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古偶这碗饭还能香多久?

古偶这碗饭还能香多久?
2022年08月18日 19:44 新浪网 作者 剧能说

  暑期档,向来是剧方必争之地,尤推古偶。现在,暑期档已然过半,一波剧播完、新一波接踵而至。

  《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以下简称《星汉》)7月5日首播,8月30日会员收官,贯穿整个暑期。

  昨晚8点临时空降官宣:18日晚开启大结局点映礼。

  单从剧集体量来说,《星汉》分为上下部,网络播出56集,更三断四,排播52天。

  前期饥饿营销,后期超点。

  每次要求开超前点播的那些弹幕,咱也不晓得是不是追剧自来水。

  不少网友质疑:这算是变相超点吗?超点又换副面孔卷土重来了?

  《星汉》已播出一月,评分在近年古偶中不可不说是高分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将热度静置。

  今儿,小剧就由这部古偶高分选手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近年古偶创作中的问题。

  年轻演员是不是都有“古偶情怀”?

  大制作古偶剧,一向收视可观。模板化表演,套路化情节,于演技无益,却是一本万利的吸粉买卖。

  赵露思,作品栏几乎一水儿的偶像剧,代表作《传闻中的陈芊芊》也是古偶。

  以甜美、逗趣作为自身特色,《长歌行》李乐嫣是她难得的文静角色。

  《星汉》程少商,基本还是她舒适圈内的角色。

  吴磊,演少年将军,其实是切合的。

  剧方为展示,开头就加了长达六分钟的废戏,主旨就是男主很帅、很牛,没人可以拿捏他。

  吴磊演得过于紧绷、端着,不知道是否因为年纪小,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厚重感。

  也不排除演员对角色诠释的参差,表现这个所谓高冷、没有人烟气、像一缕游魂的角色。

  看女主时,含情脉脉,没毛病。其他戏里,不时让观众有“不知道他在看哪”“目中无人”的观感。

  投壶这段,姿态明显端的僵硬,B-King即视感。

  反而在情绪爆发戏中,看着好很多。

  让小剧想起他十四五岁时演《秦时明月》子婴的惊艳感。

  童星出身、科班学习的演员,不在少数。

  成年前,在一些优秀作品中做优质配角。演员是被选择的职业,成年转型当头,不一定有足够深刻的作品找上门。

  选择古偶,有对流量、话语权的拥抱,有趁年轻的放任。但有一点,需警惕在其中消磨自身。

  套路化的情节,扁平化的人物,以及可能一叶蔽目的吹捧,不知不觉间,容易造成演员业务能力的不进则退。

  定位夸大,货不对板?用金句证价值,用冲突换流量?

  《星汉》,开播即宣传该剧定位“古装家族群像”,格局不小的样子,也写在了剧集百科类型里。

  “群像”一词,算是这几年剧集宣传的偏好。

  同原著作者关心则乱另一改编剧《知否》,类型关键词“古代 社会 家庭”,与全剧观感基本相符。

  小说改编剧的经典《步步惊心》,类型关键词“古代 宫廷 穿越剧 爱情”,早些年的类型关键词真的是朴素。

  “古装”避开不谈,“家族”“群像”两个词加上,这部剧听着就比一般古偶高级。

  可真追到现在,剧情的看点、剧方的宣传、观众的关注基本集中在男女主互动,即嗑CP上。还是古偶剧正常的模式。

  过大半的剧集里,“家族”“群像”表现不强。

  单拎“古装家族群像”这一描述,小剧第一个想到的是《大宅门》。

  这一对比,便会觉得《星汉》用“古装家族群像”定位,是否确实强行拔高了?

