40,由于供应商原因,动力电池能量控制模块(BECM)中的微处理器重设,可能导致行驶中高压电池连接断开。在极端情况下,行驶途中可能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还有部分北汽新能源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由于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

行驶中失去动力、电池起火,这些问题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相较之下,一直被吐槽的续航里程缩水,问题反而没那么严重了。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造车技术的精进和电池的研发进程加快,续航里程越来越长,里程续标问题有所缓解。例如轱辘哥曾试驾的雪佛兰畅巡(配置|询价)、大众ID.4X等车型,其续航表现算得上优秀,续航标定比较实在。

温馨提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四种续航里程标准中,更建议消费者在购车前看看WLTP续航成绩。从一系列车型的续航表现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NEDC续航里程存在“水分”,与日常驾驶情况出入较大。而WLTP测试标准更加严格,涵盖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路况,并且将车辆的挡位、车重、阻力等计算在内,更符合日常驾驶情况。至于EPA又比WLTP的测试标准更为严格,但目前国内很少车型会提供该测试数据,消费者难以找到数据进行参考。

但如果销售人员提供CLTC续航里程,表示车辆的续航表现出色,轱辘哥建议几乎可以忽略。业内普遍认为CLTC比NEDC续航更不可信。简单总结,续航里程的可信度是EPA>WLTP>NEDC>CLTC。

二手车投诉频发,加价提车成“潜规则”

由于消费观念的转变,相关政策加速推动,国内二手车市场发展趋向健康,近几年二手车交易明显活跃了不少。2021年,我国二手车交易1758.5万辆,同比增长22.6%。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不少,但二手车市场正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新蓝海。

不过,二手车销售信息与实际不符,二手车交易后频发质量问题等,成为了二手车市场发展的难题所在。有消费者反映,购买二手车后发现二手车商不及时履行售后服务承诺,车辆出现后需要多次交涉才能解决,大大耗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使得二手车投诉日渐增多。因此,二手车规范销售问题亟需解决,否则即便将来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也不能很好地激活二手车交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汽车生产放缓还助长了加价提车的歪风出现。中消协提到,目前加价提车的方式更加隐蔽,不但销售协议中不会出现“加价”字样,还不给消费者开具发票。

而关注汽车市场的消费者虽然对此现象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因为想要早点提车而被迫加价。2021年是重磅新车大年,多款车型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关注,同时也让它们的身价水涨船高。据消费者反映,此前路虎卫士需要加5万装潢才能提车,丰田赛那(配置|询价)加价7万左右,奔驰S加价十几万等等。除了这几款车型外,不少热销车型都有不同程度地加价情况,加价名目也各有不同,包括上牌费、手续费、装饰费等等,加价已成常态。当然,最终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中,惯着经销商加价只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诸多汽车消费乱象出现,说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需要汽车厂商加强生产质量,提升造车水平,同时也要汽车经销商遵守市场秩序,促进汽车消费良性发展。而消费者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国内的汽车消费投诉会越来越少。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