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听说云南人吃虫子?是的!我们吃

听说云南人吃虫子?是的!我们吃
2020年10月27日 19:46 新浪网 作者 自游乌托邦

  

  曾有句话调侃「中国人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潜艇,四条腿的除了桌子。」

  确实,在中国你永远想象不到,多么古怪的食材都能烹饪为美味佳肴。许多中国美食,连中国人自己都叹为观止,比如,云南人非常喜爱的「昆虫」,害怕昆虫的人听闻,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敢不敢一探究竟呢?

  1

  少数民族的风味

  早在3000年前的《尔雅》、《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了蚁、蝉和蜂3种昆虫加工后供皇帝祭祀和宴饮之用,此饮食习惯今天云南依然保存。

  

  云南美食的一大特征就是包含山野食材,食花已被大多数人熟知,而食虫却还存在许多误解。

  从菜谱里就知道,云南的昆虫菜肴基本属于南部傣族菜系。虽然地处滇西北的丽江也吃虫子,但当地厨师所说,这是近年来见到中泰边境居民油炸水蟑螂和竹虫后学习的结果。

  

  昆明地区的汉族人绝少吃虫子,也是跟随少数民族才学会的。傣族有句老话「绿的都算菜,动的都是肉」所以,很多昆虫都是傣族的美味佳肴。

  

  其实不仅是傣族,白族、哈尼族、仫佬族等等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有吃昆虫的习惯,云南各个地方都会举行各自不同的「吃虫节」。

  

  2

  骇人的佳肴

  你或许听过吃蜘蛛、臭虫、蜈蚣……那么有哪些常见的昆虫,才是云南人真正最常吃的呢?

  蜂蛹

  蜂蛹一般为胡蜂、黄蜂、黑蜂、土蜂等野蜂的幼虫和蛹,在云南蜂蛹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油炸。

  

  除此之外还有蜂蛹煎蛋、姜葱炒蜂蛹、椒盐蜂蛹、煎荷包蛋蜂蛹、金沙蜂蛹生菜包、蜂蛹四吃、油炸蜂蛹、香辣蜂蛹、蜂蛹上玉树、松籽炒蜂蛹、甘蓝椒盐蜂蛹盏、蜂蛹花仁羹、咸酥蜂蛹、脆皮蜂蛹等。

  蚂蚱

  蚂蚱即为蝗虫,肉质松软,味美如虾,油炸蚂蚱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害虫,经常被人们抓来捕食。外地人到云南,见人们吃蚂蚱,误把蚂蚱当成蚊子,夸大其辞地说「三个蚊子一盘菜」,其实应是「三个蚂蚱一盘菜」或「蚂蚱能做下酒菜」。

  

  竹虫

  竹虫,又名竹蜂。寄生在竹筒内,以食嫩竹为主,藏于根部筒内,营养丰富。油炸竹虫又香又脆,口感酥嫩,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食,自古就是傣族人待客的上品珍肴。

  

  蚂蚁蛋

  蚂蚁蛋就是蚂蚁的卵,凉拌蚂蚁蛋在傣家是一道传统昆虫名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蚂蚁蛋虽然好吃,却极为难得。

  

  食用的蚂蚁蛋,都是生长在树上的大黄蚂蚁所产的。爬上树去取蛋时,免不了要承受蚂蚁叮咬之苦,因而在傣族民间,早就有「不是强者,休想吃到蚂蚁」的说法。

  水蜻蜓

  油炸水蜻蜓这道菜最早是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中盛行并流传开的,是丽江比较有特色的昆虫美食。水蜻蜓是从水里捞出来的蜻蜓幼虫,个头和蜻蜓成虫差不多大小,但没有翅膀。经油一炸,体呈金黄。成菜又酥又香,鲜香沁于唇齿,久久不会散去。

  

  蝉蛹

  蝉蛹一般指蚱蝉的幼虫,民间也泛指破茧的的昆虫类,如金丝蛹等蚕蛹类。适宜体弱、病后、老人及产后妇女食用。一般都是油炸,或者干煸~很香的,炸酥后整个蝉蛹都能食用。

  

  炸蝉蛹这一美味佳肴,在全国各地也非常流行。

  3

  食用需谨慎

  虽说云南人吃虫,但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云南人「闻虫色变」,拒之不及。昆虫大多采用油炸方式烹饪,吃多对健康造成伤害,以下几点是吃虫时需格外注意的:

  1、高蛋白过敏

  由于虫子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数高、适于工厂化生产、资源丰富…早在1980年的第五届拉丁美洲营养学家和饮食学家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为了补充人类食品不足,应该把昆虫作为食品的来源的一部分。

  但同时,虫子的高蛋白可能造成高蛋白体质过敏症状,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当心,昆虫所含的异种蛋白比肉蛋奶更易引发过敏。

  

  2、吃多易上火

  虫子大多采取炸和烤等制作方式,油炸食物需要经过高温,高温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K、维生素E等。同时也破坏了一些紫溶液维生素,如维生素C、B等。这样体内容易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发生我们所谓的上火现象,如便秘、口生疮等。

  

  3、处理不卫生染病

  昆虫大多要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才能食用,但还是有部分虫类包含毒素,云南就曾有食用油炸臭屁虫后中毒的案例。

  医生表示臭屁虫身体里到底含有什么毒素,目前还没有医学文献资料有记载,也可能与食虫时饮酒有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