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被文学耽误了的脱口秀明星?

被文学耽误了的脱口秀明星?
2021年09月22日 21:54 新浪网 作者 新浪娱乐V

  9月20日,“被余华笑死”上了热搜,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严肃文学作家也能有一颗如此有趣的灵魂。

  在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里,余华出镜的部分也总是博得满堂彩,每次放映到他这儿,台下都是掌声雷动,大笑连连。余华回忆小时候在太平间午睡,说“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讲自己当牙医,形容口腔是“世界上最无趣的风景”;绘声绘色讲述进京改稿之旅:“只要你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都可以光明!”

  连贾樟柯也说,余华像个脱口秀明星。

  余华

  可是,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百姓的生活进程,并不都是余华所述的那样欢畅的记忆。贾平凹就像个严谨的说书人,他口中的年少经历混杂着幸福和酸楚。梁鸿则独具一份女性作家的敏感细腻,她在镜头前剖开自己的私密过往,又因为太过痛苦而数度停滞。

  正在上映的贾樟柯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便是通过几位不同年代作家以及他们周围人的口述,展开一幅中国70年间的村庄史诗,涉及吃饭、恋爱、家庭、远行等方方面面。它可以说是贾樟柯主题最庞杂、视野最宽广的一部作品,然而因为它是纪录片,排片和票房完全不占据优势。虽然有余华的一些段子因为幽默而出圈,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费时间去思考历史,思考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一切是怎么来的。

  贾樟柯倒看得开。在这两天的放映活动上他说,“艺术唯一的推动力不是金钱,而是内在的表达渴望。人类最不缺乏的就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每当有问题困扰,就需要一个报信者,这就是艺术家。”

  贾樟柯

  有人问他对票房的期待,他开玩笑揶揄人家一句:“艺术史是人类的痛史,而不是票房史。咱们不要再提票房了。”

  近日,娱理工作室再次跟贾导聊了聊海水是如何变蓝的,以及常年作为社会变迁的旁观者、记录者,他如何看待在后疫情时代,自己和世界的改变。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前身是《一个村庄的文学》,贾樟柯最早想拍的是一个关于贾家庄的故事。贾家庄是一个很有文学传统的村庄,走出了许多山药蛋派作家,作家马烽也曾在那里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算是他的第二故乡。到了上世纪60年代时,已经成名的马烽决定回到贾家庄,在村庄里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代表作。

  马烽已经于2004年去世,但是他为什么想回到村庄,村庄又是如何给了他文学滋养,这令贾樟柯非常好奇——贾樟柯作为从中国县城走出的电影青年,多次站在国际影坛的聚光灯下,如今的他每年依然有大约一半的时间待在山西老家,这是他与现实保持紧密联结的方式。

  马烽女儿段惠芳

  贾樟柯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凭空而来,故乡构建了每个人对世界最初的认知。故乡也是一把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打开的“标尺”,人可以带着这把标尺去衡量世界,从而加深对每个地域的理解。

  “我周围很多人也是,在北京工作,但是又回到老家去,我觉得很有趣,很想了解他们发生了什么。我回去是因为城市的困局,其他人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但是大家都想回到成长的地方,舒展自我。我就想沿着这条脉络,拍一个村庄跟写作的关系的纪录片。”贾樟柯说。

  他找到一些认识马烽的村民,年纪大的已经96、97岁。然而村民记忆中的马烽首先并不是一个知名作家,而是一位好干部。那时刚解放不久,正在进行农村集体化改造,贾家庄是一片盐碱地,村民都饿着肚子。于是马烽便带着村民们修水利,让贾家庄人都吃饱了饭,粮食还有富余。解决掉饥饿这个最大的问题之后,才能逐渐解决其他问题,比如开始出现自由恋爱,然后组建家庭、外出谋生、养育孩子,等等。

  贾樟柯开始意识到马烽为什么要回到贾家庄,他也意识到,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

  2019年,贾樟柯发起吕梁文学季活动,主题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各地知名作家汇聚到了贾家庄。最终,贾樟柯重点锁定了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贾平凹、60年代出生的余华和70年代出生的梁鸿,以马烽和这三位作家构成的文人群像,探讨村庄与文学的关联。

  贾樟柯带着三台机位的摄制组,从山西一路跟拍到河南、陕西、浙江。素材量越来越庞大,差不多拍完贾平凹、到了余华的时候,贾樟柯觉得,《一个村庄的文学》这个片名已经涵盖不下这部电影的主题了。

  在浙江海盐,在一个海边的夜晚,余华不经意间讲起他年少时在这片海里游泳的经历。他说,小时候看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可他看到的眼前的海是黄色的,他就想往大海深处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这句充满诗意的话一下子击中了贾樟柯,它正是他在寻找的,可以阐释整部电影主题的一句,而且还那么美。

