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特写 | 旅客的车票就是一张请柬,时代楷模“158”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特写 | 旅客的车票就是一张请柬,时代楷模“158”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1年10月20日 20:52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这是我们第一代劳模李惠娟。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广播,所以她就在候车室用打快板的方式,来帮扶重点旅客,宣传出行安全……”10月20日下午,“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的展厅,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值班员、党支部书记黄吉莉指着展墙上的一张合影说。

  “158”雷锋服务站是南京火车站学雷锋先进集体。展览上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那一年,他们获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的“时代楷模”,带着奖章留下的光影纪念。照片中,一共有6个人,从右边数第3位,就是李惠娟。1968年南京站建站之初,她带头成立的学雷锋小组就是“158”雷锋服务站最早的雏形。

  站在她左边的,就是第二代领头人孙燕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条件逐步改善,南京站“学雷锋”告别了“纯手工”时代。1986年,母婴候车室客运员孙燕光开始用平板车帮年迈、残障行走不便的旅客拉行李,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孙师傅身上有很多的故事,2003年她在除夕夜帮旅客接生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因此有了自己的名字——“施南京”……”

  今天的展览现场,一共来了6位“158”。其中四位都是照片中的当事人。59岁出生的施凤英是现场唯一一位没有穿铁路制服的。作为第三代领头人的她,本该在9年前退休,却退而不休,直到2016年12月底才正式离开岗位,但是只要有空,她还是会跑去站台帮帮忙。

  奇怪的是,自称“笨嘴笨舌”的施凤英和旅客却总是相谈甚欢。上世纪80年代,她来到南京站工作,第一个岗位是车上的软席服务员,“那个年代,能坐软席的一般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工作10年之后,她被调岗到专门为老、弱、病、残、幼、孕服务的“158”,“那时候条件艰苦,不像现在有担架,有轮椅,我们都是把旅客的大件行李扛在肩上,然后弄一个小板车,过道口的时候还要‘一站二看三通过’,再把板车翘起来……”工作条件和服务人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施凤英却反而更有幸福感,“能帮助到别人的这份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快乐”,她刚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

  世纪之交,铁路经历了几次大提速,南京站建成了专为困难旅客服务的“158”候车室,那辆木质平板车也变成了刻有雷锋头像实用而又精美的“雷锋车”,学雷锋的群体也愈加壮大。

  “最初,旅客买了车票要上门来预约服务,而现在我们的预约方式多种多样,有电话预约,有手机app预约,只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条信息就能享受我们的定制服务……”照片中,个子最高、甜甜微笑的就是第四代领头人黄吉莉。一路走来,黄吉莉感触最深的,就是时代进步在个体身上的折射。“我2012年到‘158’的时候,每天服务的轮椅数量在六七批次,都是些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出行的人,而现在,高铁便利,人们生活富裕,你在站台会发现,年轻人带着长辈出来看一看的情况多了,很多的残疾人也不再闭门不出,而是兴致勃勃地结伴出行……”特别是苏北城市陆续通了高铁之后,她们现在每天服务的轮椅数大概在二三十批次,比过去翻了三倍以上。

  进入高铁时代,一批80后90后客运员也陆续成长,成为弘扬雷锋精神的中坚力量。

  1993年出生的赵亚兰并不在党史展的这张照片里,3年前她刚刚加入“158”,成为第四代成员。南京站是全国“明星车站”,每天接发旅客列车300多列,乘降16万人次,几乎每趟都会有困难旅客,从候车室到站台,一天下来至少有20多公里,他们常常要一路小跑才能完成任务。腿痛、腰酸、分七八次才能吃完的盒饭、每天高达三四万的步数都是常态,但是看到师父和身边的同事们的无怨无悔,常年坚持,青春飞扬的赵亚兰也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参观展览的前一天晚上,她刚刚服务了一位特殊旅客。“我们接到电话预约,说是有一位老人没有同行人员,需要我们推轮椅去接他,然后再带着他去买票,他要到北京转车。我拿到爷爷的身份证一看,他是1929年出生的,已经92岁高龄了……”

  53年来,“158”帮助的旅客不计其数:为发生意外、囊中空空的伤残老人买票、买食品;与身患绝症、有轻生念头的姑娘交朋友;抱着满身污垢的残疾乞丐上楼梯;放弃休息送安徽山村的失散女童回家,只身走了十几里地的羊肠小道……作为“158”新星中的一员,1987年出生的客运员马晶曾经在一个冬天,成功帮助了一位在火车站厕所要生产的二胎妈妈,最后家人给顺利出生的孩子起名“任宁福”,以作纪念。家属的口头上和来信的千恩万谢,常常让马晶不好意思,因为在她看来,自己做的都是些帮把手的小事。在这里工作10多年,师父的一句朴素的话始终刻在她的心头:旅客的车票就是一张请柬,他们来做客,我们要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在昨天的历史展现场,不少“组团”前来的中学生也围着小姐姐们听故事。据南京站有关人士介绍,以前,在南京站出租车候车区域,少数出租车司机见到她们帮残障人士或生病旅客打车总想拒载,既怕弄污座位,又怕发生意外。当他们每次看到“158”抬着轮椅上的旅客,要上下电梯跑500多米,常常累得脸涨通红,气喘嘘嘘,他们感动了。后来只要她们推着轮椅送旅客过来,便跑过去帮上一把。“158”正用它的魅力、影响力、感召力,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社会文明风尚巨大热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陈俨/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轮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