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山埋忠骨 精神代代传——探访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张辉烈士墓

青山埋忠骨 精神代代传——探访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张辉烈士墓
2021年07月31日 12:44 新浪网 作者 天之水网

  青山埋忠骨精神代代传

  探访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张辉烈士墓

  7月的天水,骄阳似火。记者来到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牡丹山上的张辉烈士墓时,晴空澄碧如洗,群山巍峨肃穆,在这风景秀美的地方,年仅25岁的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师长、烈士张辉长眠于此。

  1936年10月,就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前夕,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为了给主力大军开路,扫清障碍,在娘娘坝镇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激烈战斗,由于腹背受敌,两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师长张辉也身负重伤,不久便光荣牺牲。由于他牺牲时离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仅有13天,因此张辉也被人们称为长征中最后一个牺牲的红军师长。

  日月如梭,虽然张辉烈士已经离开了很多年,但他那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红色精神却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世代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天水儿女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张辉烈士墓

  血战青山英魂犹存

  1936年10月初,在红二方面军撤出甘南北上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关键时刻,红二方面军下辖的第六军十六师与敌人在娘娘坝激战,当时形势危急,被贺龙称为红二方面军“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张辉任十六师师长,晏福生任政委。张辉在与敌激战中不幸牺牲,晏福生指挥部队向敌人冲锋,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军团部和红十七、红十八师成功转移,22日红二方面军抵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当时,红二方面军部署的北上路线是经高桥、李子园、娘娘坝、小天水到甘谷渡渭河再抵达会宁。1936年10月4日,十六师侦查到娘娘坝牡丹山驻有敌人一个连,部队首长决定夜袭娘娘坝,为大部队扫清道路。5日傍晚时分,张辉带领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南街,由一位农民做向导,把队伍引到路边一个沟口,指明了街上敌人的住所、紧邻街后的牡丹山上敌人驻扎的部队以及上山的道路。红军发起进攻,消灭了街上的敌人后向牡丹山敌人构筑的碉堡发起冲锋,敌人居高临下,而且占据有利地形,又加上天水市区方向赶来的敌人援军,红军腹背受敌,两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张辉师长也身负重伤。

  “张辉带着一个营,在娘娘坝遇到了敌人一个营的阻击,我们想冲出包围,张辉冲在前边。当时是晚上,天黑看不清,敌人把我们包围在一个庙里向里面乱开枪,张辉不幸中弹。”曾担任张辉警卫员的张胜华在1984年回忆起当时激烈的战斗时说,时隔近50年,当时的情景他仍然历历在目。

  “十六师从两当、康县、成县、徽县北上,到达娘娘坝以后,侦察到当地驻扎了大概一个连的国民党部队,十六师部队要为后面三军会师的红二方面军主力大部队开路,便计划将这股国民党的部队消灭掉,在激战中,敌军又来了援军,张辉在突围中受了重伤。”娘娘坝镇文化站副站长高虎平在烈士墓前讲述了当时激战的情况。

  当时,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战士掩护张辉撤离娘娘坝街道,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后,抬着张辉来到李子园普华寺附近的战地医院进行抢救,但因胸部中弹,流血过多,没来得及抢救就已牺牲。张辉牺牲后,在李子园小学老师李逢春等四人的帮助下,部队将张辉遗体埋葬在了普华寺后山坡上。张辉牺牲时,离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仅有13天,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长征中最后一个牺牲的红军师长。

  1986年7月,在红军长征50周年之际,张辉的战友重走长征路,来到李子园找到了李逢春和张辉墓地。同年9月,张辉遗骨从李子园普华寺后山坡运往天水市火化后,迁葬于他当年战斗、负伤的娘娘坝村牡丹山上。9月15日,秦州区为张辉烈士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天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天水军分区及秦州区领导及当地群众,学生200余人参加。

  张辉烈士墓建成后,有关张辉烈士的英雄事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广为流传。

  高虎平讲解张辉烈士的故事

  十年征战为国捐躯

  张辉的老家在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1926年,年仅15岁的张辉便投身于平江农民运动,担任晋平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群众,湖南也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张辉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西一区农民自卫军分队长,进入杨梅山根据地组建短枪队,组织动员群众打土豪,开展秘密武装斗争。

