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业内解读鼓励社保基金、险资入市:期待监管在细节处继续松绑

业内解读鼓励社保基金、险资入市:期待监管在细节处继续松绑
2019年10月24日 08:04 新浪网 作者 蓝鲸财经

  近日,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提出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积极入市,下一步将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同时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鼓励险资入市背后面临的现状,是险资面向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并不高,专家指出,这主要基于股权投资的本质更接近固定收益投资,但被归于权益类投资,因此挤压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的占比空间。业内人士也提出,险资对于风险规避以及面临具体的监管要求,也对投资形成限制,因此建议险企提高风险容忍度,不可无畏也不可能逃避,同时建议监管进一步改善监管要求,继续解绑。

  证监会鼓励社保基金、险资入市,将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

  首先来看证监会释放的信号。在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较为齐全的市场体系,但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等短板依然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亟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

  基于此,证监会提出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首先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发展投资顾问服务,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力量转变。同时以纾解政策障碍为重点,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研究完善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继而以优化基础性制度为根基,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在此前提下,依托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社保机构和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中较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下一步拓展市场参与深度潜力巨大。基于此,证监会强调,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从监管角度而言,首先要坚持市场化思维,进一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并且坚持长周期业绩导向,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对外部管理人及金融产品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着力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从参与机构角度来说,证监会明确指出,希望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坚持强化投研能力建设,调整优化投研决策体系、投资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股票市场研究和投资专业队伍建设,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投资收益稳定性。不仅如此,更要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资创新型企业,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实体企业一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事实上,监管鼓励险资入市的期待,早有声音,目前已持续约一年。2018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专项产品的可投资标的主要为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公开发行的债权等,且专项产品不纳入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计算投资比例。2019年7月,银保监会表示支持险资投资科创板股票,正研究提高险资权益类投资监管比例。

  “经济发展需要长期资金,从国外经验来看,主要来源即为养老基金与寿险的长期资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但目前资金体量有限,且运用的有效性不高,因此通过此次机会,实现对市场发展的撬动,助推对长期资金,尤其是险资的关注”。

  业内:险资入市不可无畏或逃避,期待调整监管细节

  此次信号再释放,是面向社保基金和险资发出号召,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与险资虽然在资本市场都扮演压舱石的角色,但仍具有差异性。一方面,社保基金由社保基金理事会志掌管,各地养老保险基金则由地方政府负责,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涉及人社部等机构,险资投资则主要由险企推进,银保监会监管。基于此,专家指出,因资金运作规则与监管标准的差异,因此在入市过程中需加强协调与联动,促进持续入市。

  另一方面,据保险业内人士分析,是在于社保基金不存在过多硬约束,而险资在监管之下,是带着锁链跳舞。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末,全行业投资资产规模为17.57万亿元,投资收益5792.94亿元。行业权益资产,以股票、基金为主,占比12.71%。从投资品种结构来看,最高的投资类别为债权,占比34.80%,股票类占比7.60%,收益率为6.83%。

  在此次会议上,尤为重要的,是提出将提升险资权益类投资的比例。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投资权益资产的上限是30%。据朱俊生介绍,目前险资的权益类投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常规的公开市场股票和基金的组合投资;二是通过股权投资计划、股权直投等形式投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非上市股权;三是长期股权投资持有的战略投资类资产及优先股等。后两类股权投资的本质更接近固定收益投资,但在监管制度中却被视为权益类资产,导致公开市场股票投资占比不高,但权益类资产的额度却不够用”。

  面对险资权益类资产在总可投资资产中占比不高的现状,一位寿险公司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称,“一是险资自身的风险厌恶性质使然,需要在追求绝对收益的背景下应付流动性;二是险资所面临的监管约束,尤其是偿付能力的约束要求,实际上是不鼓励提高权益类资产比重的,具体的监管细节目前并未作出调整”。

  基于此,朱俊生建议道,“可改变监管机构对权益类资产认定规则,将非上市股权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固定收益投资,不纳入权益类资产范围。或者在不改变现有认定规则的条件下提高权益资产配置的上限,比如,由30%提高至40%或45%,赋予市场更大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比例的提高,朱俊生进一步指出,其中存在结构性问题,即通过提高比例给险资配置提供空间和可能,并不意味着比例提高后保险公司就会迅速投入,重点还是要取决于市场主体对风险的判断。“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长期资金对风险的容忍度,不应针对于‘长钱’看‘短期收益’,风险低也意味着收益低,也就难以支撑负债业务的发展”。

  “对于行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对于险企而言,是机遇或挑战还需因人而异,需险企结合自身资源,如资本金实力、投资能力、风控能力等来落实,不可以无知的无畏,也不应无知的逃避”,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绝大部分险企都会坚决贯彻精神,结合实际落实,主要选择蓝筹股,并追求长期持有”。(蓝鲸保险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社保基金险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