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徐州工程学院:承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设计赋能传统工艺

徐州工程学院:承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设计赋能传统工艺
2021年10月20日 15:23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中国江苏网10月20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陆泽歆)纸塑狮子头、跑竹马、传统香包、木版年画……在徐州工程学院的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散落在淮海大地的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集中呈现,成为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展示窗口与交流平台。

  传承:校园新名片育人新高地

  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一期面积550平方米,现有藏品1100余件,展陈范围覆盖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地区20个地级市。目前,“非遗博物馆”由非遗藏品展示、非遗学术成果展示、非遗体验、非遗文创、非遗活态传承五大部分组成,包括“多彩聚融——大淮海”“豪迈民风——大奔放”“曲苑撷英——大戏台”“淳朴技艺——大写意”“豪情日子——大生活”5个展品陈设厅和“创新承扬——大未来”文创成果展示厅构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为了发挥高校展馆兴文化、育新人的作用,“非遗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参观和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植根优秀传统,承续中华文脉”能力的培养,构筑起学生课程实践的综合性新高地。

  展陈中,与音乐、舞蹈相关的非遗元素格外亮眼。“淮海地区传统舞蹈奔放而淳朴,生活中富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幻化成舞台上夸张热烈的舞蹈动作,形成艺术性的情感表达与精神交流。爱国故事题材与军阵演练的历史来源,赋予舞蹈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内涵。”徐州工程学院非遗研究中心负责人仇琛认为,淮海地区传统舞蹈兼具娱乐性和仪式性,在舞蹈本体上展示出奔放民风和审美趣味,绽放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忠义特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

  创新:理论新高地 文创新平台

  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文化。目前,“非遗博物馆”收藏淮海区域内各级各类非遗相关学术专著、研究成果、出版物共计320余册,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等相关领域。

  其中,《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徐州琴书概论》《邳州纸塑狮子头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播研究》等著作是徐州工程学院学术团队对标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化关照、谱系化梳理、专项化研究、生产性保护的独有成果,具有较高的非遗创新保护传承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意义。

  赋能非遗,用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让非遗在新时代呈现新活力。“非遗博物馆”以非物质文化智慧为加持,以“非遗文化创意品开发”推进非遗保护,专设“非遗博物馆”文创基地,培育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研发和文化服务地方的能力。“九彩霓裳”“汉风徐来”等5个平台被确定为首批徐州工程学院非遗博物馆文创基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搭建新平台。

  学校还邀请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英为中心顾问,成立“王秀英香包”非遗文创校地协同发展中心,根据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开展徐州香包“非遗”文创项目合作研究,有序对“非遗”文创成果进行生产性转化和特色化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