  贾樟柯当场就问余华,可以把这句当做片名吗?余华说,你觉得合适就可以啊。

  余华

  如何理解“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所谓‘一直’,就是不畅达、困难、吃力,‘游’代表主动性和不确定性,‘海水变蓝’象征着我们理想的,一个更加开放的、洁净的未来。”贾樟柯是这样阐释。在他看来,片中那些人们的生活有点像愚公移山,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整个社会一直在坚忍不拔地往前走。

  贾平凹从自己的家乡和父辈讲起,讲自己怎样接触到文学、四处为家,又是怎样感染上疾病,“终生的快乐也在这个时候,终生的痛苦也在这个时候”。余华小时候跟随当医生的父亲到了海盐,家就在医院隔壁,睡觉常被逝者家人的哭声吵醒,他的作品刻画了人间疾苦,而他本人的性格却十分乐观豁达。梁鸿讲了自己一大家人经历艰难年代的故事,讲她的母亲、父亲、姐姐,家庭是她不敢触碰的内心隐痛,而她的儿子在北京长大,就读于全国最好的中学,三代人的命运是如此迥异。

  余华

  “作家天然有很强的感受力和讲述能力,而且这几位作家的讲述自带结构,像梁鸿老师讲了一个小时以后,我觉得结构就已经出来了。我们就提炼出一些关键词,作为全片的18个章节。

  他们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太一样,我觉得拍这种纪录片很像穿越剧,大部分讲的都是过去的时空。每个人所处的年代也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说你喜欢80年代,就只拍80年代,这是不对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是黄金时代,而是整个70年间的历史,愿意看的、不愿意看的部分都要看。”贾樟柯说。

  梁鸿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继06年的《东》和07年的《无用》之后,又一部以艺术家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东》是绘画与电影的碰撞,《无用》是服装设计与电影的碰撞,《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则是文学与电影的碰撞。贾樟柯认为不同艺术形式间的碰撞,能够产生新的火花。

  在贾樟柯的纪录片里,常常有很多跨媒介的、表意性的镜头,这次也不例外。比如他利用场景来塑造人物,请贾平凹坐在戏台上和书房里,陪余华在海边漫步。他抓拍了很多普通人的镜头,把一个个陌生化的面孔放大呈现在大银幕上,构成一种众生相。

  他还摘录了很多现代文学诗句,请田间地头的大婶、买菜路上的老太等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对着镜头大声诵读。有观众问为什么要这样“表演”,贾樟柯说,文学离这些人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远。他遇到过一个老农,不仅喜欢古诗,甚至还能用古音唱出来。他们被诗句所触动,在诵读诗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好像在闪闪发光。

  贾平凹

  做纪录片不容易,即便是像贾樟柯这样蜚声国际的导演,拍纪录片也是一件预期回报非常低的事情。“都知道(纪录片票房回收)很难,所以大家各自都分担了点,共同来帮我完成了这部作品,我很感谢他们。”贾樟柯说。

  贾樟柯洞悉新鲜事物,但骨子里仍有比较传统的一面。《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有流媒体平台的投资,贾樟柯也拍过手机短片、网络短片,但他还是坚持把这部电影最先放在院线上映,可以让观众郑重地观看大银幕上一个个被放大了的面孔。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早在2019年夏天就杀青了,直至现在才上映。在这漫长的两年多时间里,全世界爆发了疫情,贾樟柯的身份也变得更加多元。他应邀为国外电影节拍关于疫情的短片,给学生上网课,做知识性语音节目,做了山西电影学院的院长。他也写了很多文章,国际媒体的约访基本都没有拒绝,他觉得是帮助自己思考的一个契机。

  2020年柏林电影节大师班上的贾樟柯

  贾樟柯向娱理工作室透露,从去年到今年,他已经写了三个新的电影剧本,但迄今为止都没有很迫切地想拍出来。已经酝酿了十几年、疫情期间重新改过剧本的《在清朝》,最新状态也变成了“还在琢磨”。

  “经历过疫情之后,我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思想重组的阶段,我在改变,但是会变成什么样我还不知道。过去我拍过那种快速反应的电影,现在也可以快速反应,但可能颠覆得也会比较快。反正我也是50岁的人了,不着急,等着把自己琢磨明白了,转变清晰了之后再说吧。

  疫情之后,世界已经从极度的全球化改变了,我过去的生活方式几乎被完全颠覆了。过去我一直是个流动的人,我家在北京,但总是从外地回到北京,短暂整理一下就再出发的状态。我很难想象已经两年半都没去过香港了,过去我几乎每个月都去香港,因为有很多工作。

  原来一个全球化的电影工作者,要怎么去适应或者面对今天的这种封闭?今天封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世界政治的原因,那么它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是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就能解决了,还是未来几十年就这样了?我不知道。过去的我不存在了,我在理解现在的我。”

  贾樟柯

  疫情改变了全人类,也终将会改变电影。贾樟柯曾说过,未来世界的导演将分为两种,经历过疫情的和没经历过的。

  远方的海水究竟是不是蓝的,谁也无从知晓,但也只能尽力扑腾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