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南京江北新区六一小学: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单元教学探究

南京江北新区六一小学: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4年05月11日 09:1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探索“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于5月7日下午,开展主题为“唤醒·体验: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单元教学探索”的研训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承办,南京江北新区六一小学和顶山实验小学协办。南工大实小的余苗苗老师和六一小学的王紫玥老师分别执教《让我自己来整理》、《多姿多彩的民间活动》两节课,工大实小的闫婕老师和顶山实小的陈雪嫄老师作单元解读微讲座。

  其中六一小学的王紫玥老师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中,通过多感官参与、亲身实践、文化沉浸、情感体验以及互动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创建直观情境 多感官参与

  王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以及音乐,用学生熟知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迅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播放其他地区的民歌,在对比中感受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点体会“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并明白:我们创造艺术,艺术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这种艺术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形成了各地区的一种生活态度。在视听盛宴中为学生营造沉浸氛围,使学生在将思绪沉浸在直观画面中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沉浸课堂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基于内心世界产生对民间文化进行探索的兴致,自主形成对民间艺术的赞叹,提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引入生活元素 开启沉浸学习

  许多民间艺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如绘画、剪纸、舞蹈等。王老师以简单操作的剪纸游戏,加深学生对南方与北方剪纸的不同风格的印象,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提出多样问题 形成沉浸思维

  本节课中,王老师就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对民间艺术充满自豪感,对劳动者表示赞美,并逐步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王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由浅入深,逐步打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在观察、比较、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涉及广泛,培育对民间艺术的自豪,对劳动者的赞美,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钱淑云部长对本次活动做了点评

  六一小学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帮助教师不断成长,打破“学段壁垒”,构建思政大课堂,推进思政单元主题一体化建设。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小学南京市
来自于:江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