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郑和后裔引导近百少年感受海丝文化

郑和后裔引导近百少年感受海丝文化
2019年08月26日 09:16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郑宽涛作郑和文化主题报告。

  参观郑和文化园。

  组装船模。

  孩子们展示船模。

  郑和七下西洋经历过哪些传奇故事?他从西洋带回了哪些宝物?郑和远航与哥伦布、麦哲伦有何区别?他与南京、与牛首山又有哪些不解之缘?……8月25日下午,南京晨报联合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展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文化研学游”活动如期而至,在郑和二十世后裔,海洋文化、南京地方史、郑和文化研究学者郑宽涛的引导下,近百名少年在牛首山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思维航行。

  【现场】

  这趟研学游有点充实: 打卡申遗点、文化小课堂、船模拼搭赛

  据悉,郑和去世后便葬在牛首山南麓,现有的牛首山郑和文化园就是郑和的墓冢。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明确将南京列入海丝申遗城市名单,并确定郑和墓等4处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作为首批申遗点。理所当然,打卡郑和文化园成了本次研学游的第一站,青石砌成的马蹄形墓园,让少年们初步领略到古代航海伟人的不凡气概。“以前书本上也学到过关于郑和的知识,但不知道他竟然这么厉害。”参加活动的晨报小记者居然说道。

  “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有4组平台,每组有7级台阶,共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过四合院形制的事迹展厅、聆听着细致的讲解,少年们若有所思,对这位历尽艰险、缔结邦交的航海家,他们的内心又多了一丝崇拜。

  随后,本次研学游的重头戏在佛顶宫牛首山文化小课堂拉幕上演。现场,郑和二十世后裔,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宽涛捧上了一道令人垂涎的“文化大餐”。从郑和的“简历”到七下西洋的“游记”,从郑和与南京的缘分到当下金陵现存的郑和遗迹,从中外航海家的航行时间、船员人数、航船大小到新老丝绸之路的划时代意义,在这场“海上丝绸之路——郑和文化主题报告”中都有体现。在课堂接近尾声时,5道精心准备的有奖问答更是几乎吸引全场少年热情互动,一双双小手高举着,答案已经铭记在心。

  在本次研学游过程中,让众多少年最欢喜的莫过于船模拼搭赛环节,主持人刚发号施令,大伙儿第一时间就忙活起来。刚开始,有的孩子还有点手忙脚乱,没多久,在爸爸妈妈的助攻下,“小选手”们渐渐进入状态。半小时不到,不少少年就已经大功告成。

  这趟研学游有点意思: 小记者感悟“郑和精神” 家长称“一举两得”

  “郑和下西洋,孩子在课本中也能学到,到实地感受一下,印象肯定会更深。”小记者居然的爸爸表示,他本人也是听到讲解之后,对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多认识,“这样的活动作为家长肯定很支持,既能学到东西又能培养亲子关系,一举两得,希望晨报能再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晨报小记者吴溢帆在组装船模时,特别“游刃有余”。据悉,他从很小时候就喜欢做手工、做模型,“以前拼过‘飞机’,‘轮船’还是第一次,觉得很有意思,这艘‘轮船’要拿回家好好保存起来,留个纪念”。同时,作为晨报小记者的“铁杆粉丝”,吴溢帆参加过很多次活动,但他觉得,这次跟以往有点不同,“这次不止是玩,还从玩中学到了关于中国航海的故事,以前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但具体怎么下西洋、为什么下西洋就不知道了。通过郑和后人的讲解,现在都清楚了”。吴溢帆还说,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当数郑和精神,“要把郑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放到学习中”。

  吴溢帆的爸爸吴迪告诉记者,这次研学游也是抓住了暑假的尾巴,“之前他也参加过不少夏令营,还有卖报活动,这次本来只是想着开学前再带孩子玩个景点,但没想到这么对他胃口”。

  【点评】

  郑宽涛: 与时俱进 用新手段吸引后人传承海丝文化

  为什么要在牛首山举办研学游?在郑宽涛看来,牛首山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是传承郑和文化、海丝文化的不二选择,“以前也举办过小众的讲座报告,这是我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研学项目,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原来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孩子喜欢郑和文化,也被海丝文化深深吸引”。

  这些年,郑宽涛始终致力于对郑和文化的传承、对海丝文化的普及,“我希望大家不仅能多了解郑和的航海经历,更重要的,从那段历史中,有什么精神是值得后人记住的,是放在今天仍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的”。在本次报告中,郑宽涛特别提到,郑和当年也是经过重重面试、层层筛选才获得了这个不二机会,“我希望激发孩子们奋斗的初心,成长的每一天,都要不断提升自己”。

  其实,郑和文化、海丝文化从来就不在象牙塔里,更不在教科书上,“研学游是一种趋势,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单向走向互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郑宽涛提出,传递海丝文化同样要与时俱进,未来可以通过体验感强的APP或者趣味性强的航海赛事等,吸引更多后人自发传播和继承,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牛首山: 一批高质量传统文化研学项目正陆续上线

  本次“海上丝绸之路——郑和航海文化研学游”活动由南京晨报与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联合举办,作为牛首山景区运营单位,南京钧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牛首山所留存的郑和文化园是郑和下西洋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南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和文化园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文化见证,这一伟大倡议的提出于牛首山仿佛是一种古与今的交融。

  而为了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拓展类研学项目,2018年,牛首山景区隆重推出了“牛首文化小课堂”项目,研学课程涵盖了中华古典礼仪、传统孝道、传统茶道、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郑和航海以及忠义岳飞等高质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育,带领同学们不断思考、实践和总结,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洗礼、国学的传承以及难忘的研学经历。该负责人还介绍,现阶段,牛首山景区正在开发和研究针对建筑艺术(如中国传统建筑)、动植物研究(南京椴/粉黛乱子草等等)、中国传统五禽戏等领域的课程。其中一些课程也在陆续上线中。“牛首山将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大力发展景区研学活动,立志为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这位负责人说。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端木

  见习记者 周敏 胡亮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后裔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