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谁看不惯《心想事成》收视好?
这个剧怎么被抹黑得这么惨啊。
一开始,大把人说它是魔幻片,
只因为住四合院谈奋斗不合理?

再后来,传着传着,不知道怎么变成说女主打工几年就在北京买了套四合院……

只想说,
不管是现实,还是角色,只凭臆测就用污言秽语攻击女生,真的会让人愤怒。
剧里四合院是什么情况?但凡真的去看两集,也说不出离谱的话吧。
这家人↓

住在胡同里是真的,但都不用从现实角度讨论什么有价无市的问题,主要是她们根本没有产权,哪怕动迁都分不到几个钱。

且家里只有三个屋子可居住,父母和奶奶各一间,姐妹俩一间。
都成年人了,姐妹俩还得住一起。

姐姐一直想搬出去,对CBD公寓有着很高的向往!


就这样,说要奋斗,有什么不对?
哪个真正的有钱人会连自己独立空间都没有?
哪个真正的有钱人上个厕所还得跑出门?
她们就是普通的家境啊。
跟现实中广大群众差不多的,万一有家人生了大病,就几乎会掏空家里积蓄。





妹妹喜欢吃一家不算平价的蛋糕,爸妈要等到她生日才能大方一回买个整的。



姐妹俩要恋爱了,妈妈也不能不考虑物质保障。

爸爸也只能叹息,
“都是没钱闹的”。

可以说,这剧作为现实题材,完全谈不上魔幻。

建议被误导了的朋友还是亲自去审判一下好点!
(爱奇艺&腾讯都有)

一个能把女性反抗职场潜规则的痛快和憋屈拍得那么到位的剧,

在戏外不该那么被造黄谣歪曲的。
它的基本设定绝对没悬浮到脱离实际!
甚至都有观众觉得看它的人不少但讨论度不高的原因就是太现实太能让人感同身受了。

这怎么说呢?
确实也有一点吧。
因为主要角色没有很招骂的奇葩类型,极端恋爱脑或者令人窒息型家长都不存在,剧情设定和推进也非爽剧的风格,它更多是聚焦普通人平淡却也有滋有味的生活,自然不会特别有话题性。
但,看的人多也能说明它本身其实还是能抓住观众的。
要形容一下的话,这类生活剧就好像是日用品,不会经常挂在嘴边,又轻易放不下。
一旦打开看了好像就会自然看下去了。
目前已追完了十几集,也不妨说一下观感——
毛晓彤还是甜的↓

不过跟以往的甜不大一样,如她采访所说,这次更具烟火气息。

里面的人都挺接地气。

在看剧之前,本以为会先嗑到妹妹这边偏偶像剧画风的感情线,

或者姐姐那边走向竹马天降之争的修罗场感情线。

结果实际上,跟毛晓彤一样,先嗑到了父母爱情!

没想到,三十年前《渴望》的初代荧幕西皮,

到《心想事成》演起来老夫老妻,

竟然还挺有意思!
有事没事就逗大家玩↓

有事没事就拌两句嘴!
嫌弃时,都不像演的↓



两个人的相处画风吧,伴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气息,好多时候都能看到现实的影子。

既有不大对付的时候,恨不得把对方从家里面叉出去,又有温情拉满的时候,一心想要共同守护这个家。

多年陪伴和互相依赖,可能到老总会是这样?分歧归分歧,分开却不行。
这剧描绘的家庭氛围真还挺贴近寻常人家的——
不只老夫老妻会吵架,
分别长着御姐脸和甜妹脸的姐妹俩↓
(孙心&孙想)

因为性格和经历不同,有时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
(够要强&够平和)
也会吵↓

同样母女也是的,
感情再深厚↓

也会有因为代沟而产生争执的时候。
大家都没有活在美好的乌托邦世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恰恰是因为这,看了更容易共情。
什么是家人——
就是生气了,还是会关心。
就是不理解,但关键时候仍会站在身后。
就是开心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压力太大时可以有个拥抱。

什么是生活——
就是你努力了不见得结果会好,一时不好却又不代表一直不好……
就是一天又一天过着,一个又一个选择做着,总难免情绪夹杂。

就是谁都不敢断言未来会怎样,
只能用【心】摸索着前行,慢慢确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尽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