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份南京版"消暑良方"请收好

这份南京版"消暑良方"请收好
2020年07月16日 17:29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从7月16日开始,40天加长版三伏正式开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日子就这样到来了。

  天地间有骄阳似火,也有清风飒飒,人心里有暑热难耐,也有清凉自生。

  在炎炎夏日里,老南京人以平和的心态,知足保和,适意生活。他们或城门洞里摇扇生风,或紫金山中避暑,或自制冷饮,或赏莲弄荷……

  总之,他们给今人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且活得清凉滋润。不妨学学他们?

  天赐骄阳“六月六”

  俗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如今人们形容三伏天的热,拿出温度计,你我惊叹:“气温直逼40℃!”诗人陆游就不一样了,运用大量比喻来表现炎热的天气: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房屋上的鳞鳞瓦片如同构成了一条条火龙,即使一动不动也会有汗珠滚落。自己不能凭借羽翼飞至酷热笼罩之外,只觉得自己如置蒸笼之中。)

  这么热的天,对一些文人而言,这可是“晒书”的好机会,毕竟刚刚告别“霉”雨。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南京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这项活动至今还在南京流传。南京人把“六月六日”称为晒衣节,又叫做曝书节等。《正德江宁志》记载:“(六月)六日出筐箧服饰晒之。”每到这个时节,烈日当空,家家晒衣服、晒书。

  这声吆喝就很能消暑

  初入三伏,消夏冷饮必不可少。7月16日,莫愁湖小学对面的网红店铺闽忠馄饨贡丸店迎来不少年轻人,不过大家都是奔着他家的糖水而来,纯味仙草蜜、绿豆百合汤、胖大海凉茶,听着名字就很解暑。见记者想点的品种已经没有了,老板娘建议记者明日一大早来。

  早在六朝时期,南京已经出现了皇室开辟的冰窖。宋元两朝,南京也有多处官办冰窖。此外,南宋时有一种特殊的冷饮“冰酪”,还受到杨万里写诗盛赞——“似腻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元朝之后,冷饮品种越来越多。曹雪芹在南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惬意、充满甜品的炎炎夏日,于是,他的《红楼梦》中就提到了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等冷饮。清代苏州文士顾禄所著的《清嘉录》就记载有江浙一带的农人“三伏担卖凉冰”的情景,其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

  而在南京饮食文化学者马学仁的童年记忆中,几十年前南京小朋友最常吃的冷饮便是——马头牌冰棒,“‘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光是听搭配这句吆喝,心头也能条件反射式地升起一丝凉意。”马头牌冰棒的生产厂商虽然已经转了好几手,但如今在一些冷饮批发商店,还是能够买到。

  时蔬最解挑剔的胃

  高温的三伏天里,往往令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咱们老百姓说的“苦夏”就在于此。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三伏食俗,丰富了舌尖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朝代、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诸如北宋夏日节食是“伏日绿荷包子”,“绿荷”即荷叶,用荷叶裹包子有清暑的作用。而在我国北方,一直流传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不过,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马学仁告诉记者,南京人在伏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饮食习俗,如果多花些心思,调理好日常膳食,照样能令你胃口大开,品味出夏日里的各种滋味来。“冬瓜、苦瓜、丝瓜、百合,这些应季的时蔬都是夏季不错的选择。”

  山水城林给予南京人独特避暑方式

  记者今日一大早在莫愁湖公园的假山旁看到,公园里的盆栽荷花已经盛开,亭台玉立,娇艳欲滴,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古人盛夏观莲,不仅为了赏花的美,亦为纳凉,《清嘉录》中说:“洞庭西山之址消夏湾,为荷花最深处。夏末舒华,灿若绵绣,游人放棹纳凉。”

  对于老南京而言,纳凉消暑的方式那可就多了去了。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南京是座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城市中的清凉山、北极阁、紫金山就是人们白天避暑的地方。而到了夜晚,南京人大多会选择城门洞里、玄武湖畔、白鹭洲上消暑。大暑是头伏里的重要节气,古时,南京人在大暑前后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

  炎炎夏日,上无纤云,下无微风,蝉声满树,闷热逼人。愿我们不只有躲进空调屋这一种消暑方式,我们也应该学学古人,或走进清幽山林,或寻一方池畔柳荫。当然还可以啜一杯清茶,赏一首夜曲,摇一把小扇。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