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500万睡”走红背后,深圳豪宅打新有多疯?新华社表态了

“500万睡”走红背后,深圳豪宅打新有多疯?新华社表态了
2020年11月29日 00:12 新浪网 作者 EMBA微金

  来源:微信截图

  该项目共推914套,户型区间建筑面积约79-136㎡,毛坯交房。单价区间在8.2-9.5万/㎡,总价区间在679-2075万/套。

  一大早,就有人在群里提示:“现场很火爆的。”如下图描述,该买房客如果无法选房,这位大哥可能要错过几百万。今天下午3点多,该盘就“日光”了。

  来源:微信截图

  本周,深圳年度最强“网红”豪宅项目——润玺开启线下选房。该盘认筹金为350万元,有近万人参与摇号,冻结诚意金340亿元,得房率仅为12%。

  而开盘后,该楼盘1171套房源13个小时全部售罄,收金196亿。据了解,选房现场最受欢迎的是大户型,总价都在2000万以上。

  因为新房倒挂幅度较大,摇到一套润玺可赚近500万。

  但有一位大哥,睡过头,到现场被告知过号不侯,和500万“大奖”擦肩而过。这被网友戏称为“500万睡”、“史上最贵的一觉”。

  来源:网络

  据中国证券报了解,在选房现场除无房刚需外,还有不少借名买房的“代持客”、“众筹买房”的投资客人头攒动。

  不乏有敏锐的小贷公司,为购房者提供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过桥等金融服务,提供代持服务的也不鲜见。据悉,在润玺选房现场,就有一位排在200多号的买家,因为代持人没法到现场,只能弃权。

  据证券时报·e公司最新消息, 除了89人临时弃选,第1171套房,被第1254号购房者拿下,90%以上都选购,100%销售率,收金196亿。

  1000万的刚需?

  根据该项目销售方案,优先满足刚需无房户购房。具体分户型来看:

  100平3房:总价1184-1371万

  120平3房:总价1440-1755万

  175平4房:总价2288-2530万

  200平4房:总价2627-2984万

  这意味着,最小100平的价格,也在1000万以上,就此,引来各地网友的质疑:1000万的刚需?

  据了解,选房现场最受欢迎的是大户型,总价都在2000万以上。

  深圳豪宅为啥这么火?

  证券时报报道,深圳核心区大户型豪宅依旧抢手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1、二孩政策以及可能放开的计划生育政策,大户型需求日益增多。

  2、深圳楼市调控越来越严,指标越来越珍贵。房票稀缺,有实力的购房者倾向于一步到位。

  3、中心地段,豪宅大户型稀缺,未来大概率不会大批量增加,从现有的二手房里淘大户型将是大概率事件,新房尤为珍贵。

  4、购房者的支付能力不断提高。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主要还是价格倒挂,能赚钱。

  因为新房受限价政策管制,二手房管制空间要宽松很多,这是造成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

  润府一期2014年开盘,均价4.75万/平;二期2015年开盘,均价5万/平;三期2018年年中开盘,8.5万/平的价格。

  2014年10月:华润城首次入市,均价4.75万/㎡,3小时售罄。

  2014年11月30日:再次加推,均价5万/㎡,3小时内售罄。

  2015年12月:华润城2期入市,价格区间在6.2-8.1万/平。

  2018年6月:华润城3期产品开盘售罄,均价8.5万/平。

  2018年9月:华润城3期加推售罄,均价8.5万/平。

  2020年11月:华润城4期即将开盘,均价13.2万/平。

  目前,二手房的挂牌单价已经接近18万。

  按润四户型面积最低100平米计算,入手一套最少稳赚500万。

  新华社: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

  对此,新华社28日点名评论: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

  近来,部分城市楼市火爆,一些“网红”楼盘甚至出现“万人抢房”“众筹打新”现象。“打新热”背后,新房、二手房价格“双轨套利”浮现,楼市调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此番楼市火爆引起关注的焦点与以往不同,不再是纯粹的新盘价格问题,而是新旧住宅价格倒挂。在深圳,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华润城润玺一期开盘均价约13万元/平方米,而周边二手房挂盘价有的已达18万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数万元的倒挂价差之下,怪象随之而来。

  早在离开盘还有数月时间之前,不少“打新攻略”就在网络流传。到了选房之时,不仅出现了“众筹打新”“借票代持”等传闻,而且根据华润城官方信息,即使在“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的限购原则下,润玺一期1171套房源,符合选房资格者就有9690人,中签率约为12%。僧多粥少加上“借票代持”等炒作,加剧了抢房现象。“摇上一套新房,账面浮盈就是几百万元”,有市民就表示,有机会当然要试试。

  十几万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俨然成为火爆“投资品”,“打新热”背后的买房牟利现象显然与“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驰。

  坚持“房住不炒”,保障供给必不可少。近年来一些地方多措并举,如提出长期住房保障计划,停止商务公寓审批,推进低价公共住房建设等。这些措施需加快落地步伐。然而,“打新热”现象警示,增加供给、新房限价之外,楼市调控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关注住房流向,加强对持有环节的调控,让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或许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证券报、新华时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