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门槛最低的大学,挤满诡计多端的00后

中国门槛最低的大学,挤满诡计多端的00后
2023年07月05日 15:37 新浪网 作者 槽值

  这届年轻人的行为模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幼稚与老成并存,奇幻与迷离并举。

  有时他们可以变身精英范的旅游特种兵,一个小长假爬遍五岳,游完五湖四海,主打无处不在。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但转眼,却又变成了“刚刚确诊为三阿哥”的“人间废物种子”:长高确实是又长高了,但800米10分钟跑不完的选手,“确实也是我没跑儿了”。

  

  

图源:《甄嬛传》

  有时候,他们把寝室作为自己的秀场,力求用最简单的道具,做出精致的妆容、fashion的穿搭。

  可过一会儿,他们就在土味剧情小视频下哀求博主:求求了,让我也演一集吧!

  

  

图源:抖音评论区

  不久前,他们还为了实惠解决午饭,盯上了为小朋友设计的小饭桌:

  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好吃不贵。

  

  

图源:微博@搜狐千里眼

  如今还没过多久,他们的兴趣又往截然相反的方向转移了:

  这个老年大学,我今天上定了。

  

  上班&上学暂停,我要去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面向退休人士或中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文化兴趣培训的场所。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中老年版本的“少年宫”,里面不仅会教学一些新知识,还会开设诸多兴趣班:

  绘画、声乐、舞蹈、器乐、书法、摄影……一应俱全。

  

  

不过这里未尝没有大神级别的选手出现,比如——桦林舞王,马龙·德兰胜,桦林市老年大学的杰出学员/图源:《漫长的季节》

  随着90后与00后的父母纷纷退出工作一线,老年大学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一开始,只是为了帮父母打发时间,找点事做,或是学习技能,重拾年轻时候的梦想。

  不过,真正送父母“上学”之后,年轻人立刻体会到了一种身份互换的快感。

  

  

图源:抖音

  曾经是父母“棒喝”自己按时上学、写作业。

  可如今,年轻人开始监督自己父母及时上课、完成作业,甚至还亲自检查……

  

  

众所周知:亲子关系是守恒的,叛逆不会消失,会转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感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图源:《夏洛特烦恼》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对这种越级式的爽,逐渐丧失兴趣。

  以为替父母报班,是让他们走入“水深火热”之中,能感同身受一把。

  

  

妈妈:可恶,什么学要我亲自去上/图源:微博

  万万没想到,时过境迁,才猛然发现——

  进入老年大学的父母,过上的好像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图源:泸州发布

  在年轻人看来,无论是下班之后打发时间,还是告别工作、寻找个人兴趣与爱好发展,

  琴棋书画一应俱全的老年大学,能满足各种需求。

  很多时候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课程。

  比如摄影构图与审美、手机摄影后期、贝斯、萨克斯、时装走秀,形体健身……

  

  

图源:“上海老年大学”公众号

  非但没有想象中的“传统”,反而走在前沿。

  有网友体验后表示,许多任教老人本就是退休教师,所以不少老师的水平“都说好”。

  

  

图源:抖音评论区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方面,老年大学比市面上的培训机构价格诱惑更大——

  一般一个学期的课程也就几百元,这可能只是一些特长培训机构一次课的价格。

  “这么说吧,我愿称之为更适合年轻人的新东方。”

  

  由于老年大学原本面向的群体的特殊性,学生上课以兴趣为主,老师教学则以鼓励为主,

  往往“节奏慢、气氛好”。

  没有考核,没有排名,没有绩点要求,没有kpi。

  

  

图源:抖音评论区

  和内卷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讲的就是一个松弛感。

  更何况,和一群中老年人一同上课,或许还有一些意料不到的惊喜。

  

  

“一学期费用就100-200左右,真是太适合大学生辣 ”/图源:小红书@铃兰,已获授权

  “工作的难事,和生活阅历丰富的同桌说说;

  生活的烦恼,与饱经人生风雨、作为过来人的同学谈谈。”

  

  

图源:抖音评论区

  一些朋友情不自禁展开畅享:多个朋友多条路。

  说不定哪个热心肠的大爷大妈,会帮你解决爱情婚姻等人生大事,一举多得。

  “年轻人能报名老年大学吗?我没开玩笑。”

  

  

“对不起妈妈,这个老年大学,我先替您去上了。”

  

  痴迷老年大学,年轻人咋想的

  如今老年大学的年轻化现象,已然蔚然成风,社交媒体中,“老年大学”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

  “一件衣服,一支口红的钱,钢琴、书法、拉丁舞等课程任选;不考试,不内卷,没有升学压力。”

  

  甚至小红书里,搜索这一词条,会专门给出一个“年轻人”的子项目,

  展示老年大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图源:小红书

  当然,名为老年大学,意味着许多老年大学并非面向全社会。

  以常州市天宁区老年大学为例,在刚刚发布不久的招生简章中,

  明确规定招生对象是“50周岁以上的女性和55周岁以上的男性”。

  

  

图源:“青龙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公众号

  而在年轻人涌入的热潮下,一些老年大学开始调整自己的运行模式。

  如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今年的招生简章里,就不再出现最低年龄限制。

  且针对中青年群体,考虑到上班等时间限制,还特地开设了双休班与夜间班。

  

  

图源:“南京市文化馆”公众号

  有人正在咨询,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准备报班,也有人已经学到了诸多课程。

  “年纪轻轻拥有老年大学通知书,已经不想和没证书的人讲话了哈哈。”

  

  

免费的线上课程,也是仪式感满满/图源:小红书@元宵小妖怪,已获授权

  即使有些地方仍存在各种限制,但架不住年轻人思路打开。

  不能去上课,那我干脆去上班!

