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2019年11月08日 22:20 新浪网 作者 科幻办的阅览室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今年夏天,未来局签约科幻作家昼温成为乔治·R·R·马丁“地球人奖”2019年全球唯一获得者,赴美参加 Taos Toolbox 写作营。

  我们约她写了一篇游记,讲讲亲耳听马丁传授写作秘诀,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这是我在美国 Taos Toolbox 写作营的第6天。

  教室的门又一次打开了。我屏住呼吸,那个上过无数次新闻的老人出现在了视野里,手里握着一瓶星冰乐,边聊边往里面走。

  他还是那身经典的装扮,背带裤、鸭舌帽、大眼镜,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乔治·马丁笑呵呵地坐在了老师的位子上。

  就在我旁边。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 我看见了马丁摘下帽子的样子!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我有幸上了一堂马丁老爷子的写作课。

  不,或许叫人生课更为合适。

  他将成为职业作家的必备要素总结成了几个词:天赋、技巧、合作、职业性、运气,一一解释,娓娓道来。

  天赋

  说到天赋,他先贴心地安慰我们:在座的都不能说没有天赋。天赋一般会显现得较早,马丁老爷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写故事、卖故事。

  而他写作的理由也很简单:他没法不写故事。

  技巧

  当然光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运用得当,作者的天赋才能孕育出更伟大的作品。

  老爷子指出,Taos Toolbox 之类的写作营就是为此存在的,同行彼此学习、互相评议可以有效地磨练技巧。

  此外还要大量阅读,尤其是去读自己平常不会读的东西,因为所有的作家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合作

  第三是要善于合作。

  马丁分享了一个自己和别人合写作品的经历:

  他先写20页,对方重写的他的20页,然后自己再加20页,以此循环往复。

  闭门造车是很危险,他曾目睹极具天赋的作家一遍又一遍重复自己的错误。

  职业性

  他说,如果我们想认真对待自己的写作事业,就一定要有职业精神。

  我们必须对市场有所了解,知道编辑的好恶。我们要去读市面上的杂志,积极社交,参与活动、出席科幻大会。

  他提到自己在1976年举办了一场雨果奖失败者聚会,结果成了年年都有的传统活动。

  自费出版也是一条路,但那意味着作者要自己承担所有的宣发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运气

  最后是运气。

  马丁老爷子自谦说,自己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比如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赶上了一个新办奖项的评奖区间,拿到了提名,也获得了不少曝光。

  接着他又说,运气来的时候,自己也做了一些“聪明”的选择。《冰与火之歌》刚开始火爆时,有多家机构来找他谈影视改编,连好莱坞都来了,但他拒绝了大部分邀约。

  马丁深知自己的小说体量大,无法塞进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所以最终选择与HBO合作。他还说遇见David和Dan也是一种幸运。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权力的游戏》拿艾美奖拿到手软。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写作从来不是为追求稳定者准备的职业。”马丁说。

  他自己的事业经历过两次浴火重生,被漫威拒绝过,出版过不畅销的书,在好莱坞工作了将近十年。

  事业沉沉浮浮,人生起起落落,最后才专注于小说事业、做出了一番成就。

  也许已经多次讲起这些故事,但马丁神情淡然、语气平稳,好像在说一个书里的角色。

  但在听者看来,一个颇具天赋的执拗青年跌跌撞撞起步,在为生计奔波的过程中用心维护想讲故事的初衷,一生努力一生专注,终于为全球读者呈现了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奇幻世界——

  这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了。

  此外,马丁老爷子还提供了一些实用小建议。

  “从短篇小说开始”

  “初期可以尝试多种题材,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他自己的作品用过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甚至还试过第二人称视角)

  “作品完成前可以先不告诉别人”

  “列一个收稿机构的单子,从上往下一个一个尝试”

  ……

  在提问环节,有人问他写《冰与火之歌》前做了多少世界观设定,马丁老爷子表示没做多少——一开始他也不知道会写这么长。(突然好担心结尾!)

  另外他尽量不在地图里标确切的距离、不讲确切的日期、不做精确的技术描写。

  至于同人作品,他表示自己尽量不看,因为万一后续作品和粉丝撞梗会很麻烦。

  我问到《三体》,老爷子表示只看了第一部,但非常喜欢!

  课程结束后,我们来到走廊上和马丁老爷子拍合影,大家开始表演保留节目“血色写作营”:

  纷纷倒地装死,只留老爷子一个人霸气挺立。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 第一张合影是正常的样子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 第二张就......卡斯特梅的雨季!(可惜有好几个人忍不住笑了)

  当天的晚宴,我们去了一家墨西哥风格的餐厅,马丁老爷子坐在桌子一头,我的座位又在他身边!

  我给他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未来局的科幻MOOK《未来人不存在》,里面有我用来申请写作营的小说《偷走人生的少女》,还有一本是我翻译的DC漫画《海王1:海沟》。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他指着封面上的杰森·莫玛说那是他的朋友,后来还专程把我叫过来问里面的人怎么变了……

  我问了几个冰火迷关心的问题(除了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出),老爷子给的答案都不长,但很值得回味。

  一个问题是“如何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优秀女性角色”——瑟曦、龙妈、二丫……《冰与火之歌》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太多了。

  我以为会听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之类的长篇大论,但老爷子只是简单回答:

  “把女性当作人来写就好了。”

  聊到中国时,老爷子说自己很想去看看,尤其对历史感厚重的紫禁城感兴趣。

  提到翻译问题,他表示自己不懂任何一门外语,完全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冰与火之歌》翻译得怎么样……

  但他强调,小说最重要的是故事。

  的确,《冰与火之歌》就是因为故事足够优秀才能跨越语言的障碍畅销全球吧!

