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4S店与商超店上演“跷跷板”格局 | 汽车营销终端之变(上)

4S店与商超店上演“跷跷板”格局 | 汽车营销终端之变(上)
2024年02月09日 16:59 新浪网 作者 帮宁工作室

  作者|甄 瑶 龚宸芫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寒冬下的北京,街头行人稀少,传统汽车4S店集群更是萧瑟。

  帮宁工作室走访了京城几大汽车城,发现这里都在大规模撤店、搬迁,合资品牌、弱势自主品牌是主角。

  这与汽车行业整体形势有关。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是重要增长点,销量接近950万辆,同比增长37.9%。

  这使得汽车行业的线下销售终端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升、一头降——以燃油产品为主的传统汽车城日益萧条,而新兴品牌聚集地——商超却繁盛活跃。

  在北京,各大商场汇聚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直营店、代理店,以及经销商转型的新能源店。各品牌扎堆开店,有的商场甚至已出现新能源汽车集市。

  在北京蓝色港湾的理想汽车门店,晚上21时还有人进店看车。“周六日试驾都需要提前预约,晚了可能就排不上号。”该店销售顾问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是更内卷的一年。在价格战、新能源冲击影响下,新旧汽车集群的差异感,将会更加明显。

  该来的,自有来的道理;该去的,自有去的缘由。

  4S店集群萎缩

  “这家店已经撤了。您是买车还是维修保养?”1月23日下午,张先生来到位于北京姚家园东方基业汽车城附近的悦达起亚4S店,却发现这里人去楼空。他不甘心地将手贴在门上,却只看到冰冷的门锁,以及布满灰尘的展厅。

  张先生急忙拨打贴在门上的一串手写电话号码,希望得到一些具体信息。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复却让他有些失望,让他不得不改到离家较远的另外一家店维修保养。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这家悦达起亚4S店早在2023年7月就闭店停运。关于该店用户的后续服务,是与其他店合并还是有其他安排,目前不得而知。

  粗略统计,东方基业汽车城仅在短短半年内,就有超过10家4S店相继闭门转店、合并或者搬迁,涉及不同品牌。

  曾经,4S店颠覆了汽车大卖场。如今,就像历史轮回,4S店也在被颠覆。

  2004年9月,东方基业国际汽车城开业。这座宏大的汽车城占地20公顷,总投资达20亿元,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每个园区都有特点和优势。

  在这里,消费者可以找到覆盖中低档、中高档和豪华车等各品牌的汽车。各4S店与东方基业汽车城投资方之间是租赁关系,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投资方的收益,但也为如今的闭店潮埋下伏笔。

  “租金太高了,实在租不起。”东风日产北京福源店相关负责人告诉帮宁工作室,他们已经从东区搬迁至西区。

  据他介绍,福源店原址占地面积为6400平米,每年租金(包括物业费、水电等)高达1200万元。新店面积约少了一半,年租金减少到500万元。

  “搬迁并没有影响店铺的正常运营,店面还进行了升级,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位负责人说,虽然租金有所降低,但经营压力仍然很大。

  东方基业汽车城的东区,原是知名汽车品牌的汇聚之地,福源店原址左边分别是东风雪铁龙、红旗和东风本田的3家店,右边则是一汽-大众、悦达起亚店。但这6家店中,如今仅剩红旗店仍在正常运营,其他5家店均已闭店搬迁。

  这里的东风本田店首先撤出,可能与来广营店合并了。东风雪铁龙店搬至高碑店,而一汽-大众店也与其他店合并了。

  在一汽-大众店外,张贴着一纸通知:因业务发展需要,该店维修保养、保险理赔、续保等业务,已迁至朝阳区金盏乡集团北京鑫港汇众店。

  “租金太贵了,几家店都不弄了。”知情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

  西区的状况相似。那里的哈弗、一汽奥迪、上汽通用别克和广汽菲克等4S店都已人去楼空,仅剩下广汽本田、阿维塔、特斯拉、飞凡等店还在正常运营。 这反映了传统汽车4S店面临的经营困境。在与相关店面人士交谈后,帮宁工作室了解到,压垮这些4S店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租金成本高昂。随着房地产价格上涨,许多汽车4S店的租金也水涨船高,让规模小或者经营不善的店难以承受。其二,消费者购车习惯改变。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线上购车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汽车信息,进店量减少。

  其三,新车销售业务和售后服务萎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新能源车的冲击,许多以销售燃油车为主的汽车4S店销量下滑,导致新车利润下降。

  同时,随着京东、途虎等第三方进军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导致传统汽车4S店的售后服务业务量下降,使得4S店的收入进一步受到挤压。

  转战新能源

  多方面原因导致一些汽车4S店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不得撤店离场。

  有些店选择了转型。

  譬如,在东方基业汽车城,飞凡汽车店由之前的雪佛兰店经销商转型而来;阿维塔店也是由燃油车经销商跨界进入;东风日产店的投资人正在与东风奕派协商,准备转战新能源渠道……

