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2019年05月18日 16:06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在宿迁市文化名人馆,存有清代宿迁县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这是2018年12月,宿迁市博物馆为丰富地方文化名人馆藏,特地以多方渠道从淮安市民间征集来的,也是作为在宿迁做过知县的文化名人万立钰实物的首次发现。

  万立钰其人

  万立钰(1851—1944年后)近代书画家、篆刻家,晚清官至江苏通判、署宿迁知县,江北运河总办。家谱名万立鐶,官名万立钰,字远之,号筱庵,又称晓庵、小安、小庵,书斋号为“求是斋”,因子女中排行第八世称“万八太爷”。祖籍江西南昌人,1851年生于江苏淮安府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系淮安府同知万青选之子,周恩来总理八舅。

  万立钰精于水利,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是民国时期淮扬一代水文专家。万立钰善于书法,以赵体为骨,兼魏笔意,同时擅长画梅、兰、竹、菊和牡丹等花鸟,诗书画印俱佳,艺术造诣名闻江淮。清未至民国时期,载入史册的淮阴画坛著名画家戴伯愚、傅德明、万立钰、纪贞四先生并称“淮阴清江浦四家”,又与山阳(今淮安区)姚又巢、杨玉农合称“淮上六家”, 万立钰均位居其中。

  两幅字画的情况

  市文化名人馆这次征集的万立钰两幅字画品相较好,一幅字、一幅画。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1、此幅字是以书信形式撰写的一首七律诗。

  原文为:

  奉怀 七律一首 寄呈 两载绸缪终一别,秋风送客泪澘澘。情逾骨肉深东海,义笃葭莩重泰山。规我忠言时驻耳,慕君行谊许跻攀。天涯南北增怀思,何日江亭与叩关。愚表兄立钰 未是稿。

  从诗文意起码可读知以下信息:一是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诗的赠别人应是万的表弟,因其谦称“愚表兄”;二是其表兄弟之间感情笃深,从“绸缪、泪澘澘”到“情逾骨肉、义笃葭莩”;三是他们已相聚了“两载”时间,但此次离别却“天涯南北”,相距甚远,而且“何日江亭与叩关”,相见无期。

  信纸为晚清民国上层文人之间常用的、花纹精巧鲜丽的“薛涛笺”。诗笺边筐洒满胭脂色的烟雨桃花瓣,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印有粉红浅色“薛涛笺”“青云阁”字样。

  该帧信笺纵22厘米,横12厘米,据万立钰的生活年代及纸质应为晚清民国作品。

  此帧诗稿用馆阁体书写,执笔轻松自如,布局疏朗有致,字迹娟秀疏朗,秀逸端庄,文气十足。馆阁体(明代称“台阁体”)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通用字体。考试中考生所写文章的字体一定要清楚、整洁、一目了然,久而久之,到了明清两朝就形成了以乌黑、方正、光亮为突出特点的考试专用体。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2、 此幅画是一轴花鸟条幅。

  条幅纵54厘米,横20厘米。在画法上,木槿花 、琵琶果都是用的没骨画法,花瓶、水果篮子则是中锋用笔。

  画面上,修长的花瓶中盛开的木槿花亭亭玉立,花梢处花蕾含苞待放,茂盛的绿叶映衬下整束花枝生机盎然。满筐成熟的琵琶果颗颗饱满,香汁欲滴,让人垂涎。

  画面左上方的落款为:曾见王小某有此本因背临之 筱庵 写于听彝堂之南窗

  画作设色清雅,构图秀逸生动。无论是画花朵还是点果实,用笔纯熟、似不经意,却准确而生气盎然,潇洒秀逸,笔墨酣畅。虽对其从政成就没有进行认真考究,但就其诗、书、画等艺术成就看,在当时应是较为突出的,与前文所说的“淮上六家”还是名实相符的。

  在民间征集的这两幅万立钰字画,无论是其真实性还是艺术水平都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绘画史研究的万新华研究员在仔细端详作品后表示:这两幅字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万的为人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从《奉怀》一诗中可看到他谦虚与重感情的一面,“规我忠言”“慕君行谊”“重泰山”句中虽有谦虚的成分,但如果是一般感情是不会如此表述的。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两幅字画外的收获

  通过对万立钰两幅字画的研究,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万立钰的字可能不是“远之”而应是“还之”。

