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职业打假人,被骂着年赚千万!

职业打假人,被骂着年赚千万!
2021年06月16日 20:42 新浪网 作者 EMBA微金

  假货,人人喊打!打假,人人支持!

  那如果打假的人把打假变成了一种职业呢?

  这种以索赔金钱为目的专门进行打假的人,就是普通人不了解的职业打假人。他们的工作就是不断买假货,再用收集来的证据起诉,目的是拿到法律规定的十倍赔偿。

  最近两年,职业打假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职业打假人的队伍,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食品行业成为职业打假人紧盯的目标。据统计近两年,全国超过17家大型商超企业与职业打假人发生冲突,涉及金额达到数千万。

  去年6月,杭州警方通报了一起借由职业打假实施敲诈勒索的恶性犯罪案件。23名团伙成员频繁活动于多家知名商超,以放置异物、抽走合格证、破坏生产日期等手段,进行密集索赔。

  

  作为市场监督手段,打假并没有错,反而会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企业的良性运营。但是以谋取非法暴利为目的进行购物,大批量购买,这样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打假,还是说为了获利?

  利益驱动下,职业打假者的手段越来越偏激,通过虚假投诉、故意栽赃、恶意差评,来敲诈商家的做法屡见不鲜。

  潜移默化中,用来填补行政监管真空的民间打假,在某种程度上已变成了一门灰色生意,很多人甚至靠此过上了年入千万住别墅的致富生活。

  

  打假“致富”

  暴利程度超乎想象

  所谓职业打假人,也就是利用法律维权,通过知假、买假等手段,来实现盈利的人。事实上,这一职业已经在中国发展了20余年,根基深厚。

  说起职业打假人,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的职业打假行业开辟者王海。

  上个世界90年代开始,王海开始把打假当做自己的职业。

  

  ●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规定买到假货可以“退一赔一”。当时的王海在北京自学法律,新出台的法律让他看到了机会。

  ●1995年,王海在商场买到了两条假耳机,确定是假货后又追买了10条。50天的时间里王海横扫北京各个商场,一共索赔了8000元。

  ●在那个假货泛滥的年代里,王海被人无比推崇。1997年,当时的媒体用“脚踏实地的爱国者”来称呼王海。他还上电视,开维权热线,写书出版,登上杂志的封面,成为职业打假人的代表。

  很多人听说了王海的故事,也开始当起了职业打假人。王海开始打假的年代,还没有网络购物,后来网购兴起,职业打假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消费者权益法》在2013年做出了修改,将赔偿标准修改为“假一赔三”。有法律支持,还可以通过网络全国打假,职业打假人开始大量出现。这类职业打假人,已经不是收集证据进行起诉那么简单了,开始出现了各种职业打假套路。

  当时的网络购物假货很多,职业打假人只要买到商品,联系卖家,连收集证据走流程都不需要,直接和商家私了。

  

  网络上的职业打假人,基本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在网购野蛮生长的时代里,商家自知理亏,这类职业打假人,起到了打击假货的作用。王海作为中国第一个职业打假人,经常抛头露脸,但是现在能叫出名字的职业打假人,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悄无声息的在打假索赔。

  打假,究竟是正义还是敲诈?

  当打假致富这件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职业打假人的路子也开始越来越野。

  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的“新消法”实施一年后,活跃于北京中小超市的“恶意打假人”就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江湖。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的消费者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同期增长了10.3倍,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对案件增长“贡献”最大。

  在严格遵守法律的职业打假行为之外,采用调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方式进行敲诈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位打假人表示,现在恶意打假越来越多,因为有利可图。

  

  密云警方在一打假人车中发现其准备调包的过期食品

  据公开报道,有媒体从裁判文书网14338篇涉及“职业打假人”的文书中,根据裁判日起选取了2019年至2021年间100份裁判文书,梳理了各地法院针对“职业打假人”的判决结果。 其中66份驳回了“职业打假人”的诉讼请求,还有2份裁判文书中,涉案“职业打假人”因敲诈勒索被判刑。

  此外,有些职业打假还开始和网络灰产搅合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想进入这一行,有的职业打假人,同时还在做职业差评和广告用词敲诈

  网店卖家曾经对差评极为重视,有的人就先购物,再用打差评威胁商家。甚至有些人还会根据《广告法》梳理的商家常用极限词汇,并以此作为商家涉嫌虚假宣传的证据要求退款和补偿。

  其实职业打假人真正去起诉的很少,大部分隐藏着的职业打假人,会提前准备话术模板、法律条文、PS过的鉴定书等等内容,为的就是让商家害怕。

  而且职业打假人不但自己做,还会招学徒卖课。

  

  之前工人日报就曾报道,其实市面上有很多针对电商的“职业索赔”QQ群,只要30元就能拜师学习,而其中大多为90、00后的年轻人群。

  

  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以“打假”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的行为,之前有“山东王海”之称的打假人臧家平,还因为利用打假进行敲诈勒索被判了三年。

  

  国家重拳出击严打

  职业打假穷途末路

  随着“打假”渐渐从单纯的打假向恶性打假转变,打假人和被打假者也发生了直接冲突。

  2016年,北京发生这样一件事:上百名商户围堵职业打假人,职业打假人的车辆被砸。

  

  随着职业打假愈演愈烈,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将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规定:

  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受理,意味着以 "打假"等名义实施恶意投诉的"职业索赔"行为将受到规制。

  除此之外,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

  该《意见》三十七条明确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举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对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最高院认为,知假买假已经形成了商业化趋势,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团),利用惩罚性赔偿满足自身贪欲,最高院对这种行为不再支持。

  曾引发广泛关注的“职业打假人买海参后索赔百万案”就是典型案例。6年前,某职业打假人花10万余元购买了86盒人参,以未标生产日期等理由发起索赔100余万元。 本以为稳操胜券,但因无法证明产品有质量问题,2020年10月,法院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驳回赔偿诉求。

  

  如今,更多的职业打假人更像是在钻漏洞,甚至是故意给自己制造机会。有的职业打假人会在超市里把商品藏起来,等待过期后再去购买,这种行为已经不是打假而是敲诈

  职业打假人,在未来可能会逐渐消失,在假货横行的年代里,职业打假人起到了打击商家的作用,那时候的职业打假人被消费者捧起来。打假原本应该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净化市场环境,但如果要是商户不给钱就用上敲诈勒索的手段,那这所谓的打假,不过是他们赚钱的名头罢了!

  来自:纳食、公开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