  早些年的剧集,在卫视宣传预告,会做出些“噱头”定位,夺人眼球。

  现在的剧集,则是拔高主题定位,展现高级。

  开播之初,用金句开路,展现价值观表达的正确,以透露立意的高级。

  意义上去,更要有短视频平台喜闻乐见的片段,要么是爽情节、要么是气人情节,收割流量。

  气人情节,家庭相关,更能引发讨论,例如重男轻女、原生家庭、小三绿茶等等。

  《星汉》较原著强化的母女冲突,亦是如此。偏心、偏见的严母,似乎也在迎合这几年国产剧流行的负面母亲形象。

  男主宫廷求亲女主一节,安排母亲因拒婚目的当众数落女主缺点,引得女主心寒,男主当众对女主猛夸,从而进一步烘托男主的深情完美。

  相较原著,是女主出主意自陈其短,父母才出面向皇帝说明女主缺点,同时没有剧版说得这么狠、甚至一度说品德有缺。

  前期爱女而不得法的母亲形象,逐渐跑偏。剧版处理,明显引发观众对女主母亲的怨气,带动讨论度。

  小剧结合预告见到的母女一致对外场景,本以为会对母女线升华处理,让观众看到转折,引发亲缘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实际播出发现,母女线前后并没有多少发展。

  母女线冲突前期高高挂起,后期却轻轻放下,突然出走。

  用曾黎、郭涛这样的中生代优质演员,饰演女主父母,没体现多大意义,只是年轻演员的陪衬。

  剧本、制作等条件所限,中生代演员无的放矢。而年轻演员沉浸古偶,究竟是市场所趋?还是环境所迫?

  网文影视化,如何尊重原著、又能改编升级?

  前些年网文影视化,魔改的不少,原著党心碎、剧粉无语。

  《星汉》大部分按照原著拍摄,改编相对来说,不算多。

  粉丝补原著看剧,成为常态,《星汉》排播之长更促进了观众看原著“解渴”。小剧在首播两周左右,补完原著,一月后剧还没播完,剧和原著情节早在脑海进入遗忘曲线。

  剧情不解之处,便有粉丝在弹幕或社交平台为剧情加注释,名场面预先准备更是不少。原来网剧就是这么看的?

  观众一旦发现剧情问题,“原著就是这样”成为天大的准则,这就没错?

  原著有问题,不可回避。

  小剧以为,关心则乱笔下的爱情,是可以较真一二的。

  她的女主,盛明兰、程少商,有现代意识的女性进入古代背景,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其实也都是女主想找经济适用男过日子、不小心找到真爱的故事。

  原著明兰结婚像上班,完成任务,整体表现有将自身困入封建社会的囹圄。

  《知否》剧版改编成功之处在于,把明兰作为封建社会受压迫、敢于一争的女性之一,开头即原创加入“李娘子镇守娘子关”作为明兰的精神引领。

  故事在家宅里,放眼却在家宅外。

  《知否》群像打造,极其成功。

  基于原著人物的设定,进一步丰满角色,改编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核心,扩展不同的父母之爱。

  观众除了主角,也爱上了许多立体的配角甚至是反派,例如小秦氏、王老夫人、林噙霜、王大娘子等。

  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侯府、爵位、家族,是深渊、是沼泽,毁了多少好女儿。

  《星汉》原著女主以穿越者的旁观之态看待原生家庭的亲缘淡薄,以女主的逗趣自嘲冲淡了许多悲苦。

  改编后,女主自嘲的逗趣底色变味。剧集最初的欢乐宅斗吸引点,也只是在开头。

  原著女主对与男主婚姻的独立思考变“作”,女主高光丧失。

  女频文女主,频频在剧集原创情节被降智。

  在剧版设定中,女主为了家族答应男主求亲,转眼竟然就为了皇后、太子,担上危及家族的风险伪造虎符。

  如此的任性,只为突出男主深情奉献。

  剧集所谓的“封神”片段,老县令殉城,这样的“高级”情节,也显得与整体氛围有种割裂感。

  尤其是原创情节,女主在县令殉城后,用其事迹对百姓“话疗”,古偶女主玛丽苏套路尽显。

  对比之下,弱智多了。

  影视化没有补足原著缺点,反而工具化、弱化女主,一门心思用糖精做营销。

  原著最大的问题,依旧存在,并延续到了剧里。

  皇帝,男主义父,所谓CP粉头Wendy。实则偏心明显,当然人家本来就是男方。

  嘴上总是在教导质问女主程少商,可知如何做子晟的新妇。

  让女主进宫受训,也是让她学会如何爱男主、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那男主又如何爱女主?