  从东方基业国际汽车城出发,以南行驶14公里就到了北京另一个汽车城——五方桥4S店集群。这个已运营近20年的4S店集群,原本涵盖了几乎所有高、中、低档汽车品牌。

  在这里,一些传统汽车品牌4S店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新能源品牌交付体验中心。

  2022年,腾势交付中心第一批入驻,开启了这片区域的新能源汽车建店热潮。随后,深蓝、智己、哪吒、理想等品牌纷纷进驻,使得五方桥4S店集群成为新能源品牌在北京的重要聚集地。目前,这里已经汇集了超过10家主流新能源品牌店。

  随着新能源品牌崛起,这些新兴品牌凭借着创新的技术和品牌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选购。上汽大众、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传统头部汽车品牌店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据一位园区相关人士介绍,这边原是一些老4S店,后来园区进行了规划,集中建设了几家新能源品牌店。随着区域内新能源品牌逐渐形成气候,到五方桥看车买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交付中心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一种新业态,在功能和业务模式上,与4S点有些区别。新能源交付中心更加注重新车交付和售后服务,而4S店则更注重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

  从业务模式来看,前者是用户通过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商超店或在品牌APP端自主下订单,然后来交付中心提车,也有品牌实行上门交车。

  而后者的4S店,包揽了新车销售、维修保养、配件销售等业务,对客户购车过程中各环节都有较深的影响。

  不过,随着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二者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和融合。

  五方桥的新能源品牌店多由传统燃油车经销商转型而来,他们深知转型并非易事。

  一方面,新能源车竞争激烈,各品牌都在努力争夺市场份额,作为销售终端,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盈利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购买新能源车辆、建设充电设施,还需要培训员工,以确保他们具备维护和修理新能源车的技能。这些投入可能对谋求转型的4S店形成新的枷锁。

  尽管转型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对传统4S店来说,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转型策略,并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新品牌首选商超

  与正在萎缩的传统汽车城不同,大型商超的汽车店异军突起,成为新兴汽车品牌入驻的第一选择。

  合生汇是北京人气最旺的购物中心之一,如今兼有“新能源汽车集市”之称,东风岚图、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小鹏、理想、比亚迪海洋、腾势、极氪等十余家新能源汽车品牌进驻此处,成为京城消费者买车的新去处。

  自2021年起,该商场的五楼就被打造成新能源汽车集市,原位于1楼的蔚来、合创店陆续搬到五楼。不过,也有部分汽车品牌搬出合生汇。

  在另一人气购物中心——北京蓝色港湾,一层和地下一层亦汇聚了近十家新能源品牌体验中心,知名度与北京合生汇不相上下,也是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的一个新去处。

  这些商超店和传统汽车城相比,有何优劣?

  其一,成本优势。

  在商超内,只用数十平方米就能装修出一个汽车品牌体验中心,摆放两三辆车足矣,主要承担曝光展示、试驾体验、订车功能。

  阿维塔北京合生汇体验中心于1月20日开业,店内只摆放了两辆车(阿维塔11和12)。“能放下两三辆车的店面,月租要三十多万元,一年接近四百万元。”合生汇阿维塔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王星(化名)说,“如果是相同面积的移动展厅,月租只要十四五万元。”

  其二,曝光度高。

  “平时来商场吃饭、逛街的人很多,有人吃完顺便逛逛周围的汽车店,我们的名气就一点一点地积起来了。”王星说,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门店不缺客流。

  极氪蓝色港湾店的销售顾问王青表示,不缺人流的商场,的确能提供给新能源汽车品牌超高的流量,实现更高的品牌曝光和用户触达,甚至拉升销量,但这只对一些亟需提升知名度的品牌有用。

  商超店的这种属性,加大了新能源品牌店的流动。

  “我们周围的店总是变来变去,有的店开一段时间就关了,换另一个品牌。”小鹏汽车的销售顾问表示。

  帮宁工作室梳理发现,比亚迪海洋、哪吒、几何、北京现代、福特电马、蔚来、威马等品牌都曾入驻过合生汇五楼的新能源汽车集市,但现在物是人非,那些店址上已换成别的品牌。

  各品牌撤退的原因不同。有的品牌是带着扩大知名度目的而来,达到目的后满意离去;有的品牌则因发展受阻,甚至命悬一线,无力续租,不得已撤出商超。

  这也给商超新能源汽车集市发展带来影响,造成“蛋糕”只集中在头部品牌,其他品牌成为陪衬。

  “这么多店里,也就理想、问界、蔚来等几家店的工资高他们的车卖得多,我们连汤都喝不上。”一个国有汽车品牌商超店的销售顾问在1月只接到一个订单,为了追赶月度绩效,他不停给潜客打电话,“打电话的效果并不好,我求的是心理安慰”。

  王星有一朋友在豪华品牌卖电车,但进那家店的人原本都想看油车。“很少有消费者会考虑这个品牌的电车,他们店一个月都卖不了几辆车。”他感叹。

  这说明,传统汽车品牌向新能源转型时,即便随大流入驻商超,但在客流量、销量等方面,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

  新能源汽车在商超里能卖得更好吗?不同品牌的从业者有不同的答案,但他们一致认为,新兴品牌首选入驻商超是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