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取消职业化,重建体工队?麻烦您先醒醒,把药吃了

取消职业化,重建体工队?麻烦您先醒醒,把药吃了
2021年03月27日 09:46 新浪网 作者 飞猫看球

  前天发了一篇关于中国足协“改革”的文章,当天下午有个网友私聊加了微信,竟然认真地与我讨论起中国足球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足球无所谓能否缓口气,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职业联赛取消了,还回到以前的体工队模式。

  与网上那些跟风乱喊的人不同,这位朋友是认真思考过的,他的角度是:

  “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是青训,而在以前,中国足球是有青训体系的。从80年代初的容志行、迟尚斌,到中后期贾秀全、古广明,再到90年代初的徐弘、范志毅、高峰,中后期有杨晨、李玮锋等,没有出现过断层。”

  “之所以没断层,就是因为体工队重视梯队建设,而职业化以后,老板们主要是为了让球队打广告,根本不愿意把钱投到青训,所以才毁了根基。”

  体工队更重视青训?这是个巨大的误会

  从成绩等表面因素来看,这些理由似乎合理,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理清梯队建设和整个青训体系之间的关系。

  足球运动的基础在于青训,这个不假。但是,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并不是青训的全部,它只能说是青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是青训系统的根基。

  青训系统的根基,是足球人口数量。

  在这方面,韩国足球是不能再典型的例子。K联赛建立初期,韩国和中国、日本的选择不一样,他们实行的是北美职业体育联盟的模式——没有升降级,没有梯队,补充年轻球员要在大学毕业生里“选秀”。

  虽然没有梯队,但这并不妨碍韩国成为国足难以逾越的大山。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韩国将足球纳入到12年的义务教育体系,孩子想踢球,在学校里就能学习、训练,在18岁之前,除了买鞋,几乎没有其他花费,这就使得韩国的足球人口更多,选材面积更大。

  而国足早期成绩好过现在,也是同样的原因——那时候的足球人口多于现在。

  体工队时期,梯队建设能够不断档,主要原因不是重视,而是有一个比较厚实的基础——分布在各市县的体校,每年都能为梯队提供足够的新球员。所以中国足球人口比现在要多很多,球队的选材面也更大。

  而体校的生源之所以有保证,原因有二,一是彼时高校尚未扩招,考大学很难;二是社会对中专学历相当认可,而且体校、技校等中专学校是包分配的,比如李玮锋在火车头体校毕业后,就曾被分配到长春客车总厂。

  所以,若高考无望,孩子又喜欢体育或者有天赋,很多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进体校的,发展好了当运动员,发展不好也能保障就业。

  而当高校扩招、中专学校取消分配之后,各级体校的生源立即成了问题,倒闭、被兼并的比比皆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中国足球人口急剧减少,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中间有两三年的差距,是因为国足冲进世界杯,短暂带火了一些足校,才算攒了点儿人。

  所以,当年的成绩好过现在,以及所谓的更重视青训,其实与体工队模式关系不大,而是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产物。

  想要退回到了体工队,前提是得把这些体校重新办起来,而想重办体校,前提是教育、经济体制也要跟着一起退,你觉得为了一个足球,咱国家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足球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的问题说来说去都说不到点儿的原因。中国足球是社会的一部分,想找原因必须得跳出来,如果只是站在足球的角度,一万年也找不出原因来。

  基础牢固还不够,出成绩还得靠职业化

  再来说职业联赛的问题。据说,中国足球的青训基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人预计05一代上位时,整体水平就能上去了,也有人预计是09一代。

  如果真如这些人所言,那还真是个好事。但是,基础牢固了,上层建筑弄不好,也是不行。

  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还是韩国。前文说,韩国足球始终能压制住国足,但在日本的巴西化球员全面上位后,也就是进入21世纪之后,韩国又被日本超过。

  原因就出在了韩国的体制上。一线队补充年轻球员只能从大学毕业生里选,而日本是高中毕业就要进职业队踢球了,22岁进职业队,跟18岁进职业队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而且,联赛没有升降级,也容易滋生假球,质量完全不如J联赛,所以韩国足球始终比日本足球差上一截。

  如今韩国方面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联赛实行了升降级,梯队建起来了,海外计划建起来了,高中毕业也能进职业队了,相应的,韩国各级青年队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也快赶上日本了。

  第二个是国内的例子。若问咱们国家哪个运动的群众基础最牢固,可能你首先想起来的是乒乓球。其实不是,最具群众基础的运动应是自行车。

  这一点,只要不是太年轻的人应该都会有印象,当年咱们国家有“自行车王国”之称,每到上下班、上下学的时间,每个城市的大街上都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论群众基础,咱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但是当年咱们国家的自行车比赛成绩怎么样呢?只有一个黄金宝能拿得出手,还是中国香港的。反而是“电驴子”、私家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后,自行车项目的成绩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电动车、私家车普及,说明经济上去了,国民收入提高了,数不胜数的自行车俱乐部也纷纷成立了,“环青海湖”等顶级的职业比赛也有了,职业化也形成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这两个例子说明,只打牢基础还不够,想要把基础转化为成绩,还需要职业联赛来发挥作用。

  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都说当年国足实力如何强,其实在94年之前,国足的成绩也很不稳定,面对泰国、也门这种球队都提心吊胆。

  直到甲A联赛开始以后,东南亚等亚洲三流球队才完全成了国足的提款机,从来就没有过悬念。因为众多外教、外援的涌入,有效提升了国足球员的整体水平,94-01这8年间,也就是甲A联赛开始到足协取消升降级这8年,国足的成绩也是处于稳步提升的。

  这就是职业联赛的作用,哪怕是半职业、伪职业,也要强过不职业。

  如今,东南亚球队也大力发展青训和职业联赛,不少球员也进入到日、韩联赛踢球,而我们一直在折腾自己的联赛,甚至在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职业联赛的时候,我们居然还在讨论体工队和职业化的优劣,说句不好听的,咱们要是不被人家超过,那才是没天理了。

  投资人不愿搞青训?也是个伪命题

  最后,再正面回答一个青训的问题。说投资人不愿意搞青训,这也是个伪命题。不可否认,中国足球里面存在投机者,但是愿意搞青训的也不是没有。

  如果问中国青训搞得最好的是哪里,虽然我是泰山球迷,但我肯定会投给广州富力一票(现在叫广州城了)。

  富力集团这些年一直深耕社区足球、校园足球,“富力杯”已经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市级中小学足球联赛,在前年的联赛中,“小学生世界波”还成为一时热点。

  富力的这种青训模式,比其他球队开办足球学校更加符合中国足球当下的需要,因为中国的足球人口极少,最急需的是扩面,然后才是提质。

  可以说,自推广校园足球以来,广州富力的工作是最有成效的,反观某些地区,硬生生地把政策落实成“足球操”、“足球舞”等怪胎,甚至还有地区在球员人数上弄虚作假。所以,青训好坏,与性质、背景没有关系。

  而中国足协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愿意踏实搞青训,愿意长期投资中国足球的投资人留下,别让人家花了这么多钱养了个儿子,最后还不能跟自己姓。

  还有,别心心念念体工队了,职业联赛没搞好,那是自己折腾出来的结果,而不是说职业化就不如体工队。全世界都朝着职业化的方向走,偏你要逆行,你是真的有那两下子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日本中国足球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