  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劝她好好学习做男主妻子,让男主管她。

  不谈自由、不谈个性,不谈夫妻双方的努力。

  在古言世界,依循古代封建的嫡庶尊卑、夫为妻纲。

  我们看见,特权阶级男主先爱上女主,想方设法和女主在一起,女主阶级跃升,“先婚后爱”,生儿子、当家做主、谁都不敢惹她。

  这样的女子是成功的,那她们是如何成功的?我们看见女子被规训,高嫁生子,贤良淑德,在网文世界里代入。

  一不小心,这样的规训,就会让21世纪的人们再次面对闺训。不同年龄层次、社会角色的观众认可,甚至女子本身认可闺训。

  这正是古言小说改编剧的可怕之处。

  古偶不带脑子看可以,但最怕潜移默化。

  观众用古偶杀时间,谁在用注水来杀古偶?

  随处可见套路满满的工具人、撒糖流水线。

  配角一个眼神、一句话,就知道大概人设,毕竟工具人都那样。

  男主总是天之骄子,爱慕者众,独独女主对男主不趋之若鹜。

  男主擅长人群中快速锁定女主,情不知所起,问就是一见钟情。

  而男主对女主的与众不同,让所有女子心生嫉妒,对女主落井下石。

  闲暇时间打开,当个背景音,在家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丝毫不影响看剧。

  男女主的肢体接触、眼神火花,更是古偶必不可少的情节。

  观众此时便要立马坐回沙发,认真嗑CP,斯哈斯哈一番。

  然后在热搜出现“XXCP好甜”一类话题,再不时出现一些爽文情节营销。

  近年的古偶,呈现的就是这样的文化快销品。

  网络小说改编、人气年轻演员出演、主流平台制作,有着近年古偶剧的典型特征。

  原创剧本丧失,小说改编剧是当今古偶剧的大势。粉丝补小说、等剧播,吹演员、吹剧情,古偶剧质量参差不齐、热度却减而不衰。

  这样的古偶,最应短平快,见好就收。然而,现如今,三十集都算还好,四十多集、五十集、六十集也大有人在,直接起两个剧名、分上下部播出。

  拿《星汉》来说,是多宏大的叙事?多细腻的表现?要演56集?

  《知否》剧版改编算成功,细水长流的家庭故事,首播时,导演被骂节奏慢,完结后二刷口碑上涨。卫视日更播出78集,排播51天。

  《星汉》网络播出56集,更三断四,排播52天。

  没有足够的内涵支撑,故事缺少分布适当的起伏高潮。排播过长,观众粘性减弱。

  而且剧集一长,剧情混乱,铺垫的冲突线疲软。几条故事线同步推进考验功力,观众看后忘前,人物设定也更易出现崩坏。

  这些年的古偶,有好作品,但按大规模古偶产出中优劣比例来说,形势并不好。

  《星汉》100万字的小说改编剧56集似乎不算多,但文字和影视到底是不一样的。

  小说内容是否完全适合拍出来?诚然是该进行一番取其精华去其废话,对故事线进行影视适应性串联。

  小剧总说,古装剧是我国的特色、优势剧种。

  内容上,咱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悠远的神话传说。形式上,咱有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特色魅力的服饰,有或飘逸或庄重的中国美学。

  在文化输出上,拥有与众不同的优势。

  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

  影视作品是否还要承担一定的教育职责?

  网络爽文改编架空剧的价值观,是否要适应时代?

  小剧以为,观众可以不要教育片,也当然可以追求放松,但剧方不能以文化快销品为导向。

  也要反躬自省、问问自己,还能不能自称文艺工作者,做的还是不是文艺创作?

(部分图源见logo)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星汉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