  我还是建议大家读一读马丁老爷子的原文,他在语言层面上的造诣也极高,光是对角色服饰的描写就值得研究很久。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见完马丁走出餐厅,一轮当空明月照亮了层云,山下的城镇已经成了点点星光。

  今年4月,我有幸获得了乔治·R·R·马丁设立的“地球人”奖学金,拿到了7月新墨西哥州天使之焰小镇 Taos Toolbox 科幻奇幻写作营的入场券。

  马丁的写作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马丁老爷子在推特上宣布我获奖的消息

  但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追星见马丁,而是和十几个优秀的英语作家一起学习写作。

  同学们

  有来自越南家庭会画漫画的亚裔少女,写哥特风恐怖故事的花臂大哥,cos过黑寡妇的开朗小姐姐,留金色长发的中年大叔,还有从欧洲飞过来拉着我探讨翻译问题的精致法国老姐……

  写作营的准入门槛很高,很多人已经是资深作家。

  有的作品想象力爆炸,光是设定就足够抓人眼球;有的细节扎实,对未来科技的描述大胆又真实;甚至有一篇小说全程以初生的恐龙为视角。

  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人生的他们经常坐在一起小聚、互相评议、提出意见,每个人都专业、勤奋、严格。

  这样的机制酿成了高质高产的欧美科幻文学。

  老师们

  Nancy Kress。精致美丽的南希负责每天第一节课。

  她出过33本书,是雨果奖和星云奖双项桂冠得主,举止温柔优雅,气场十足,课程内容干货满满。

  开营第一节课,南希就强调了场景描写的重要性,鼓励我们每次构思时,要准备至少三个感官的对环境的反馈。

  她说科幻奇幻作者很容易犯这个毛病:

  “白房子综合症”,描写不够充分,令读者完全无法想象对话、动作发生在什么地方。

  具体到太空歌剧类小说,这就变成了 “飞船综合症”,只讲故事发生在一艘飞船里,却完全不提飞船的内部的结构、磨损情况或是主角与物件的互动。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听了这个,我一直在旁边默默冒冷汗:自己之前写的时候好像没怎么注意这些

  Walter Jon Williams。沃特老师负责每天最后一节课。

  作为《纽约时报》和《伦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沃特喜欢以作品为基础做分析。

  拿了整整一个小时分析《新星》后,他又用了一整个“电影之夜”讲解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

  沃特放一会儿停一会儿,就着里面的情节即兴评论。比如电影一开头出现了美国签证,沃特便暂停说这是典型的“麦高芬”——

  看起来非常重要、故事中人人都想得到、但最后又没那么重要的道具。

  科幻电影里常出现这样的东西,但它的作用往往是引出打动人心的人物关系。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沃特讲课

  课程

  Critique。每天课程的主体,是互相评议。

  大家轮流对提前选好的2、3篇学员作品进行评议,每个人有两分钟点评时间,别人不可以插嘴,作者也不可以反驳或辩解。

  等所有的同学都点评完后,沃特和南希就会出马深谈自己对作品的见解。

  这个环节剥夺了我这个月来大部分睡眠,为了准备,每天都在拼命看小说、写评论,根本不敢松懈。

  毕竟,每轮至少有17个人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点评,一定要深读文本、储备足够多的观点,才能保证不与他人重复。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最可怕的还是接受评议。

  第一周,我交的故事是收录在《未来人不存在》里的《偷走人生的少女》。这篇小说的英文版是我自己翻译的,也成了来到写作营的敲门砖。

  大家都很善良,开头一般先夸我几句,什么“剧情引人入胜”啊,“构思精巧”啊,“结尾很powerful”啊之类的,然后再接“but”、“while”、“I think”。

  那个故事发生在普通的中国大学校园,教室、食堂、宿舍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东西,但没在中国上过学的欧美人就无从想象了。

  对他们来说,这篇小说就有比较严重的“白房子综合症”。

  评议结束后,南希和沃特把他们的笔记递给了我,一摞厚厚的A4纸,小说的几乎每个段落都手写标注了详细意见。

  几乎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详细意见通过邮件发给了我,还说佩服我的勇气,大老远跑到美国用第二语言写小说……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来美国前,我一边写作一边上学,对未来迷茫又恐慌。但马丁、南希、沃特…..此行遇见的所有作家,都用自己波澜的命途验证了这句话——

  在梦想的指引下,你会过上年轻时根本无法预料的生活。

  未来,突然不是那么令人害怕了。

  他们处在不同人生阶段,都有着自己要处理的问题,但相同的是对科幻的执着和对写作的欲望:

  和我年龄相仿的毕业生,一边当急救护士一边画漫画;

  两个孩子的母亲,有全职工作还要挤时间写作;

  合写一本小说的夫妇,需要共同克服分歧和疾病;

  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曾经的事业线像过山车一样陡起低伏;

  ……

  乔治RR马丁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 开营前一晚的欢迎晚宴,中间是老师沃特和南希

  无论年纪多大,他们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以幻想为武器对抗无情流逝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故事试图在广阔宇宙间追寻一点生命的含义。

  我的地球人奖之旅结束了,作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们也会融在今后每一篇故事里。

  我不会停止写作,就像马丁说过的:

  Why do it? Because I can't not make up stories.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