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邮储银行无锡市东降支行:播撒“及时雨” 争做“知心人”

邮储银行无锡市东降支行:播撒“及时雨” 争做“知心人”
2020年05月27日 17:32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每天早上7点半,当很多人还在睡意朦胧之时,包一雯和她的同事们早已到达无锡邮储银行东降支行,调整精神状态、整理柜面、布置任务,迎接崭新的一天。下班前,夕会对一天的工作回头看,所有人就一些细节和关注点进行磨合和提升。该行从去年转型发展以来,软硬件提升,支行内部资源整合,在平均年纪只有30岁的一帮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新增有效客户到个人客户总资产,再到经营性贷款的破冰,都在同级别支行中名列前茅。

   软硬件升级,干出“真本事”

  无锡城西南太湖边有一条东降老街,以无锡本地人为主,早些年老街上的邮政局家喻户晓。变身邮储银行后,基本以周边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2019年,该行转型发展,30出头的包一雯历经银行内部审计、法律合规管理等后台业务部门工作后,纵身一跃走到前台担任支行长。银行需要发展,稳定存量客户是基础,拓展增量业务是重点。包一雯到岗后,立即制定发展思路。“以前的工作模式简单,柜面、厅堂、客户经理等岗位工作相对独立,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路上,必须进行资源整合,软硬件要大幅度提升。”包一雯说。硬件上,增加自助设备,减轻柜面操作,智能发卡、账务查询、信息修改等业务均可通过自助机具完成,不但快捷方便,且客户自主体验性提升,从而解放柜面人员更多的参与支行经营上来。软件上,基于行内部客户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同时,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岗位、资源打通,全员进行营销服务。如厅堂参与到意向客户的挖掘,柜面办理业务时同时加入一句话营销或者转介工作,通过将合适的产品引荐给合适的客户来提升客户对支行的黏性;如为客户提供零售信贷业务服务的同时时,基于客户朋友、家人的实际需求,适时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播撒“及时雨”争做“知心人”

  除了个人存储,信贷业务也是银行“必争之地”。基于市场需要,东降支行自2018年起深耕信贷业务。考虑到周边集群化市场需求,支行选择先从中小微客户做起。2019年的盛夏,行内两位客户经理天天跑,挨家挨户走访,跑了两个多月,只有一个客户有意向。答疑解惑、上门服务、讲解政策……然而,石沉大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的是另一名客户无意中提出的资金需求。“这是金桥市场做批发生意的一个客户,需要十几万的资金周转,互相了解政策后,我们很快放了款。”客户经理李飞对这第一单印象极深。赢得好口碑,带来新发展,该客户的认可和肯定后,介绍了更多客户,东降支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基于此被慢慢开发出来,员工有了自信,手机、数码、二手车等更多产业集群的客户也成为该行的忠实客户。“业务拓展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跑,客户认可、积累后以老带新最有成效。”包一雯说。

  只要你坚持下去,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一直以来,该行不断走访商圈、市场及园区,对接各类商会、行业协会,成功开发支行周边多个集群市场,对接辖内上市公司、政府街道、银行同业、企事业单位等,以支行为中心建立客户营销网络,一方面助力支行业务全面发展,同时更是以实际行动有力践行了邮储银行服务社区、服务小微和三农的初心使命。

  团队通力合作,开创新天地

  支行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所有人必须抓片段时间,工作人员之间的变通、协调、配合很重要。包一雯经常看到客户经理利用午休的时间和理财经理在讨论,“最近有什么新的产品和业务,该怎么介绍给客户。”厅堂和柜面在交流,“我今天和客户联系,可能表达的语言不是很好,看看怎么样改个策略。”“我今天用了这样的说辞,效果不错,你可以试试。”每天晨会、夕会,三巡两示范,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吸取教训,积极打造员工队伍,注重员工的业务技能、服务技能、营销能力的培养。环节的打通,每个人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支行经营发展中,所有人对产品知识融汇贯通。东降支行作为系统内全国性第三批试点专项网点之一,验收取得99.1的高分,得到了邮储银行总行、省行及咨询公司的高度评价。

  除此以外,该行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客户渠道,如与无锡某学院合作,发放个性卡,增加学生用户群体,进社区走千家访万户,聘请社区宣传员,树立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邀约各种线下、线上沙龙,增加客户粘性。

  夯实基础,深挖客户资源;全力推动,联动营销拓宽业务发展渠道;正向激励,转型助力支行团队能力提升;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卷在无锡邮储东降支行徐徐拉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邮储银行支行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