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园林,中国人的后花园

园林,中国人的后花园
2021年12月14日 20:30 新浪网 作者 物道生活
图|蒽子 ©

  封面图|空谷寻芳 ©

  物道君语:

  中国园林,是凡俗世间的桃源,是人们一直没有停止造的梦。

  “待无恙,君再来。”前段时间,苏州的疫情牵动人心时,被确诊游客的行程轨迹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她们避开热门景点,去了苏州许多小众的园子。苏州人说,这可以被称为“苏州旅行攻略教科书”。即使疫情当口,人们依然念念不忘苏州的小桥流水、古典园林……其中,古典园林是苏州的魂。

图|蒽子 ©

  人们总是钟情和向往着园林。它是千百年前,古人在凡俗世间为自己造的一处桃源,也是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造的一个梦。从北到南,各地园林都让人们为之奔赴。

  今日,让我们沿着这条园林小径,穿过围墙,穿过大门,看看里面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图|蒽子 ©

  〔 看向园林:一场诗情画意 〕

  在现代的语境里,城市公园、绿化园艺、自然保护区……常常被称为“园林”。

  当年,建筑学家童寯在研究古典园林时说,“中国园林必不见有边界分明、修建齐整之草坪,因其仅对奶牛颇具诱惑,实难打动人类心智。”

  如今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被修剪整齐,却缺乏诗意,与古人园林的意境差距实在太大。

图1.2|蒽子 ©

  古人们,向往高山之巅的昆仑,大海深处的蓬莱。后来,他们在城市的角落,围一块地,造一个园子,做帝王的宫苑,文人的庭院。他们为自己造了一处人间仙境,在这里,山水相逢,诗情画意。

  拙政园的听雨轩,轩前一泓清水,临窗种满芭蕉。雨天时,静卧在轩内的长椅上,见那窗户一格一格裁剪着屋外的芭蕉,见那雨水顺着屋檐潺潺落下,织成朦朦的珠帘。打在芭蕉叶上,“啪嗒—啪嗒—”,时急时缓,时轻时重,一声一声,像在诉说着不同的心事。雨声中,静卧的人轻轻睡去,心中的仕途风雨,早已化为窗前蕉雨。

图2|蒽子 ©

  到了夏日,当拙政园的荷花盛开满塘时,园林的主人最喜在午后走进芙蓉榭。他轻摇蒲扇,坐在南窗下,用冬天储存的雪水,煮一壶好水。再拿出昨夜熏制好的荷花茶,静坐喝茶。

  直到炊烟四起,树梢间溶溶月,池塘边淡淡风,他才收起茶具。此时,袖中清凉,花香四溢,虽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却让人想起林逋那句:暗香浮动月黄昏。

  走进园林,就像走进一幅画,一首诗,这里有山水自然之美,有诗情画意之美。

图|蒽子 ©

  〔 走进园林:不可度量之情趣 〕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按1:1比例营造了一座中式园林“明轩”。

  国外的人走进明轩,纷纷被吸引,中国园林一下子闻名于世。而去过苏州园林的人,却不为所动,说道,这好比苏州园林的一株盆栽。

  当明轩成为博物馆的一件展品,空间里的光亮、温度、湿度都被严格控制。我们看不到树影的移动,感受不了窗前月色到波心,听不见寒鸦的一声鸣叫,园林失去了生气。就像童寯曾发出质疑,“园林这般充满生气之活物,能否按照无生命之博物馆珍品,摆放陈设,供人观览?”

图1.2|黑夜微光 ©

  真正的园林,不仅仅只有眼前所看到的美,更重要的是生命力,是美的背后,造园者的情趣。《东南园墅》中,童寯说,中国园林“实为不能度量之艺术”、“情趣在此之重要,远甚技巧与方法”。

  情趣,是造园者的建筑审美,更是造园者的精神志趣,需要用身和心去感受。

  芥子园的主人李渔说,园林讲究布局结构,要布置得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蒽子 ©

  走进芥子园,迎面是一座假山。绕过假山,眼前豁然开朗,叠石成山,林木葱翠。在穿山渡水间,沿着掩映在密林中的小路,经过蜿蜒迂回的游廊,经过栽花种草的天井,曲折而入厅堂。每次似乎走到了路的尽头,却又看到另一个开阔的天地。

  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在方寸天地间,造园者让园子的景致更加丰富和妙趣。在一番明明暗暗、深深窄窄中,诉说着园林主人的人生境况,“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大隐隐于市”。

  古典园林把大自然中最美的一环吸收进来,又凝结了古人的志趣、文化、心态,是无法度量的艺术,是精神上的愉悦归宿。

  |蒽子 ©

  〔 真正的园林:心灵的后花园 〕

  我们走在古人的园林中,触及他们的诗情画意,情趣精神,却回不到古人的生活,难以拥有自己的园子。

  现实的生活空间过于局促,长期生活在混凝土中,忙于奔波和喧嚣,人们也很难去顾及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而把人阻挡在园林之外的,究竟是现实生活,还是人类自己?

图1.2|蒽子 ©

  清朝的李斗,曾写过一个故事,他说,想象一颗可以纳入袖中的小珠子,拿出来把玩,可以从中看到一座园林。我想,园林不仅是一处地方,一处风景,更是一处心灵境界。

  在追求心灵园林的过程中,地方不需要很大,一个院子,一个阳台,甚至一张书桌。

  芸娘渴望的理想生活,是在一处小园里,沈复画画写文,她便种花种菜。但生活清贫的夫妇,始终没能拥有自己的园子。于是他们索性,在书桌中种植碗莲,杯碗盛花,亭亭可爱,一样自得其乐。

  对他们来说,园林是一个形式,只要有了园林的心境,即使布衣饭菜,依然可乐终身。

  有时,甚至也不需要一个具体的地方。北宋时期的米芾,痴迷太湖石,常常抱着石头入睡。那些棱角嶙峋,造型奇峭的石头,与自然山水紧紧相连,已经精神化了。归隐园林的仕宦文人们,在石头里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寄托。

  一个人精神富足时,心中自有了园林。此时,园林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存在一个很小的地方,一件很小的物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园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这座园子就会自然生长。到那一日,我们也可以像古人一样,躲进自己的园林。

图|蒽子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苏州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