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东时评|查处论文造假不能止于“各自为战”

江东时评|查处论文造假不能止于“各自为战”
2020年07月11日 22:04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有反差就有新闻。江苏姜堰警方近日在多地警方的配合下,捣毁了一个以“代写、代发论文”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在两年时间内作案1000余起,诈骗金额超过600万元。令人咋舌的是,该团伙成员大都只有初、高中文化,而“受害者”却多为高学历、高职称人群。

  论文造假能造出反差效果乃至于娱乐色彩,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在以往类似案件的报道中,论文造假的“卖家”大都尚能遵守某些“行业规则”,比如银货两讫、专稿专卖等等。而像这则新闻中的“卖家”,要么收钱不“办事”,要么随意敷衍,对此“买家”只好忍气吞声、不便张扬。难怪有网友留言说,这样的论文交易真是让“受害者”斯文扫地。

  论文交易案中真的有“受害者”吗?恐怕不能这么说。诚然,像高校硕士生、博士生以及社会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发表论文的刚需而求助于网上“专业公司”,有的上当受骗,有的遭遇忽悠,既损失了钱财又误了正事。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受害”完全是咎由自取,理应为自己的学术失信埋单。面对类似案件,警方固然需要严厉查处骗子,对其中涉及学术失信、参与论文交易者,警方亦应将相关线索反馈至相关单位,以便后续跟进查处。

  警方会这么做吗?报道中并没有明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查处这类案件只能算是完成了“上半篇文章”,其意义还停留在打击诈骗、查处“卖家”的层面,并不能充分起到举一反三、端正学风的作用。从执法实践看,由于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警方面对面广量大的“受害者”,未必有足够的精力去一一揪住不放,也没有充分的动力去帮助学术界“清理门户”。因此,诈骗团伙被绳之以法之后,那些参与论文交易、败坏学术风气的“买家”,很可能会安然无恙、暗自庆幸。

  澎湃新闻11日报道的另外一起论文买卖案,清晰地揭示出问题的另一面: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两份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发现高度相似,校方一查,结果发现都是从网上买来的,并且来自同一卖家。这两名“买家”都受到了应有处理,但新闻里同样没有交代,对于“卖家”是如何跟踪、处理的。从校方来说,查处涉及学风的个案已经尽到了责任,至于查处网上的非法交易,已经不在自己职责和能力范围之内。这就很容易形成“剪矢留镞”的局面。事实证明,还学术、科研领域一片净土,单靠哪一方的力量都很难完全奏效。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杨乐近日直斥,论文抄袭和造假现象“触目惊心,十分恶劣,必须予以杜绝”。正是因为论文交易案中没有“无辜者”,一旦发现相关线索,该报警的报警,该反馈的反馈,该查处的查处,该公布的公布,这样才能顺藤摸瓜、彻底清理,也才能形成高压、有力震慑。在查处论文交易行为时,无论是警方还是高校、院所和其他单位,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彼此协调、相互联动的机制。警民联动,合力做好查处的“下半篇文章”,已经成为当下整饬不良学风、根除学术腐败的重要一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