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八里河口埋藏多少文物珍宝?

十八里河口埋藏多少文物珍宝?
2020年11月26日 09:3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徐夫人墓区域勘探

  十八里河口沿岸的古渡口码头遗存

  位于河口村的永兴场运盐河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今已更名刘陈河。

  近日,市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南通市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十八里河口。此地位于南通城的西北侧,因为距老城区十八里水路而得名。

  十八里河口自古为长江口北岸水路交通要津,历史上承担着淮盐外输的水上枢纽功能。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下面,究竟埋藏了多少历史文化宝藏?11月23日,记者按照市文物管理部门提供的“藏宝图”,前往十八里河口地下文物埋藏区重要点位进行现场踏访。

  这里出土的一方青石 揭开南通建城千古之谜

  十八里河口位于现崇川区陈桥街道河口村、集成村一带,河口村地名沿袭已久,集成村则是因近代张謇兄弟兴造的集成桥而得名。引领记者寻访的姜平老先生是南通纺织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他的老家就在河口村,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遗存研究颇深。他告诉记者,十八里河口史有可据的永兴场遗址、古运盐河故道,以及沿岸与运河地域文化紧密相关的古桥、古庙、古墓葬、渡口、驿道,记载着南通古代盐业、盐运的悠久历史,保留了丰富的运河文化遗迹。

  此次公布的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面积为0.58平方公里,是必须优先保护的区域。其中,徐夫人墓志的发现曾引起考古界瞩目,其出土处是地下文物埋藏区的重中之重。

  1971年秋冬之交,南通县陈桥公社第九大队第九生产队开挖大寨河时,出土一合墓志。该墓志铭碑由上盖下底两块石碑合并而成,个体呈正方形,碑志系青石雕刻,雕饰朴拙华美。

  该墓志现为南京博物院收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志盖呈覆斗式,盏顶题“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9字。经考证,所冠“唐”字,当属“南唐”无疑。志文约1100字,阴文楷书,撰书人署义丰屯田都院判官朱延著。序文及墓铭不仅文笔优美,且刻工精湛,堪称五代碑刻艺术珍品。

  这篇刻在青石上的“千字文”可谓字字珠玑,它记载了墓主徐夫人的生平及其夫家姚氏家族的发迹史,透露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信息,为我们破解了古通州建城、古运盐河漕运等千古之谜。

  南通建城之始,公认为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之前的地方史,无确凿史料可证。现存狼山北麓题名坡摩岩石刻留下了26个字,题写者是五代时期统治本地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姚门开山之祖、首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姚存。河口墓主徐夫人,身份为南唐静海指挥使兼都镇遏使姚公之妻。专家论证,她的丈夫就是姚氏世袭政权的第三代掌门人姚彦洪,也即姚存的孙辈。这位徐夫人出生于淮北东海郡(今连云港市)的豪门望族,协助姚公管理300多人的大家族,38岁芳华之龄积劳成疾去世。

  徐夫人的墓志铭叙述姚氏家族统治江海洲岛的历史,其时间起讫涵盖了南通建城前半个多世纪的五代时期。墓志铭证实南通地区确凿可考的最早盐场,属唐末、五代位于静海镇的永兴场。墓志序文中特别描述了永兴场煎盐的景象:“司煮海积盐,鹾(盐的别称)峙山岳。”志文记载姚氏政权负有“专漕运,副上贡”之责,聊聊6字,有力证实了通州至扬州府之间的运盐河(今通扬运河)及其漕运历史,早于北宋嘉祐年间运盐河主航道全线贯通之前就已实际存在。

  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并不直接坐落于大运河边的南通被纳入其中,原因是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支流——运盐河流经南通。为了推进南通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年12月,我市有关部门在南京召开了“通扬运河南通段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十八里河口出土《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专题研讨会。

  记者在位于长泰路以北的徐夫人墓志出土处看到,此处现为退耕还林区域,种植了大量树木及农作物。目前这一区域还没看到竖立起相关标识,随着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设立,这里将会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扬州八怪之一长眠于此

  更多文化遗存亟待保护

  在流淌了千百年的刘陈河(古运盐河)北岸,有一片荒芜的墓园遗址,这里长眠着“扬州八怪”的一位重要成员、清代雍乾时期的南通籍画家李方膺。

  据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记载:“按察使李玉鋐宅在州治西寺街,墓在州西运河口北小河。子合肥县知县方膺祔墓右,知县袁枚志。”李方膺父子墓址所在地,除志书上有明确记载以外,还有李氏后人、当地老人回忆和实地指认以及专家反复考证核实。

  据悉,在此次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之前进行的专业考古中,考古人员对这里的局部区域进行钻探,发现四处疑似墓葬,内含砖渣、白灰渣、朽木等。同时在该区域村民处发现了砚台、铜镜等物。据当地村民回忆,该墓园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文坛才子袁枚为挚友李方膺所撰的墓志已不可考,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上河口一带,诸多寺庙几经废兴。现已荒废的广教寺,相传建于北宋年间,该寺与位于狼山之巅的广教寺同名,两者之间的关联有待考证。此次考古调查组在其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有文化层堆积,可证其历史久远。

  河口的镇海关帝庙曾被誉为“雄秀南州”,印证了河口古津渡的沧桑之变,最后一次重修于1922年。其庙坍废后,现存《重修镇海关庙记》石碑。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关帝庙河对岸的桅杆老岸与沉船传说,曾经目击沙田上桅杆的老一辈乡民至今仍有存世者,此次考古人员进行了深孔勘探,在12米深区域内发现少量木块,受条件所限,尚无法判断该处是否存在古代沉船。

  江海大地不乏地下珍宝

  专家提出可建遗址公园

  南通所在的江海大地以冲积平原为主,过去给人的印象是在地下文物领域缺乏亮点。事实上,南通的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约在6000多年前已成陆,1973年在海安县西北沙岗公社青墩大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说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一地区生息活动。今年,当地邀请南京大学考古队对青墩遗址、吉家墩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并专门成立了青墩遗址考古研究所。

  像青墩遗址这样的考古重点区域,需不需要设立为地下文物埋藏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处处长彭春梅告诉记者,青墩遗址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所受保护的级别更高,没有必要再设地下文物保护区。相似的例子有如东掘港国清寺,由于在其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南通得以跻身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盟城市之列。国清寺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且不是一个连片的区域,也不需要设地下文物埋藏区来保护。

  彭春梅介绍,地下文物埋藏区制度是对原《文物法》中模糊点和空白点的进一步明晰和补充。南通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南通城市变迁、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地下文物埋藏区工作正当其时。为做好十八里河口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划定方案,市文物管理部门委托南京大学考古团队,在这片区域进行了专业的考古调查、勘探。

  据悉,在十八里河口这样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所有建设施工项目必须实施考古前置审批。而对于地下文物的保护利用有多种方式,建设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也是可行性较强的选项。专家建议,可在十八里河口徐夫人墓志出土遗址筹建“通扬运河文化博物馆”。十八里河口运盐河文化带,可以与如东掘港国清寺海丝文化带连接起来,共建南通大运河文化景观长廊。 本报记者张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