  1930年春,短枪队编入扩编的湘鄂赣独立师,张辉任特务连连长。期间,前后配合部队两攻长沙,发起晋坪战斗、攻占湘阴县城等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因此,红十六军组建了湘北独立团,张辉任第一营营长。1931年春,湘北独立团扩编为湘鄂赣独立第一师,张辉任第一团副团长,率队先后参加了湘鄂根据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5年春,张辉被任命为红十八师第五十四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开辟湘鄂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被迫战略转移,与红二、四方面军汇合,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张辉率部队从湖南桑植出发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张辉因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被提升为红十六师师长。长征途中张辉率红十六师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掩护红二、六军团安全渡过了金沙江。之后,他又以顽强的毅力率领红十六师官兵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饥饿,翻越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

  红十六师在翻越雪山时,艰难的行军,加上高寒缺氧,战士们呼吸困难,有人想坐下来歇一歇,可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见此情景,张辉命令全师战士一个拉着一个,队伍不许停下来,所有人咬紧牙关前进。就这样张辉率领全师翻过了几座大雪山。过草地时,面对晴雨无常、时冷时热的恶劣气候,加之部队粮食耗尽,全军上下以草根、野菜充饥,张辉还常常把自己的食物让给部队的小红军吃。最终,红二方面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走出草地。

  1936年9月7日,走出草地的红二方面军在哈达铺研究制订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张辉率十六师先后主攻天水,出击两当、礼县、徽县等,歼敌无数,为红二方面军创建徽、成、两、康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革命根据地,挥师北上,红十六师派一个营夜袭娘娘坝牡丹山守军,为大部队打通前进道路。在进攻牡丹山敌人碉堡时,张辉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是在天水牺牲的级别最高的红军将领。

  张辉烈士的亲人送给高虎平的锦旗

  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张辉牺牲以后,红军战士向当时住在普华寺的小学老师李逢春寻求帮助,李逢春找来李子园的两名村民,他们卸下门板抬着张辉遗体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将其掩埋在普华寺后的半山坡上。后来,李逢春一直坚持守墓多年,并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也不清楚烈士具体的身份,只知道是红军师长。逢年过节时,李逢春总是一个人来到庙后的半山坡去拜祭。

  直到1983年,省上有关领导和晏福生将军先后来到李子园,通过中央党史办文献资料和李逢春、娘娘坝战斗的见证人刘正廷、王克永等群众的记忆,确定了张辉的身份及埋葬地。

  1986年,张辉烈士墓从李子园迁到他曾战斗过的地方——娘娘坝镇牡丹山。从1986年起,守墓人由李逢春换成了高维汉,高维汉自发地看护、打扫张辉烈士墓,并义务讲解张辉烈士的革命事迹。

  由于起初介绍张辉烈士的资料较少,为了给前来祭奠的人讲解清楚烈士事迹,高维汉老人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张辉相关的资料,甚至曾带领儿子、孙子,一家三代重走长征路。2003年起,他相继自费印刷了《张辉烈士和红军入陇》《长征日记》《血染青山浩气长存》等几本册子,详细介绍了张辉烈士和红军入陇等相关事迹。

  后来,很多人知道了张辉烈士的事迹,从中央、省上以及市、县(区)有上万人自发前来祭拜。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天水市和秦州区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也来到张辉烈士墓祭拜并献花。

  “每次有人前来祭拜烈士,我就陪他们上去,给他们讲解张辉烈士和红军的事迹。”娘娘坝镇文化站副站长高虎平说,2018年,他父亲高维汉老人去世,他便继续做守墓人和义务讲解员,打扫陵园,并向前来祭拜的人讲解烈士事迹。除此以外,他还自制了展板,多次到秦州区各学校为学生讲解红军以及张辉烈士事迹,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今年5月,张辉烈士后人从湖南老家来到娘娘坝镇牡丹山,祭拜张辉烈士的同时,还给高虎平写了感谢信,送了锦旗。感谢多年来高虎平父子维护陵园和墓地,做义务讲解员,并收集印制张辉资料等,他们还邀请高虎平去湖南做客。

  “我今年58岁了,现在我守,以后守不动了儿子守,儿子从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守墓,帮忙摆展板,也从小受革命精神熏陶,现在虽然他在外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回家,就会带着孩子去墓上看一看。”高虎平说。

  “父亲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能安居乐业,要感谢党,感谢革命烈士,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采访结束时高虎平告诉记者,他将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