  前段时间,在一家老年大学中,一封来自75岁老人的“道歉信”走红网络。

  而收信人,正是一名00后教师,这名女生便是在裸辞后,选择了到老年大学兼职成为老师。

  

  

当时也引来很多年轻人羡慕/图源:微博@大米Video

  老年大学为何有如此吸引力?

  这种与外面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其实正中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变得舒缓;流水线、高价的培训模式,在这里得到了颠覆。

  甚至那些不断被紧张、焦虑裹挟的情绪,也可以在这里得到纾解。

  

  

图源:电视剧《二十不惑》

  “上老年大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或许不少上过老年大学的年轻人,会用这样一句金句,总结自己的经历。

  相比起课程本身,老年大学所折射出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真正吸引人的。

  “它往往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向往一个无忧无虑、舒适温暖的空间,尽情享受乐趣与自由,老年大学在这层意义上成为了年轻人的心灵乌托邦。

  年轻人涌入老年大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忧:年轻人的节奏显然与老人不同,这未尝不是一种“卷”。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

  “在年轻人愈加涌入老年大学之时,对于老年人是不是也并不公平。”

  毕竟在这背后,“年轻人求老”的趋势似乎已然铺陈开来,成为普遍现象。

  跟风?猎奇?一股潜流,正在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边界之中,悄然发生。

  

  “宝看到、宝想要、宝得到”“到了20岁,一些骨子里的基因就该觉醒了。”

  在形容自己的偏向中老年特质的爱好时,年轻人总是如此形容自己。

  

  

如今b站金刚功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被年轻人顶到758w+

  曾经不喜欢的戏曲、民歌、慢板抒情乐,如今在短视频平台,都变成了“大学生减速器”。

  年轻人纷纷驻足,兴奋地讨论自己的新式爱好。

  

  

一条《火红的萨日朗》视频下的评论区,年轻人纷纷讨论自己的感想 / 图源:抖音评论区

  过去嫌弃的广场舞,此时也有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

  

能在一众大爷大妈中称霸的青年“舞王”,就是年轻人中

  

  显眼包

  

  神一般的存在。

  

  

想跳就跳/图源:微博@人民网

  现在还流行“找大学生帮忙遛狗”,一众大学生四处求得别人的“修勾”;

  不图钱、不图利,就是单纯想遛一遛别,体验一下有宠一族的生活。

  

  

提示:其中也有一些乱象产生,选择需谨慎/图源:微博@都市时报

  经此许多,亦有许多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风格总结为:体验派。

  “佛系”与否并不重要,年轻的、年老的;有趣的、无趣的;未曾拥有的、心生向往的……“人生苦短,路长路远,感受过就好。”

  所以他们学老年人练八段锦、太极拳,报名慢节奏夕阳红旅行团,会由衷觉得“带劲儿”。

  

  

豆瓣“精神老年人小组”近日走红 / 图源:豆瓣

  所以他们和小学生们一起在小饭桌旁边排排坐,也能从内而外快乐;

  如此种种,因为新鲜,因为生动,或者干脆不因为什么,想试试就去试了。

  

  

“是谁永远会为了一根笔直的棍子上头,是我!”/图源:小红书

  如年轻人所模仿与喜爱的老年生活,“老年”这一特质,仅仅是表象。

  慢节奏,轻松快适,惬意自在,剥离了“老年”之后,这些关键词似乎才是年轻人上头的核心。

  人生忽如寄。

  汪曾祺先生在《慢煮生活》中说: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思路打开,宝真的想要

  老年大学对于年轻人,更像一个“临时桃花源”,或者“状态调节站”。

  “那些传统观念中五六十岁时才能做的事,年轻人也想在二三十岁时做。”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听过“等上大学/考完试/毕业就能随便玩了”的话,后来却又逐渐意识到:

  在紧凑的社会时钟里,没有哪一个节点,是真正可以“放松”的。

  那就索性不要被动等待那一天了。

  不再接受“现在先忍忍,等将来有时间”的洗脑,在同龄人掰着指头数退休日期的时候,

  有人已经提前拥抱了心态和兴趣爱好上的退休生活。

  这样的慢生活,恰恰是他们想要的“即时满足”。

  

  

图源:央视网

  至于是否要担心年轻人涌入老年大学、抢占中老年人的资源?

  其实就目前,许多老年大学仍旧限制报名年龄,通常临近截止日期,才开放剩余名额给年轻人。

  不过,如果真有可能,还是要很认真的问下:

  所以到底能不能建立一批精神老年人大学?这对我真的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