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怎样培养一名合格的“白眼狼”?中国式父母建议收藏

怎样培养一名合格的“白眼狼”?中国式父母建议收藏
2020年08月09日 12:27 新浪网 作者 每天都很开心聂·

01

  linda打电话来给我吐槽,“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培养‘白眼狼’的路上。”言语中,忿忿不平。

  原来,周六晚上,给东东洗完澡以后,linda想先把衣服洗一下,于是她招呼东东:“你自己把小脚丫擦干,穿上衣服。”冬冬“嗯”了一声。

  5分钟以后,linda回到卧室,看到眼前的情形,心里一惊——东东躺在床上,只不过拉着被子把自己身子盖上,衣服摆在一边却没有穿。而他的眼神分眀在说:妈妈,我在等你过来给我穿衣服。你应该替我穿,为什么不帮我穿?

  linda说:“东东已经是大小孩了,马上也要上幼儿园大班了。他明明有能力自己穿衣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理所当然的眼神呢?”linda告诉我说:她一直对自己说不要帮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而不知不觉中,每次孩子一撒娇,“妈妈你帮我嘛”,她就忘记了原则,学会了妥协。

  以至于久而久之,她不帮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也不需要做,要等妈妈来做,这些事情也是妈妈应该做的。他不但不感激妈妈经常帮他穿衣服、替他穿鞋、替他整理小书包、替他整理玩具,反而受之无愧地享受着这一切。

  “理所当然”和“受之无愧”是孩子缺少共情力的一种表现。而这背后追根溯源,其实还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02

  中国式父母一辈子很苦,生计奔波也就罢了,含辛茹苦抚养孩子,倾尽一切,还得不到感恩。

  在一期《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子刚上台就声泪俱下,质问父母:“我想问爸爸妈妈一个问题,自从你们开了超市之后,你们真正在乎过我的感受吗?”

  镜头之下,父母的表情非常复杂。女儿接着‘控诉’说:“自从你们开超市之后,就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女孩子边说边泣不成声,妈妈也红了眼圈。较为坚强的父亲虽然强撑着,之后也忍不住双手掩面。

  这个女孩哪里能懂,超市支撑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如果不开超市,24小时在家陪孩子,全家喝西北风吗?现实社会如此骨感,早出晚归进货、销售、撑起一家门店,这哪里只是“挣钱”这种层次,这是为了生存啊。

  有人说,正因为中国式父母硬撑,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所以孩子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感受不到父母有多么艰难。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热点消息,#背猪大叔女儿:爸爸很辛苦#,忍不住感慨万千。

  租住在贵州贵阳云岩区东山附近的朱启伍,身高只有163cm、体重不过110斤,今年已经是45岁的中年人了。而他已经在贵阳市东山农贸市场背肉17余年。

  每天早上四点,大部分人都还在酣睡中,他就要起床,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他要背二三十头猪,最重的猪能达到500余斤。

  难以想象,110斤左右的身躯是如何将重大几百斤的猪肉背到农贸市场。这一趟下来,要流尽多少汗水,对身体的压迫和伤害是有多大。

  16岁的女儿朱琼说,最近,爸爸的事情在网上火了。以前,爸爸给我钱,我会觉得理所应当,给了就是给了。

  现在,自己长大了,知道爸爸工作非常不容易,有时候爸爸拿钱给她,她都不想接。每一分钱里,都是爸爸的血汗钱,每一张纸钞背后,都映射着凌晨4点的艰辛。

  所以,16岁的小姑娘真诚说,她会在学校节约用钱,努力学习回报父亲。

03

  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担,对!但不要因此假装强大。要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不易,让他们知道生活艰难。父母适时示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高情商。

  就像胡可在一档节目中说:“男孩子的妈妈一定要懂得示弱,让你的儿子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她不会掩饰自己的疲惫,愿意真实地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当照顾两个孩子疲惫了,她说:“今天我特累,有一些家务需要你们来帮妈妈,可以吗?”于是,正在玩耍的孩子主动过来,哥哥弟弟一块抢着帮妈妈干活。

  这样的场景在普通人生活中也不少见——

  地铁上,一个小男孩抓住拉环,尽量保持平衡,妈妈大概疲惫了,靠在他身上。在他咬紧的嘴唇里,分明是一种男孩子照顾妈妈的责任心。

  此前,孙红雷转发的一条微博,也打动了无数人。同样在地铁上,一位老者躺在儿子的臂弯里,像孩子一样,睡得深沉。

  如果你不愿意示弱,愿意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做事——

  嫌他吃饭吃慢了,你去喂饭;

  在他能够自己穿袜子的时候,你帮了;

  他能够收拾玩具的时候,你去收了;

  他可以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的年纪,你去收了;

  那么恭喜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白眼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愿意示弱,偶尔做一个懒惰的父母——

  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倒垃圾”“收拾碗筷”,让他帮忙参与;

  在家庭聚会的地点选择上,多给他发言权,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有主人翁的参与感;

  在语言中多说“这么小就能帮妈妈做事了”“妈妈听你的,你来决策”,他的被信任感会陡然增加。

  有一个心理专家建议,以下话语可以多说:

  “你觉得怎么样?”

  “咱们商量一下吧!”

  “没事儿,已经很好了,下次努力会更好的!”

  当你把孩子看作“小大人”时,当你让他看到生活的真相时,你会感觉他努力成长长,变得独立、坚强,更有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