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华时论|书写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新篇章

新华时论|书写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新篇章
2019年09月17日 21:55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居住水平显著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彰显、建设产业转型持续加速……江苏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扛起时代重任,以一幅幅优美画卷交出了城乡建设高质量的“江苏答卷”。

  新华时论|书写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新篇章

  城乡生产要素按照市场信号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城乡差别才有可能逐步缩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破阻断、妨碍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瓶颈制约。近几年来,我省在推进城乡生产要素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农民变成了新市民;今年8月省财政下达2019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19.18亿元,以增强市县财政保障能力,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今后应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即农村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向城市合理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有序下乡;促进城乡人口双向自由迁徙,让城镇人口能够顺利下乡,农村人口能顺利进城,让下乡的人群能归心农村、扎根农村,让进城的人群能落户城镇、融入城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通过生产要素融合,城乡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开启江苏城乡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城乡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异,亟需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失衡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各项产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但产业发展还不平衡,尤其现代农业、服务业占比还不高。今后应围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优化,建立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城市的工业发展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移动互联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高质量工农城乡关系。

  多年来,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也是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对标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在肯定城乡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农村公共服务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梯度发展差异明显、协调发展还不充分等问题。顺应城乡建设融合发展趋势与规律,高质量推进我省城乡建设,必须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扩大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针对农民养老就业保险等历史和现实难题,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融合发展,要把建立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结构等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为全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探路的良好基础;农村公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今年年底前,全省90%以上的单车道的农村公路将改造成双车道。今后,我们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一体化。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战略方向,为从根本上理顺城乡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继续开拓进取、苦干实干,书写新时代江苏城乡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