  从网上或典籍中查万的简况,“名万立钰,字远之”,而在其能查到的作品中从未有用过“远之”落款,而用“还之”倒是很多。如本赠别诗中,文末用了两方印章,上方用的是长方形朱文印“万”,下方用的是正方形白文印“还之”。在本花鸟立轴中,文末也用了两方印章,上方稍小的是长方形朱文印“钰”,下方稍大的是正方形朱文印“还之”。因在繁体字中遠(远)与還(还)两字写法较接近,是否为近现代人转用时误录了,以讹传讹至今,需进一步考证。再从在淮安等馆中现存他的画梅作品中也可看出,“还之、还之写意、万还之书画印”等是其常用落款字号,如:

  立轴《墨梅图》, 款书: “筱庵仿雨生将军意。朱文印:“钰”、“还之”。

  立轴《秋菊红叶图》,款书:“还之写意”。印一枚:“立钰”。

  立轴《海棠图》,款书: 曾见司马绣谷有此本,背临其意 。白文印:“万还之书画印” 。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二是万立钰还应是一位治印高手。一般资料中,均认为万立钰只擅长梅兰竹菊等花鸟画。但从最近笔者查阅的西泠印社刊发的资料显示,万不仅是治印世家,自己也是一位治印高手。有1879年编著其父万青选治印《存养斋印存》二册于世,1919年又编著自刻印谱《求是斋印草》一书存世。《求是斋印草》所刊之印具有浙派风格。可见万立钰治印受浙派风格影响颇深,然又自成一家,是民国时期少有的刊有印谱存世的江苏篆刻家、书画家。

  清代宿迁知县万立钰的两幅字画

  三是周恩来的书风受万家影响很大。万立钰的爷爷万承紫,官中河通判,为清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万立钰的父亲万青选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外祖父。据《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记载,万青选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监生署清河(今淮阴)县令, 同治十年(1871年)再署,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第三次任清河县令。在任期间,他努力繁荣淮阴经济,政绩上有所作为,可圈可点。万青选承其父好,书法以颜体为骨,兼乎魏隶,后人评价其书风“笔力雄健,姿态俊逸,一派大家气度” 万青选的儿子多半会画,其中以万立钰为突出。万氏第四代、第五代子孙亦多有善画者。

  周恩来的母亲人称“万十二姑”,她继承家学,好诗画。1904年,年仅六岁的周恩来随同他的父母、过继母(婶母)和两个弟弟从淮安迁居淮阴,寄住万家,并入万府家塾读书。1906年虽移居万家附近的过继母娘家,但经常去外祖父家。万家丰富的碑帖藏画、长辈在艺术上深厚的造诣和热心的指导,为周恩来习字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周恩来学书从颜体入门,继而习魏碑,后来形成以颜体为主、兼有魏碑风格的书体,笔力雄浑刚劲、大气磅礴,与其外公万青选书风相似。

  周恩来幼年在这样充满书卷和艺术气氛的环境中生活,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薰陶,这是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原因之一,也是造就一代伟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待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是信中受诗之表弟“何方绅士”不得而知。资料显示,清嘉道年间,因伯祖父万承纪和祖父万承紫来淮为官,遂迁居淮安清江浦。自此以后,万氏世代在淮为官,如万青选曾三任清河知县,在淮为官三十多年,是淮安清江浦之望族,其子弟有的任知县,有的做幕僚,也有的任职河淮漕盐等机关。万青选先娶李氏(江西人),李氏病故后又娶一妾张氏,共生育18个儿子,14个女儿,但未全成活,成家的有17个儿女,这仅是“老表”的一支。同时,能够让万立钰这样有身份的人“慕君行谊许跻攀”,应是品端艺高、功成名就之士。但由于资料缺乏,这位“表弟”身份成谜。

  二是万立钰“署宿迁知县”任期及政绩无从可考。可查资料显示万立钰为晚清“署宿迁知县”,按其年龄成年后即为官,应该在同治至溥仪年间代理宿迁知县之职。署,代理之意,作为治水之官代理时间不应很长,所以留下史料也不多,查阅《同治宿迁县志》等地方文献也没有记载。其任职起止时间及政绩状况目前尚无资料考证,有待进一步研究。(郭永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